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庄系列三】庄家项目运作策划书(下)【LEDA-68期】

 邵紫淼 2016-04-26


----------------------------------------------------

作者:钟鳞

转载:网易博客


五、操作的协调方式
1、操作的前提:
鉴于证券市场较为严峻的整体向下发展方向与趋势,日后的市场规范与发展将是政府的重中之重,整体市场上还远远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理性投资的思维与操作理念,上市公司的价值目前已经严重地透支,因此在前所未有的股价整体下跌之中,巨大的泡沫让所有的投资者纷纷为之困惑不已并为之买单。这一点,即使是那些所谓开放式或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同样不例外。即使如此,也同样无法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价值回归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不可阻挡。故此,通过一种较好的方式,充分利用我们超前的投资手法和已经挖掘出来的潜在优势,去引导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方式也就成为我们最为关键的投资方向与主体,这一点,也同样符合国家对证券市场的引导方向。
“天目药业”目前的股价在8元左右,每日的交易量仅仅只有几万股左右,交投非常不活跃,这一点,给我们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往上强行收集筹码,一来会大幅提高我们的成本,二来也会在目前这种低迷的市场中显得非常突出而招人耳目,并由此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故此,充分利用目前市场的空头气氛来引导股票价格向下快速跌落,促使场外的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极度恐慌情形之下卖出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将是我们在技术上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向下打压出一定空间之后再建仓应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如此以来,就可以大大地增加我们可操作空间与盈利的能力。
2、操作的统一协调方式:
全部合作资金均与“※※※※”签定有关委托资金及监管的三方协议,没有“※※※※”的到场,各处参与合作的资金均不得移动;
全部操作的整体策划均由全体参与者共同统一协商;
其主要协调、操作权统一归“☆☆☆☆”。
3、利润的分配:
①、参与者在操作前,均按照此次策划中的要求统一出具分布在各个约定券商处的资金账户与资金交割单;
②、保证参与者分布在各处所参与资金总量的获利幅度为50%的原则;若某一方参与资金获利部分有不足之时,则由“◎◎◎◎”方面负责统一协调,并安排补给其间的所有差额部分给不足一方。
4、投资的帐户:
同时“☆☆☆☆”一方须要有一笔不少于2000万元的操作资金与“■■■■”提供的2000万元合作资金一起放在策划约定的上海周边地区。
实际操作之际,可能需要近1000个A字头的个人证券帐户(原则上要求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全新证券帐户,这样可以不会由于前期的许多未知却导致证监会监管部门关注的事件而引发其它不必要的麻烦与事端),以充分化解市场任何来自监管、操作风险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买一个A字头带身份证原件的个人证券帐户一般是在130元左右(身份证原件一般是30~40元一个,上海帐户是50元左右,深圳帐户是45元左右)。若是单纯全部从市场上购买的话,估计成本会在130000元左右,这一切基本上全部可以由“◎◎◎◎”负责提供、解决。这些A字头的个人证券帐户一般有下面四种需要:
A、“☆☆☆☆”估计需要400个左右;
B、“麒麟投资”估计需要100个左右;
C、“■■■■”估计需要500个左右;
D、“■■■■”负责其自己一方另外的用来日后被收购和委托股权管理的公司的法人证券帐户(估计需要4个左右)。
只要在日后的实际市场操作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巧妙安排,明确清查到外面普通投资者的具体变化状态,最佳的操作方式控制技巧是:
①、在介入初期,首先可以安排20个证券帐户每个买入10万~100万股左右的总计约2000万流通筹码;估计需要动用资金1.5亿元左右。
②、再安排600个证券帐户每个分别以买入20000股的方式即可控制总计约1200万的流通筹码;估计需要资金约1亿元左右。
③、安排30个证券帐户主要用来驱动股价,每个买入10~200万左右的总计约500万流通筹码;
④、安排150个证券帐户随机应变,这一部分可以每10个一组,分别可以按1个月为周期(使用过了就不再使用),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内进行流通筹码的对倒,最主要是承接3中的仓位。
六、操作时间
初步确定是在2002年12月~2003年6月左右;
即使是在出现操作意外或市场状态不佳的情形之下,最迟的操作可能性也会在2004年9月份以前全部结束。
七、操作的难点
1、已经参与中的机构:
“天目药业”目前市场上股价一直在8元左右震荡,向下打压出一定空间之后再建仓应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对“天目药业”公司近一年来前100名股东详细资料的追踪分析,截至到2002年9月底,其中证券机构持有流通股的变动情况是:
①、“兴和基金”:
2002年3月份增仓35万股左右,由2月份5万股增持到40万股左右; 
2002年4月份增仓15万股左右,由3月份40万股增持到55万股左右;
2002年5月份增仓26万股左右,由4月份55万股增持到81万股左右;
2002年7月份减仓11万股左右,由6月份81万股减持到70万股左右;
②、“兴业基金”:
2002年4月份增仓35万股左右;
2002年5月份增仓5万股左右,由4月份30万股增持到35万股左右; 
2002年6月份增仓35万股左右,由5月份5万股增持到40万股左右; 
③、“大通证券”:
2002年3月份增仓44万股左右;
2002年9月份减仓6万股左右,由8月份44万股减持到38万股左右;
④、“安徽证券”:
2001年12月份至今一直持有10万股;
⑤、“金信证券”:
2002年6月份增仓10万股左右,一直持有至今;
⑥、鲍维刚:
持有26万流通股,非常固定的持有者,其人去过“天目药业”公司几次,有一定“北京”背景,主要是为了让“天目药业”公司能够多卖一些法人股给他;同时他还从“天目药业”公司钱洪波手中买了100万法人股(河北力维投资有限公司)。
⑦、汕头航材(B字头帐户):
2002年1月份增仓2万股左右,由2001年12月份20万股增持到22万股左右;
2002年2月份减仓5万股左右,由1月份22万减持到17万股左右;
2002年3月份减仓2万股左右,由1月份17万减持到15万股左右;
2002年6月份增仓1万股左右,由5月份15万股增持到16万股左右;
2002年2月份减仓5万股左右,由1月份16万减持到11万股左右;
以上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均未与“天目药业”公司沟通过。目前持有10万股流通股以上的投资者仅仅只有19名,再没其他特大型的主力机构在活动。
2、2001年12月~2002年9月份内一直持有的可疑仓位分析:
张 刚:166099股;
徐红年:140200股;
余六顺:135100股;
吴 斌:125324股;
张林峰:120000股;
尹阿素:120000股;
胡连华:114000股;
车冶燕:116800股;
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排除是“天目药业”私下委托在外的资金(1000万+1850万)参与护盘的可能性,但是,从各种分析结果上可以得出,这批资金的成本全部均是在案10元以上。既然是上市公司私下操作的介入资金,一旦有上市公司大股东提出规范公司与提高资金运用的透明度,其最终的结果则必然会将其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其中包括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与第三大股东三个关联股东的全部股份,当然,也可能在外不为人知的关联公司持有的法人股,也不排除其第一大股东为了确保其地位而私下动用了上市公司资金在外购买的一定幅度的流通股)置于完全不利的位置。
3、出局的安排:
必须营造出一种市场活跃的热门形象,让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愿意参加投资。
最差的市场状态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市场操作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全部出局。
八、风险与收益
上市公司非常独特的股本结构,让市场人士对此富有极大的收购联想;一旦在市场上引导得当,其良好的市场活跃形象更让大部分投资者喜欢跟风、追捧。
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我们没有获得上市公司的话语权。
同时,整体证券市场对“天目药业”公司的真实价值认可程度;只要所有的操作只需计划得当,就完全没有任何风险可言,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盈利之后出不了货的情形。
因为“天目药业”公司这几年来都一直没有亏损过,整体的市场形象较好,可利用、挖掘的各种市场题材较多。并且存有“天目药业”公司后续真实价值充分挖掘的题材。只要从目前的7~ 8元左右先行吸筹10%左右,再利用市场的导向与“天目药业”公司所存在的种种不利原因,强行将其股票价格引导至5~6元的区间内,然后再全面建仓,并操作到8~9元左右,即使是在市场非常不佳的情况下,只要进一步营造出还能够再一次分红送股的分配方案和一个更好的市场活跃形象与较低的市场定位,将会使各种证券投资基金也会纷涌而来,更不用说出货的轻而易举了。
按照暂定的操作计划运行下来,我们完全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收益进行估算:
将“天目药业”的真实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按照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行的规律要求,即使是用20倍市盈率来计算“天目药业”明年年底1.3左右的每股收益,其市场价格也将达到26元左右。
即使我们完全按照计划操作,在目前价位上进行投资后的收益也将达到100%左右的盈利,即我们现在投入3亿元左右,而对目标股票收集的市场成本约在6元左右,经过炒作之后上升到12~13元左右;营造出上升势头将其股价操作到14 ~ 16元左右,并再度制造出“天目药业”防止市场上进一步恶意收购的较高送配方案,初步估计除去所有其他费用之后所有的投资收益将会在2.5 ~ 3亿元以左右。
九、“天目药业”控股大股东的应对方式、方法与行为结果评估:
作为一个准备从上市公司进行大量套现的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况且这个预谋计划长达数年之久,是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愿意就此罢手的,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如何能够在国家新的形势与规定之下,可以“随心所欲”且更加巧妙地完成整体“套现”的“图谋”。
那么,只要这个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还想完成自己“图谋”已久的计划,其对已经介入自己所控制上市公司中的任何具有“话语权”的股东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那就是害怕其多年的心血在瞬间全部付之东流。故此,任何有可能引起其所控制上市公司股权之争的事情一旦在证券市场上出现,就必然让其保持极度的关注与极大的反弹。
我们完全可以预测的到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在上市公司外部力量出现“举牌”并进入董事会的行为之际,其最大的反应莫过于这种“举牌”即将对自己所造成的冲击到底会有多大,并且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最恐惧的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能否阻碍自己图谋已久的“套现”计划的正常实施。
A、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不理会新进入的“外来者”
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举牌”新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有可能进一步增持股份,同时也可以完全通过流通股份的增持来达到收购上市公司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的出当一个“外来者”开始举牌之时,可能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初期不一定会理会;但是,暗地里极为紧张是必然的,进一步关注事后的发展以及与这个“举牌”新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沟通也是必然的,不然的话,这个“举牌”新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完全可能在涉及一些“关联交易”时强烈要求“关联大股东”进行回避表决之时,那么,我们在当前国家高层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规范上市公司的前提下,面对一个后面具有强大传媒做后盾的“话语者”,人们会用怎样一种眼光来注视和关心任何可能出现的这种忽视“中、小投资者”的“顶风作案”呢?这样一来,只要整个事件通过传媒宣传扩散之后,“牵一发而动千军”,其在社会上引起的重大反响将是非常强烈的,同样必然也会招致证监会高层的监管和干涉。
而作为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呢,他们最关心的应当是他们对待一个后面具有强大传媒做后盾的“话语者”任何“动作”可能引起的“风波”所有后果。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这种后果会是什么!
如果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他们把上市公司通过法人股转让给我们,我们同样可以在适当的价位接受,只是这种可能性太小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远远不止目前所公布的那么一点,而目前的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是最清楚不过了,在他们算帐的能力与本事上,我们是已经深深地领教过了。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所持有的法人股部分共3946万股左右,即使是按照目前公布的净资产2.1来计算,也不过是8300万元左右。只是又有谁会愿意在自己发费十年的心血去刻意塑造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完成“套现”的项目之际,却要去接受另一个在自己“煮熟的鸭子”即将到手之际却要转与他人的严酷现实呢?
我们可以想象的出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如下:
增持上市公司流通股份 —— 
“举牌” —— 
继续增持上市公司流通股份达到10%以上 —— 
“举牌”者建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进入董事会 —— 
私下与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单位联系转让法人股一事项 ——
关联企业增持上市公司流通股份5%“举牌” ——
收购一家持有大比例(不超过5%)流通股份的公司 ——
收购一家持有大比例(不超过5%)流通股份的公司 ——
一家持有大比例(不超过5%)流通股份的公司进行股权托管 ——
收购一家持有大比例(不超过5%)流通股份的公司进行股权托管 ——
控制董事会。
B、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反击收购
若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为了阻止“举牌”新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进一步从市场上收购流通股份或者是收购在外的法人股,增加自己在上市公司的地位。在初期外面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可能认为是“做秀”而不加理会;一旦他们真正认识到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做秀”,而是真枪实弹地“恶意”收购之时,“趁火打劫”是各种市场人士的本能,卖出股票则是我们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事先已经买进了自己的流通股票,也不敢向外界加以透露;更难以上市公司的名义来反击收购。仅仅只能以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的身份来进行反击,而在2001年的管理层收购(MBO)之中,钱永涛先生从银行贷款已经贷款约3000多万元,一旦真正面临上市公司被狙击,他到底还能够有多大的实力来进行有效的反击,这种反击的能量又会有多大,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我们所希望的是钱永涛先生的能量能够大一些,最好能够直接调动大量的资金入市进行“疯狂”抢筹,而这种反击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会让市场上那些“后知后觉”且无能的基金经理们与证券公司的“自营盘”,以及场外一般普通的投资者在瞬间明白过来,“收购的历史”即将重演,且将开创中国证券史的首例“恶意收购”的先河,必将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收购发生的方式并不是在全部是流通股份上,而是从流通股份首先开始,再到法人股之中去,这远比以前更加精彩而惊心动魄,这样一种方式必然会带动许多的经济学家来讨论有关“国家股”、“法人股”、“优先股”与“公众股”之间所存在的那种明显差异之时,传媒的声音无疑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这个时候,就是他人替我们买单的时候了。
C、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反收购之后与举牌者协商解决
若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为了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不破坏他们的“套现”计划,最可能出现的是用场外协议方式的结局。当然,这也是必然在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无力反收购同时又无法回避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的现实之后才能出现,从而在营造出更大的市场气氛之后我们希望的完美赢利方式。
那么,这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二种可能性:
⑴、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被迫私下与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协商,并按照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的意图协同市场进行整体的市场操作,直至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最终完全退出上市公司;
在这种私下协商的构成中,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同意通过让上市公司买进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所指定“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会是一种完全可能的结局。
而第二种妥协的方式则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与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一方进行合作,按照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一方的意思来真正治理上市公司。先期用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回购全部优先股,然后在通过传媒的大力宣传之后,向外界充分展示出上市公司真实的价值之后,再进行大比例的送股分红,从而将“天目药业”在公众的心目中的形象焕然一新,变得极具投资价值。
⑵、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全部买走新“举牌”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外来者”手中所控制的股票。从目前对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永安集团)的实力了解程度上来看,明显是后一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十、详细市场操作的步骤
一、前期的准备
1、 首先,由“◎◎◎◎”负责安排购买各个参与合作方在日后合作操作过程中即将使用的所有1000个全新未用过的证券帐户;(2002年11月30日之前)
2、 “■■■■”负责分别在约定券商仓位的各地注册参与合作操作的四家新公司,并办理好各种必要的正规手续,同时开立B字头证券帐户(2002年12月15日以前):
长沙注册“◆◆公司”;
杭州(或苏州)注册“◇◇公司”;
广州(或湖南其它城市)注册“▼▼公司”;
上海注册“▓▓公司”; 
3、 各方所有的预定合作资金均全部到达指定的仓位券商处,并全部出示资金交割单:(2002年12月15日)
“☆☆☆☆”共3处,出资1亿元(分2000万/5000万/3000万),分别在上海、杭州或苏州等3个不同区域中进行操作,全部均使用A字头帐户;
“■■■■”共5处,出资1.5亿元(分5000万/2000万/2000万/3000万/3000万),分别在上海、长沙、广州、杭州或苏州等5个不同区域中进行操作,前期均使用A字头帐户,在后期逐步加入B字头帐户。
“◎◎◎◎”共分1处,出资5000万,在杭州进行操作,A字头和B字头帐户混合使用。
4、 所有到达指定仓位上的资金各方均全部与“※※※※”正式签定资金委托监管协议书,正式自此日起将全部参与合作的资金共同锁定。(2002年12月15日)

二、操作前期
打压至最低位吸筹的第一方案:
1、 开始进场,承接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价值回归的优势环境,并刻意经过技术性技巧处理之后强行进行筹码收集,争取收集并控制能够达到“天目药业”的流通股本中约10%~15%左右;再进一步利用目前日益加深而较为严峻的市场形势向下深度打压股价,促使其从目前的7~ 8元左右价格下降到6~7元之间,充分引起持有该股票而始终没有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极度恐慌而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天目药业”股票。(2002年12月)
2、 此时,最好是能够在某一日股价在6元多进行平台整理盘旋一段时间之际,将股票价格强行瞬间向下打压到跌停板(最好效果是能够击破前一次低位6元左右,打压到5元多左右),这样也可以让所有持有该只股票的投资者完全丧失持有的信心,沉重地打击他们心目中的那一丝残留的希望,并可让市场上那一般“股评人士”去充分地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寻求到一种“更为恶劣”的借口,让“天目药业”可能会的“露面解释”成为一种欲盖弥彰的行为,出现一点不好的消息,往往更加容易刺激并活跃一下持有该只股票却又沉寂很深的投资者极为敏感且脆弱的神经,他们的重归市场,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到了他们所持有的流通筹码即将离手的曙光。(2003年12月下旬)
3、 通过市场正常的操作,一般程度上就可以收集到50%左右“天目药业”的筹码,并可以通过一系列计划中的市场行为与运作,达到开始逐步活跃股性并抬高市场价格,树立起市场形象的效果。(2002年1月~2003年3月底)
4、 2003年3月初逐步开始上下震荡“天目药业”股价,并缓缓拉升股票价格,使之在2003年4月底之前的股价到达12~13元左右,之后一直在此位置上震荡。
平台活跃股性吸筹的第二方案:
1、开始进场,承接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价值回归的优势环境,并刻意经过技术性技巧处理之后强行进行筹码收集,争取收集并控制能够达到“天目药业”的流通股本中约10%~15%左右;再进一步利用目前日益加深而较为严峻的市场形势向下深度打压股价,促使其从目前的7~ 8元左右价格下降到6~7元之间,充分引起持有该股票而始终没有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极度恐慌而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天目药业”股票。(2002年12月)
2、此时,最好是能够在某一日股价在6元多进行平台整理盘旋一段时间之际,将股票价格强行瞬间向下打压到跌停板(最好效果是能够击破前一次低位6元左右,打压到5元多左右),这样也可以让所有持有该只股票的投资者完全丧失持有的信心,沉重地打击他们心目中的那一丝残留的希望,并可让市场上那一般“股评人士”去充分地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寻求到一种“更为恶劣”的借口,让“天目药业”可能会的“露面解释”成为一种欲盖弥彰的行为,出现一点不好的消息,往往更加容易刺激并活跃一下持有该只股票却又沉寂很深的投资者极为敏感且脆弱的神经,他们的重归市场,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到了他们所持有的流通筹码即将离手的曙光。(2003年12月下旬)
3、 通过市场正常的向下打压空间出来进行吸筹操作,若是无法收集到50%左右“天目药业”流通在外的筹码,甚至于连30%左右“天目药业” 流通在外的筹码都收集不到,那么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股票价格从5元左右拉抬到7~8元左右进行技术性操作,并可以通过一系列计划中的市场行为与运作,达到开始逐步活跃股性并抬高市场价格,树立起市场形象的效果。(2002年1月~2003年3月底)
4、2003年3月初逐步开始上下震荡“天目药业”股价,并缓缓拉升股票价格,使之在2003年4月初之前的股价到达10~13元左右,之后一直在此位置上震荡。
四、操作的主升段 (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