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节与集合的关系

 汉夫与 2016-04-26
一、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相对调节:在集合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运用的调节作用称为相对调节。如正视眼在注视33cm物体时应用3D调节力和3ma集合力,此时在双眼前同时加负镜,并逐渐增加负镜度数,若加到-3.0D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这仍能看清楚的最大负镜片度即3.0D是其正相对调节;再在眼前加正镜片,若加到+2.0D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但仍能看清楚,此最大正镜片度2.0D即是其负相对调节。
  其意义在于如果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就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只有正相对调节较大,才能持久视近而不致出现视疲劳。
  相对集合: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其中所能增加的集合作用称正相对集合,所能松弛的集合作用称负相对集合。如令正视眼注视33cm物体时,使其调节固定不变,继在眼前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恰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棱镜度就是正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增加的内收力,再改在眼前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同样进行测试,其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三棱镜度为负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松弛的外展力。
   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调节和集合相互影响,调节带动集合,集合也可带动集合,二者关系如下图:
视近时眼球发生的反射称为调节三组合或者称为近反射,由三部分组成:瞳孔收缩、集合运动和调节。三部分均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包括从中央E-W核至眼球的睫状神经结。对应的效应器依次为瞳孔括约肌、内直肌和睫状肌。
  三、AC/A的测定
AC/A(Accommodationconvergence/Accommodation)即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是指当眼进行调节时,伴随而生的辐辏量与所产生的调节的比值,过度的调节可引起过度的辐辏,,而过度的辐辏可成为共同性调节性内隐斜的的诱因。因此调节性辐辏机能检查-AC/A值的测定对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AC/A中的A为调节(ACCOMMODATION),C代表集合(CONVERGENCE),AC/A值即代表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即当调节变化1D时,调节性集合的变化量,单位为棱镜度/屈光度。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得到AC/A值。
   (一)测量方法
   隐斜法:此方法以远距离隐斜和近距离隐斜的关系为基础。
   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的看远(6m)的隐/显斜记做△远
  (3)、测量看近距离(40cm)的隐/显斜记做△近
  (4)、用公式AC/A=PD+△近-△远/D,D代表看近时所需的调节量(40cm时为1/0.4=2.5D),内斜用+表示,外斜用-表示,PD代表瞳距,单位为cm。
  例:一患者PD=6cm,△远=1△内隐斜,△近=4△外隐斜,求AC/A值?
   AC/A=6+ -4-1/2.5=4△,代表患者每动用1D的调节将引起4△的调节性集合
  梯度法: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测量,注视一固定距离处目标,测定隐斜度记做△1
  (3)、然后在双眼前加相等度数的镜片,测定隐斜度记做△2
  (4)、用公式AC/A=△2-△1/D2-D1,D1为此时动用的调节量,D2为附加镜片时所动用的调节量
  例:患者注视40cm处视标时为外隐斜8△,双眼前加凹镜片-2.0D时为内隐斜2△,在眼前加凸透镜+1.0D时,隐斜度为外隐斜13△,AC/A值?
  当眼前加-2.0D的透镜时:△1= -8, △2 =+2,D1=2.5D,D2=4.5D(加负镜片刺激调节,因此注视40cm时所用调节等于2.5+2.0=4.5D)
  则AC/A=+2-(-8)/4.5-2.5=5
  当眼前加+1.0D的透镜时:△1= -8, △2 = -13,D1=2.5D,D2=1.5D(加正透镜时放松调节,因此注视40cm时所用调节等于2.5-1.0=1.5D)
  则AC/A=-13-(-8)/1.5-2.5=7.5
  注意:
Ⅰ: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着调节滞后和焦深的影响,调节反应并不一定等于调节刺激(例如:令患者注视40cm处物体,调节刺激为2.5D,但是患者有可能只动用的调节,这2.0D为调节反应,可见二者并不相等,但是公式中仍使用2.5D,使实际的AC/A值结果偏小。)因此,我们在隐斜视的检查中,一定要让患者注视最佳视力或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并且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一直大声读出,这样就可以把焦深和调节滞后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Ⅱ:两种方法的比较:
  一般来说,梯度法测得的结果要略小于隐斜法,这是因为用隐斜法测量时,涉及到距离的变化,而如我们所知集合共包括四种成为张力性集合(视远处的隐斜值);融像性集合(当双眼注视一目标而物象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稍偏颞侧或鼻侧,为将两单眼的视标融合,使不致发生复视而引起的集合);调节性集合(因为动用调节而引起的集合);近感性集合(心理上对目标趋近的反应),在隐斜法测量中,也正是由于物体移近,近感性集合的卷入,使得结果偏大;而梯度法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在眼前增减镜片而距离保持固定,两次的近感性集合相同,克服了他的影响,使结果更为准确。临床上,我们通常使用梯度法,并且我们往往通过几次改变透镜的度数来测得多个值最后求得其均值来提高准确度。
  AC/A的正常值:4±2D
  AC/A可用来判断患者融合性辐辏的正负值:
  高AC/A患者, 多动用负融像性辐辏
  低AC/A患者, 多动用正融像性辐辏
  (四)AC/A的影响因素:
  AC/A的值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儿童时期变化较为活跃, 到成年较稳定。
  主要以药物的影响明显:
  散瞳药(阿托品)使AC/A升高。
  缩瞳药(毛果芸香碱)使AC/A降低。
  长效胆碱酯酶抑制剂(碘磷灵)也可使AC/A降低,药物直接作用于睫状肌上,造成局部睫状肌紧张,从而被动增加调节力(周围性调节),减少使用中枢调节, 从而使AC/A降低,因此也可以用于较小角度内斜视的治疗。
  (五)AC/A的意义:
   1、对于斜视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调节性内斜视的原因分类:
  I、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屈光度有关, 多为远视;AC/A正常
  II、非屈光性:与屈光度无关, 可为远视, 也可为近视或正视;AC/A较高。
   2、对斜视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案:
  I、若病人有内斜,AC/A高于正常, 看近斜度大于看远, 减弱双眼内直肌可获得满意效果
  II、若病人有外斜,AC/A低于正常, 看远斜度大于看近, 减弱双眼外直肌可获得满意效果
   3、为验光配镜提供指导意义:
  对于高AC/A的内斜患者或内隐斜视疲劳患者,可采用双光镜来消除或降低看近的调节:
  正球镜可使病人减少使用自己的调节力,调节性辐辏也会随之降低,这也是处理内斜视的原则。
  下加给镜原则:使病人产生融合功能的最小度数。
  远视眼欠矫或近视眼过矫均可诱发较多的调节和较多的辐辏, 因此按照这个原则,可以采用戴负镜片法校正小度数外斜或间歇性外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