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公十三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26


【原文】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将事1不敬。孟献子曰:“郤氏其亡乎。礼2,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

三月,公如京3师。宣伯欲赐,请先使。王以行人4之礼礼焉。孟献子从。王以为介5,而重贿6之。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

成子受脤7于社,不敬。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89。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于戎10。祀有执膰11,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12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13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14,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15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16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17,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18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19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20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21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22,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23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24灭我费2526,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27其衷28,成王殒29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3031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32,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33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3435我农功,虔3637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38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3940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

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錡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栾鍼为右。孟献子曰:“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迓41晋侯于新楚。

成肃公卒于瑕。

六月丁卯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杀子印、子羽,反军于市。己巳,子驷帅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

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分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42其邑。

【译文】十三年春,晋厉公派郤锜来鲁国请求出师,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诸侯。孟献子说:“郤氏快要灭亡了。社会行为规范,是身体的躯干;恭敬,是身体的基础。郤先生没有基础。而且作为先君的嗣卿,接受命令来要求出兵,是要保卫社稷,但却怠惰,是抛弃君主的命令,不灭亡还做什么?”

三月,鲁成公去京师。宣伯想得到赏赐,请求先行出使。周简王以外交官之礼接待他。孟献子跟从鲁成公。周简王认为他很独特,而赠送重重的礼物。鲁成公及诸侯朝见周简王,于是随从刘康公、成肃公会合晋厉公征伐秦国。

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肉,不恭敬。刘康公说:“我听说,民众接受天地之中气以生存,就是命,因此有动作礼仪最佳行为方式的威仪法则,以决定命运。能做到的人养育这些以得福,不能做到的人败坏这些以取得灾祸,因此君子勤勉于社会行为规范,小人尽到自己的力量。勤勉于社会行为规范不如致力于恭敬,尽到自己的力量不如宽厚老实。恭敬在于养神,老实在于守住基业。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拿着烤肉,战争有接受生肉,这是祭祀神灵的大节。如今成先生怠惰,是抛弃天命,恐怕不能返回了吧?”

夏四月戊午日,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绝外交关系,说:“从前我先君晋献公与秦穆公互相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来申明,再用婚姻来加深。上天降祸于晋国,晋文公去到齐国,晋惠公去到秦国。不幸,晋献公去世。秦穆公不忘过去的规律,使我们惠公能够在晋国主持祭祀。但又不能成就大功勋,而有了韩地之军队。后来心里又懊悔,因此使我文公成功,这都是秦穆公成就的。

“文公亲自身披甲胄,跋涉山川,逾越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虞、夏、商、周之后裔,都来朝见秦国,那就是回报了过去的规律了。郑国人谴责君主之亲赴疆场,我文公率领诸侯联军及秦军围困郑国。秦国大夫不向我们君主询问,擅自与郑国结盟。诸侯都憎恶这种行为,打算与秦国拼命。文公恐惧,安抚诸侯,才使秦军能够回国而没有受到伤害,这就是我晋国有大的成就于西方秦国。

“不幸,文公立即过世,穆公不来慰问,还污蔑我们去世的君主,孤立我们襄公,轮流侵犯我殽地,断绝与我们友好的国家,征伐我们保卫的城邑,断绝我们的属国费国滑国,离散我们兄弟之邦,扰乱我们同盟国家,颠覆我们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主过去的功勋,而又畏惧社稷的陨灭,因此才有殽地的军队。我们仍然愿意赦罪于穆公,穆公不听,而靠近楚国来图谋我国。上天引导正派,楚成王失去性命,穆公因此不能完成于我国得逞。

“穆公、襄公立即过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我国穆姬所生,但又想毁坏分割我公室,倾覆我社稷,率领我国的一些毛贼,以动摇我国边疆,我国才因此有令狐那次战役。秦康公仍不悔改,进入我国河曲一带,征伐我国涑川,俘获我们王官,分割我们的马群。我国才因此有河曲那次战役。我国东边道路不畅通,那就是秦康公断绝我国友好所造成的。

“等到我君继承,我君主晋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方说:‘也许会安抚我们吧。’但君主也不加惠结盟,反趁我国有狄人侵犯之难,进入我国河县,焚烧我国的箕地、郜地,铲除伤害我国农民的收成,杀戮我边陲民众,我国才因此有辅氏的聚集。

“君主也后悔战祸的蔓延,而想求福于先君晋献公、秦穆公,派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们同样友好抛弃旧恶,重修过去的规律,以追念以前的功勋。’盟誓还没有完成,晋景公就去世,我们君主因此有令狐的会见。君主又不记吉祥,背弃盟誓。白狄与君主同在雍州境内,君主的仇敌,却是我国的婚姻邦国。君主前来命令说:‘我与你们共同征伐狄人。’我们君主不敢顾及亲戚,畏惧君主的威严,而接受你们官吏的命令。君主对待狄人却有两种态度,说:‘晋国将要征伐你们。’对君主的态度狄人一边答应一边憎恶,因此就告诉我们。楚国人也厌恶君主三番两次改变规律,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令狐之地的结盟,而来要求与我们结盟,昭告昊天上帝,秦国的三个先公,楚国的三个先王说:我们虽然与晋国有往来,我们只是唯利是图。’我不穀厌恶他们没有成熟的规律,因此公开宣布,以此惩罚言行不一之人。

“诸侯听闻这些话,因此痛心疾首,都来亲近我。我率领诸侯以听命,只是想求得友好。君主如果仁惠顾念诸侯,怜悯寡人,而赏赐我们结盟,那么这就是寡人的心愿。我们可以安宁诸侯而退走,怎敢自求动乱?君主如果不施大恩惠,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领诸侯退走了。胆敢把内心话告诉执事,请执事图谋权衡利害吧。”

秦桓公既与晋厉公在令狐结盟,而又召集狄人和楚人,想引导他们征伐晋国,诸侯因此与晋国和睦。

晋国栾书率领中军,荀庚辅佐,士燮率领上军,郤锜辅佐,韩厥率领下军,荀罃辅佐,赵旃率领新军,郤至辅佐,郤毅驾御战车,栾鍼为车右。孟献子说:“晋国将领和睦,军队必然能建大功。”五月丁亥日,晋军率领诸侯军队与秦军在麻隧开战。秦军失败,晋军俘获秦国成差及不更父女。曹宣公在军中去世。军队渡过泾河,到达侯丽而后回国。国人在新楚迎接晋厉公。

成周成肃公在暇地去世。

六月丁卯日夜,郑公子班从訾地请求进入祖庙,没有得到允许,就杀死子印、子羽,返回驻扎于市上。己巳日,子驷率领国人在祖庙结盟,于是就烧毁祖庙,杀死子如、子駹、孙叔、孙知。

曹国人派公子负刍留守,派公子欣时去迎接曹宣公灵柩。秋,公子负刍杀死太子自立为国君。诸侯请求讨伐,晋国人因为才结束战争,请求等待以后再行讨伐。

冬,曹国人安葬曹宣公。既已安葬,子臧打算逃亡,国人都要随从他。曹成公负刍感到恐惧,承认罪过,请求子臧,子臧于是返回,而归还采邑。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晋厉公派郤锜来鲁国请求出师,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诸侯。二是鲁成公去京师,朝见周简王后随从晋厉公征伐秦国。三是成肃公出发前在社庙接受祭肉,不恭敬。三是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宣战。四是晋军率领诸侯联军在麻隧与秦军开战,秦军失败。五是成肃公在暇地去世。六是宋国发生内乱。七是曹宣公在军中去世,公子负刍杀死太子而自立。子臧安葬曹宣公后打算逃亡,但国人都要追随他。公子负刍畏惧,承认罪过并让位。

——————————————————

【注释】1.事:(shì士)治理,办理。《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郤錡来乞师,将事不敬。”《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战国策》:“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

2.礼:(lǐ李)《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3.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4.(xíng)人:《易·无妄·六三》:“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管子·小匡》:“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左传·桓公九年》:“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韩非子·说林上》:“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这里用为外交官之意。

5.介:(jiè戒)《书·秦誓》:“如有一介臣。”《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诗·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诗·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介异于人臣。”《韩非子·五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广雅》:“介,独也。”这里用为独特之意。

6.贿:(huì卉)《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周礼·太宰》:“商贾阜通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国语·晋语》:“假货居贿。”《尔雅》:“贿,财也。”《仪礼·聘礼》:“贿用束纺。”这里用为财物之意。

7.脤:(shèn)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左传·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于社。”《谷梁传·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来归脤。”《广雅》:“脤,肉也。”

8.敦:(dūn)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管子·正世》:“万民敦悫,反本而俭力。”《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成公十三年》:“尽力莫如敦笃。”《礼记·乐记》:“乐者敦和。”《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

9.笃:(dǔ堵《书·洛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诗·大雅·大明》:“长子维行,笃生武王。”《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荀子·修身》:“笃志而体,君子也。”《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史记·五帝纪》:“尧九男,皆益笃。”这里用为忠实笃厚之意。

10.戎:(rong)《易·夬·辞》:“即戎,利有攸往。”《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书·泰誓中》:“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管子·五辅》:“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这里用为征伐、战争之意。

11.膰:(fán)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有事膰焉。”《左传·成公十三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生曰脤,熟曰膰。”《广韵》:“膰,祭余肉。”

12.逮:(dǎi)《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诗·大雅·桑柔》:“民有肃心,荓云不逮。”《管子·法法》:“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礼记·中庸》:“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礼记·曲礼》:“逮事父母。”《荀子·荣辱》:“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这里用为及、到之意。

13.戮:(lù路)《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墨子·尚贤中》:“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国语·齐语》:“与诸侯戮力同心。”《战国策·中山策》:“勠力同忧。”《说文》:“勠,并力也。从  力,戮声。”《汉书·高帝纪》:“戮力攻秦。”这里用为并力、合力之意。

14.禄:(lù路)《书·君奭》:“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诗·小雅·瞻彼洛矣》:“福禄如茨。”《诗·大雅·既醉》:“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左传·襄公十一年》:“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国语·晋语》:“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仪礼·少牢馈食礼》:“使女受禄如天。”《仪礼·曲礼》:“短折不禄。”《说文》:“禄,福也。”这里用为福气、福运之意。

15.集:(jí极)《书·泰誓上》:“肃将天威,大勋未集。”《书·多方》:“不集于享,天降时丧。”《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这里用为成功之意。

16.擐:(huàn)《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国语·吴语》:“服兵擐甲。”《淮南子·要略》:“射擐甲胄。”《说文》:“擐,贯也。”这里用为穿之意。

17.胤:(yìn)《书·尧典》:“胤子朱启明。”《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左传·隐公十一年》:“夫许,太岳之胤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之胤。”这里用为子孙、后裔之意。

18.怒:(nù傉)《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计不信怒。”《礼记·内则》:“若不可教,而后怒之。”这里用为谴责之意。

19.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20.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21.造:(zào)《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诗·周颂·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这里用为成就之意。

22.吊:(diào)《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吊其民。”《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吊之。”《资治通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本意为悼念死者之意,这里引申为慰问之意。

23.迭:(dié蝶)交替、轮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弟兄迭为君。”《尔雅》:“迭,更也。”《庄子·天运》:“四时迭起。”《礼记·乐记》:“迭相为经。”《易·说卦》:“迭用柔刚。”《关尹子·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说文》:“迭,更递也。”

24.殄:(tian)《书·益稷》:“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25.费:周朝所封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后沦为鲁国季氏的家邑。《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书·费誓序》:“东郊不开,作《费誓》。”

26.滑:(huá划)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南部。《左传·僖公二十年》:“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27.诱:(yòu)《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楚辞·招魂》:“步及骤处兮,诱骋先。”《荀子·非十二子》:“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广韵》:“诱,引也。”这里用为教导、引导、劝导之意。

28.衷:(zhōng)《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这里用为正、正派之意。

29.殒:(yǔn)《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这里用为失去之意。

30.阙:(jué缺)《管子·大匡》:“比其自及也,国无阙亡乎?”《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汉书》:“阙更减赋,尽休力役。”这里用为毁坏之意。

31.翦:(jiǎn)同“剪”。《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诗·鲁颂·閟宫》:“实始翦商。”《礼记·文王世子》:“不翦其类也。”《韩非子·五蠹》:“茅茨不翦。”《释言》:“翦,齐也。”这里用为剪割之意。

32.悛:(quān)《书·泰誓上》:“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而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左传·襄公七年》:“亦无悛容。”《左传·昭公九年》:“为是悛而止。”《韩非子·难四》:“过而不悛。”《广雅·释诂三》:“悛,更也。”这里用为悔改、改变之意。

33.庶:(shù树)《书·洛诰》:“予惟曰:‘庶有事。’”《左传·桓公六年》:“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这里用为也许、或许之意。

34.芟:(shān)《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周礼·肆师》:“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尚书·大序》:“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说文》:“芟,刈草也。”这里用为铲除之意。

35.夷:(yí移)《诗·大雅·召旻》:“实靖夷我邦。”《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囯语·周语下》:“是以人夷其宗庙。”《孟子·离娄上》:“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尚书·大序》:“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这里用为伤害之意。

36.虔:(qián)《书·吕刑》:“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左传·成公十三年》:“虔刘我边陲。”左思《魏都赋》:“席卷虔刘。”《方言》一:“虔,杀也。秦晋之北,鄙谓贼为虔。”这里用为杀戳之意。

37.刘:(liú留)《书·君奭》:“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诗·大雅·桑柔》:“捋采其刘,瘼此下民。”《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代尔功。”《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方言》卷一:“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这里用为杀戮之意。

38.徼:(jiǎo)通“侥”。贪求。《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史记·匈奴列传》:“患其徼一时之权。”王充《潜夫论》:“乃义士且以徼其名,贪夫且以求其赏尔。”

39.昵:(nì泥)《书·说命中》:“官不及私昵。”《书·泰誓中》:“昵比罪人。”《诗·小雅·菀柳》:“无自暱焉。”《尔雅》:“暱,近也。”《说文》:“暱,日近也。”这里用为亲近、亲昵之意。

40.就:(jiù旧)《书·秦誓》:“则曰‘未就予忌’。”《诗·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礼记·曲礼》:“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楚辞·九章·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广韵》:“就,即也。”这里用为靠近、走近之意。

41.迓:(yà亚)《书·盘庚中》:“子迓续乃命于天。”《书·牧誓》:“弗迓克奔。”《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宫。”《尔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讶。”这里用为迎接之意。

42.致:(zhì志)回复、归还、交还。《管子·戒》:“义故七十而致政。”《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楚辞·招魂》:“致命於帝,然後得瞑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