分享

【专栏|ZFH】如何有效地展开监察讯问工作

 建喜图书馆 2020-03-11

一、掌握讯问方法、技巧,是监察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

监察项目最理想的情况,是所调查的案件人证物证俱全,证据链清晰完整,被调查人就算不开口,监察人员也可以直接下结论。但是事实往往骨感的,监察工作更为常见的情况,反而是仅有部分线索和间接证据,缺关键人证(供应商、客户、内部相关人员都不愿意指证被调查人员),也缺关键物证(例如直接证明被调查人舞弊收黑钱的银行转账流水),这种状况下,被调查人员的口供将成为案件获得重大突破的关键证据。

因此,掌握讯问方法、技巧,是监察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

二、讯问工作的主要原则

1、询问工作要速战速决,越快越好

从接到举报到展开被调查人讯问的时间间隔越久,被调查人员越能从容完成销毁、转移关键证物、伪造文件材料、恐吓报复举报人迫使其改口等对己有利的事项。

因此,笔者比较推荐的方式,是在不打草惊蛇的基础上,尽快、保密完成前期调查,在被调查人员尚未构造足够坚固心理防线时,迅速发起关键人物的讯问工作,争取案情获得重大突破,一锤定音。

然而,如果本案涉及的人物众多、流程很广,监察人员也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展开广泛调查,摸透情况。笔者也碰到一种情况,牵涉面甚广的案件,监察人员待得越久,被调查人员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最后自己反而就主动交代了。

2、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外后内,先明后暗,先弱后强

要击溃被调查人员的心理防线,不是一上来就威逼恐吓。这种方式,反而容易激发被调查人员的强烈对抗心理。讯问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从外围信息入手,逐渐深入核心问题。

三、讯问开展前的工作程序

(一)充分掌握案件情况

1、讯问人员需牢记案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收集的相关证据、线索。避免在讯问时因信息记忆不清晰,中断讯问工作翻看信息,或被被调查人员带节奏。

2、进行犯罪嫌疑人心理画像剖析。简单来说,是对被调查人员的认知状况、情绪情感状况、意志状况、主导需要及动机、气质及性格状况等进行剖析。

(二)拟制讯问提纲

1、明确讯问的关键目标。确保监察人员不在漫长的讯问过程中,被带偏节奏。

2、模拟讯问中出现的任何具体状况,做出清晰应对,防止讯问工作陷入僵局。

(三)讯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一个独立封闭的场所。

监察人员在被调查机构的现场办公,若缺少独立的、隔音性强的讯问会议室,可以考虑在监察人员居住的酒店房间展开讯问。事先把房间整理整洁,关上部分窗帘,避免阳光光线太强。

2、准备好录音笔,并告知被调查人讯问过程会录音。

3、表明工作立场。无私人恩怨,按常规流程办事,提醒被调查人员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告知如何处罚是公司领导决定的,不是监察部门决定的,但是被调查人员的配合情况和态度会记录在案,成为从重、从轻处罚的参考依据。

4、做讯问记录,并由被调查人员签字确认,同意所提供信息真实、完整,若被认定提供虚假信息,将在原违法违规事实基础上,加重处罚力度。

四、关于讯问工作的一些心得

1、树立威严成熟、经验丰富、洞察能力强的侦查能手形象

讯问工作实质上是监察人员通过各种合法的方法、途径,从观念、思维、情感等方面持续给被调查人施加压力、传递进攻性信息,以攻破其心理防线的过程。讯问的这一特性要求审讯人员通过身着正装、严肃的态度,树立威严成熟、经验丰富、洞察能力强的侦查能手形象。

2、把握首次讯问的开始阶段

首次讯问的开始阶段,是被调查人员心理最为脆弱的时间,他们面对讯问环境紧张、严肃的气氛,会不自觉产生畏罪感和压迫感,甚至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运转,从而暴露有利于监察的信息,因此这个阶段是进行讯问重要信息的有效时机。

讯问的开始阶段,要隐藏讯问目的,让被调查人员在不知所以的情况下走入预先设好的“陷阱”,供述自以为无所谓的案情细节,为下一步讯问打下基础。

触及案情时,应尽量使用模糊语言,使被调查人员从讯问一方获取的信息尽量少,加重其信息不对称的孤立感。

3、开始阶段,评估被调查人的心态,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展开实质性讯问工作

通过开始阶段数个问题的交流,讯问人可以初步评估被调查人的心态,是坦率的,还是防备隐瞒的。评估后,讯问人可选择相对适当的方式展开接下来的实质性讯问工作。

对于存在悔罪、畏罪型心态的,讯问人应给予一定的尊重,从感情上接近他,肯定其工作价值并说明如实供述的必要性,态度不宜过于严厉;

对于存在赖罪、隐瞒心态的,讯问人要在气势和态度上摧毁其侥幸心态,打破心理防线,逼迫其如实供述。

4、讯问方式应以克制、温和为主。此所谓外柔内刚的“柔”。

监察工作和经侦不同,背后没有国家机器给监察人员撑腰,嫌疑人往往在企业里级别更高,或者业务端相对中后台话语权更大,一不小心监察人员就会被反咬一口。因此,若被调查人没有明显流露出抗审的态度,监察人员应该以克制、温和的讯问方式为主。

例如,讯问的开头,先简单询问几个和本次讯问目标无直接关联的问题,例如询问对方的近期工作情况,公司经历,生活状况等,构建气氛相对缓和的沟通环境。要注意的是,这种沟通时间不可太长,三五个简单问题即可,不可显得拉家常那种随意,否则导致沟通环境过于轻松,而且会降低审讯人员的威严形象,不利于对被调查人员造成压力。

再如,表明关心、帮助嫌疑人的立场。违法违规者往往对自己的处境产生错误的认知,或者过于放大估计了事件暴露后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或者作为自我保护的直接反应,会认为撒谎对自己更为有利。监察人员如果能改变被调查人员的错误认知,会有利于被调查人员对监察人员产生一定的信任,更愿意说出实情。

5、监察人员要充分展示追查到底的坚定态度。此所谓外柔内刚的“刚”。

在讯问过程中,随着被调查人员的狡辩、或者不回应,或者撒谎,监察人员需要逐渐改变克制和温和的态度,展示追查到底的坚定态度。

监察人员要表示坚定的态度,可以通过以下方面:

(1)采用坚定的用语用词。例如采用必须,讲清楚、不可能等用词。

(2)眼神直视对方,神情坚决。

(3)主动发起进攻。例如加快节奏,提出逻辑错误,打断对方过多的无用言语,提出对方在狡辩等。

6、使被调查人员更加重视超我

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人格。其中,“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讯问中,调查人员应不断强调,使被调查人员的“超我“意识占据主要意识,弱化强硬对抗的心态。

方式包括:

(1)强调被调查人员的公司地位、社会地位。讯问人员应对调查人员称呼职位,而非其姓名。或者,对嫌疑人的职业高光之处进行评价,消除对立抵触情绪,激发个人荣誉感。

(2)强调道德观念,强化犯罪嫌疑人的忏悔心理。例如,公司培养了被调查人员十几年,让其安心养家糊口,不断给予加薪晋级,将其提拔到重要的岗位,相知相得,但他却不知感恩,侵占公司的财产。再如,调查这个事情,拖累了许多人,他的上级、下属的前途都可能受到牵连。他应尽快说明,给大家一个交代。

(3)改变其对利益的预期。例如从单纯的金钱利益,变成公司的最终评价和后续的职业发展利益。

7、讯问人员要打好手上的牌(掌握的证据信息量)

(1)要营造一种对案情无所不知的高深莫测态势。使犯罪嫌疑人产生审讯人员已经完全掌握罪行、自己已经完全没有退路的假象。

(2)未经查实的证据,不可轻易使用。在讯问前要分析证据效力(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证据真伪。未经查实的证据,不可轻易使用,被调查人一旦意识到监察人员实际上没有掌握真实的证据,将建立极大的心理优势,强化了侥幸心理,甚至态度变得嚣张。

(3)坚持以尽量少的证据,获得尽可能好的效果。如同两个人打牌,进攻方的主动权源自底牌未揭露时(被调查人员惧怕监察人员已经掌握了关键证据,自己撒谎反而对己更为不利);而进攻方的底牌揭露后,如果局面还处于胶着状态,防守方就化被动为主动了。具体操作中,可以分解证据内容,某一事实的时间、地点、人物诸要素不宜一次抛出;使用证据要讲究含蓄,尽量不用直白的方式,也不要直接讲出证据内容。监察人员需要分局面、按不同的方式抛出掌握的证据:

开始阶段:暗示掌握证据。例如用隐喻、暗指、比喻的方式,有意无意间,暗示监察人员已经掌握了案件有关的情节和证据。或者将收集到的证据材料、物证,放到被调查人能看到的某一位置,使其产生心理压力。

被调查人心理防线动摇,出现供述矛盾的阶段:间接使用证据,口头宣示。不一定需要如实陈述,可以从正面、侧面、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某些证据的片段、细节,或者使用次要证据,又不至于暴露证据的全部内容和证据的来源。

这些证据的片段、细节的展示,或许在违法违规事件的认定上无关紧要,但可以使被调查人心理上引起连锁反应,产生“连无关紧要的一些细枝末节都掌握了,那么主要违法事实,讯问人会更清楚“的错觉。

被调查人员撒谎阶段、试探摸底、或者气焰嚣张、僵化阶段时:出示直接证据,实物证据。如果物证多的,可逐次出示,不断增加证明强度。出示时,要语气坚决,向被调查人员马上提出质问,要求马上回答,不给喘息机会。

(4)使用证据时,需要注意保护举报人。

8、用更多的细节去逼迫被调查人员放弃撒谎

被调查人员为了掩盖事实需要撒谎。例如他需要设计一个虚假情境,证实自己有不在场证据。这种情况下,监察人员可询问一些可以轻易验证的细节问题。例如调查人员否认某日参加了供应商提供的观光活动,监察人员可问他当天去了哪个城市,他去的那个城市见了什么客户,天气怎样,有没有下雨,有谁知道他去了那个城市等等。和客户去了什么地方吃饭,点了什么菜等等细节。被调查人员要编造一个充满虚假细节且不容易被识破的情景,难度很大,且会产生很大心理压力,在讯问人员反复询问相同细节问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内容前后矛盾,逻辑混乱,这时候心理防线就会出现缝隙。讯问人员直接抓取被调查人员出现的错误,就可逼迫放弃撒谎。

9、合理使用讯问用语、话术。

当讯问人员掌握讯问节奏时,可以抛出一些暗含重要的前提(即讯问人希望掌握、实际上未掌握这个前提信息)的问题,使得调查人员回答问题的时候,连带证实了这个前提信息。

例如讯问人发现报销单有一些日常采购、酒店住宿,想要从中知道几个信息:

这个酒店是谁入住的,有谁入住,入住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这些信息极为关键,讯问人直接问这些问题时,被调查人员可能会撒谎。因此讯问人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被调查人员实际上也不能断定,讯问人还没有查出这个酒店的入住人有哪些),可以假定一个前提,就是讯问人已经知道了这个酒店是被调查人员入住的。

因此,讯问人员的问题变成:

你上一次入住这个酒店,是什么时候。

你为什么经常住这个酒店,是有会员卡吗?

当然,这不代表被调查人员一定不会反应过来,直接拒绝承认自己没有入住过。但是它会增加讯问的成功率,因为一般人听到这个问法,会首先理解为讯问人已经知道了他曾经入住过,其次他会跟着问题内容,回想上一次自己入住是什么时候。

10、红脸黑脸角色要分明。

出于讯问策略的需要,讯问人员在审讯过程中往往需要有黑脸和红脸的角色划分。即一人不断制造紧张态势,态度严肃、语气严厉,通过不间断的发问、指出对抗讯问的后果等方式树立威严形象,造成犯罪嫌疑人情绪波动。另一人则以感化的方式,通过讲道理以及关心生活细节来消除对立情绪,博取嫌疑人的好感。

因此,在讯问前要根据讯问人员的个性特点、相貌特征、业务专长等对红脸黑脸的角色进行合理安排,通过红黑脸的扮演使嫌疑人感受到明显的情感反差,进而使被调查人员对红脸者产生信任,形成一种易于说实话、愿意说实话的心理情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