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湿气”到底哪里来的?看懂这一篇就够了!

 闲医 2016-04-26

你的“湿气”到底哪里来的?看懂这一篇就够了!

“湿”是一个严格的中医名词,但湿也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极易理解的名词,所以容易理解模糊。这不是“湿”本身的问题,这是中医整体的特征,直接来源于生活实践。下面所谈湿均为中医范畴的概念。

湿、湿气是人体一种正常的水液交换的功能或状态,如同人体需要火一样。核心负责湿的脏腑为脾,所谓脾土,仓廪之官,负责人体后天饮食的。值得指出的而是,平常讨论的湿其实指的是“过湿”、“湿气太大”。权威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对大部分人来说,对应脾(胃)的过度使用有两种基本的情况。首先是吃的太饱,因为现在不缺吃,满街满超市的好吃的太多了,口食之欲,人之常情。其次是吃的油水太大、口味太重,还有最重要的是吃的生冷太多。怎么说呢,这一点不太容易理解,举个不太雅观的例子吧:)我们每个人每天吃的差异很大,各式各样,各种温度,但每个人的大便的形态、温度等是差不多的。很明显吃下去的食物是被某个器官统一处理和加热了。其实是一组器官(西医叫消化道),但最关键的是脾和胃。那么太油味重过冷的食物是不是对脾胃负担更重呢,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比如你餐后洗一个油大的盘子容易还是洗一个没油水的盘子容易呢?还有用热水洗容易还是用冷水容易呢?

说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当前常见的“湿气大”或者“湿性体质”的种种表现:大便软、稀、短,甚至沾马桶;四肢困沉,头不清爽;肥胖;舌胖苔厚腻等等。和身体寒热结合、其他疾病结合,湿的表现还有很多种,每个人可能侧重点不一样。这些表现均是脾胃负担过重,处理能力下降的后果,用中医术语讲就是脾胃不能升清化浊,输布精气。

如何解决湿的问题呢?流行的红豆薏米水可以吗?大部分情况下是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这两个药主要作用是利湿,健脾补气作用是辅助的,也就是说驱邪有余,扶正不足。简单说临时利湿之后,过几天湿又卷土重来了。还有脾胃已经寒凉的人,也没法温补脾胃阳气,这种情况下不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加重。其实中医有很多解决方案和手段也很多,需要依据个体体质具体情况来治疗。不是简单食疗能解决的。食疗那点作用根本经不起一顿胡吃海喝。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提前预防,谁喜欢吃药扎针呢?如果你耐心读懂上面所说,你应该明白如何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