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有人从你口袋里偷钱,但你永远不知道……

 汉青的马甲 2016-04-26

你是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梦:拥有一台印钞机,开足马力,从此自己有了花不完的钱。有了钱,先把村里的小卖部买空,然后娶班里最漂亮的小红,从此踏上人生巅峰……

可惜了,这只是一个梦,因为钱不是随便乱印的。

——刘立柱

钱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它能满足人的绝大多数需求,因而没有人敢说不爱钱。爱钱自然就想得到更多的钱,就要想尽各种办法多挣钱。

其中中央银行的办法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的,因为它是印钱的。

用来印钱的纸根本没什么价值,可一旦中央银行在这张纸上印上了数字,不得了,它就能买好多东西了,想吃什么穿什么都能用“纸”去换。

但问题是,纸终究是纸,人们不过将它当做一种媒介工具,如果中央银行肆无忌惮地给纸上印数字,人们就不再觉得它有多稀罕,钱的魔力就要变小了,东西的价格就要上涨了,于是市场就可能陷入混乱。

由于印多少钱关乎经济命脉,关乎国家命运,所以怎样来印,根据什么来决定数量,就有必要好好研究讨论。于是有关货币发行的理论出现了。

“经济发行”就是货币发行理论之一,它和“财政发行”并称货币发行理论中的两大发行方式。

其中财政发行是中央银行根据财政需要发行,通过财政渠道发行;经济发行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

其实从字面上就能看出,经济发行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为它是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发行,而财政发行明显有偏向人性欲望的感觉。

比如世界上的大多数政府都有赤字,所谓赤字就是政府开支太大,手头上钱不够用,所以欠下了债。我们都知道,中央银行一般是归国家管的,既然它归国家管,又能印钞票,国家怎么会缺钱?要多少印多少好了。这就是对财政发行的一种简单理解。

搞财政发行就是国家也这么想,欠钱的感觉是不好的,既然手上有印钞票的权利,那么好,印一些来还账好了。因此财政发行也被称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发行。

可问题是,市场上原本就那么多商品和那么多钱,所有的钱正好换所有的商品。因为你钱不够用赊下了账,这时你不是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拿来钱去还账,而是把没什么价值的纸印成钱的样子来还账。

市场上的钱多了,商品却没多,结果会是什么?当然还是所有的钱换所有的商品。于是钱不再值原先那么多钱,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发生。

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对市场的破坏力是很大的,所以,国家若想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就要保证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需要、经济的发展来发行货币,所以经济发行才是正确的方法。

当然,经济发行也不简单,因为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中央银行要根据社会经济交易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可逆地调节货币发行量,才能保持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究竟要怎样才能保证市场上货币的量是正确的?不是看市场上有多少商品就发行多少钱,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为发展经济和调节市场而出现的短期内提前支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投资领域里,存在大量短期的(通常是半年左右)先支后收、季节性的生产投入和收购的现象,以及单位和个人为应付可能的必需支出而增大货币储备的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一种短期内对货币需求的放大,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商品仍是那些商品,但原本够用的钱却不够用了,因为有些投资了,未来才能产出;有些被存起来不用了。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经济发行就必须考虑到一个增加量,而这个增加量还不能太多,不能造成经济波动和物价大幅上涨。

除此因素外,还有经济增长率等其他因素。

关键是每一种因素都很复杂,准确把握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有经济增长在,有短期需求在,发行的货币就不能总维持在一个量上,否则就很难保证通货稳定。还因为小幅的通货膨胀是市场常态,难以消除,所以还要将此考虑在内。

因此,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才能做出比较接近真正需求的发行决策,保持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本文改编自《你其实不懂经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