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你们也这样学外语|道长解读《源氏物语》

 skysun000001 2016-04-27

这是一千零一夜

第117夜

日语“茶壶”叫“きゅうす”

“きゅうす”这个声音很像汉字中的“急须”

这一夜道长由源氏物语追溯日语这门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看完我不禁想为我的英文水平讨找一个说法

原来你们也这样学外语

“三块肉喂你妈吃”


《源氏物语》(二)


男文字和女文字

这一周我们继续跟大家接着讲《源氏物语》,上一集结尾,我们提到《源氏物语》的一个谜题:

为什么日本女性写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会成为日本文学经典?日本社会当时那么重男轻女,为什么是女作家得到了那么崇高的地位?假如日本过去一向以汉字为最正统的书写媒体,那为什么同时期诞生的奠基日本文学的三部作品,它们都不用汉字写,而是用假名来写呢?

这就说到这个问题的根上了,时的日本人把文字分成两类,一类叫做男文字,一个叫女文字。

男文字就是汉字,地位高,是男人写的东西,用来写正经事儿。而女文字就是假名,它不谈历史、政治、家国大事,只谈像《源氏物语》这样,情情爱爱、风花雪月、落花流水的一些事。


日文是一种孤立语

我们今天看日文,很多中国人都会有一个误会,以为日文跟中文的关系一定很接近,所以日本文学翻译到中文来,一定比从英文、德文翻译到中文要容易多了,远远不是这样!

日文在语言里面,它是一种孤立语,跟我们亚洲其他地区的语言,很难找出一个亲属关系,它的存在是非常独特的,有点像欧洲的巴斯克语。日文,它的语言结构、文法跟中文都相去非常远。

过去的日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当我们中国的汉字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就有了文字了,用汉字来书写。可是,那就不能“我手写我口”……后来他们发现,用汉字来写日语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有困难的,因为日语里有很多丰富的元素,文法上的一些特点无法用汉字表达。

慢慢地,他们就把汉字拿来,采这个汉字的读音,用来标记日文的语音,于是假名就诞生了。

汉字被当成一种表音文字

我们今天讲日本的文字叫假名,真名就是汉字,这个假名是假借的意思,是假借真名汉字,表达日语的语音。最早的是万叶假名,它是取汉字的音来表达日语,汉字被当成一种记音、表音文字。

直到今天,你在日本的一些汉字里面能够找到这种痕迹。比如日本的“茶壶”用汉字写叫“急须”,中国人看了就头疼,其实是因为日语“茶壶”叫“きゅうす”,“きゅうす”这个声音很像汉字中的“急须”,所以就拿“急须”来记这个音。

再来,汉字写成草书之后,把草书简化,就变成了一套字符出来,就是“平假名”。到了寺庙里面,和尚们学汉文的佛典,也要用一套表音文字来标记,那就叫“片假名”。

有点像我们刚刚开始学英语,不会念,还没学音标,我们就用汉字在旁边写上,情况大概就像这样。


文学历史中的孤魂

日本贵族上流社会的一些女性,她们也许汉文修养很好,但是她们会用假名文字来写点东西,比如日本过去的“和歌”就真的都是用假名来写。平安时代走到中后期,之前提到的三大女作家,她们都纷纷用假名创作出很伟大的作品,而且是自觉地用假名来创作。

因此,后来的日本人觉得这才是日本文学的开端。今天讲回日本文学史,他们基本上把过去一千多年历史的汉文传统全排除掉。

说起来也很悲哀,越南、日本、韩国在过去的历史上,都有大量用汉文书写的东西。用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其实一点都不差,写得非常好、非常有特色。但是那一大堆东西,今天他们的文学史不讲的,而我们自己的文学史更不会讲,我们觉得人家是蛮夷之邦。所以,那些文学作品就成为一大堆历史中的孤魂,一种孤儿。

物语文学的兴盛

讲回《源氏物语》,日本人很高兴,但当时很多人把它当故事,始终不当一个正典,不是正儿八经的书。《源氏物语》真正越来越被人当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代表全国家民族文化骄傲的一本书,这种想法是到了江户时代才逐渐确立的。

尤其到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民族主义强盛了,要更加排除掉汉字,讲“言文一致”。就像我们中国讲“白话文运动”一样,言文要一致。日本、韩国、越南都有类似运动。更进一步驱除汉字,于是《源氏物语》的地位就变得更高了。

但是不要误会,我可没有说《源氏物语》的重要完全是因为这种民族主义的高涨,政治的需要才把它捧得那么高。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精妙的作品,紫式部是个天才。她在一千多年前,写这部物语的时候,你可以看得到她对于小说是什么,或者对于物语是什么,是有一套自己清醒的认识的……

所谓的“物语”,其实严格来讲不能叫做小说,它更像我们以前宋、明的那种话本。在平安王朝时期,物语文学开始大盛。

源氏物语中的“和歌”

平安时代的一个特色就是互答“和歌”了,你可以把它简单看做“写情书”


物语文学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

它有点像一帮贵族妇女、一些女官,在宫廷里面聚在一起赏赏花,顺便一起说说故事,整个语调非常地悠闲。

紫式部写的故事,在宫廷里面让大家传阅,大家夸她写得真好,她再接再厉,连载下去,就写成了这五十四贴,这个“贴”就相当于我们中国小说的“章回”。《源氏物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底下诞生出来的。

这个物语本身,充满了平安王朝时期的色彩。这个时代跟我们今天很多人了解的日本美学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今天想到日本,就想到日本茶道那种茶碗,那种朴拙枯寂,想到它那些寺庙的那种深深的、厚厚的木色。

而平安王朝由于当初是学唐朝,所以它是色彩非常鲜艳华丽的一个时代。那个时候,日本人全力地追求一种物质上、生活上的美感,尤其是文人圈子、知识分子对美感的追求,是日本当时文化的一个很大特色。

当时日本文人基本上是放弃了所谓的学问的追寻,他们也读《论语》、读四书,读我们中国经典,但是没有像我们那么下功夫。他们不太注重学问,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科举制度,我们读好了能当官,在社会上是往上爬;在日本,那些官都是早决定好的,都是贵族政治,它比我们要封建,平民老百姓没办法透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那时候日本的知识分子读书好的,多半就当医生,一边行医,一边开私塾。慢慢地日本人大部分的精力都转移到诗歌、艺术、文学、日常器具的创作上面。

本居宣长发掘日本文化的“古之道”

说到日本的知识分子,接下来就要介绍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江户中期的一位日本的“国学家”——本居宣长。

在江户中期,他最初学的也是汉学,但是后来他发展一整套学问出来,却是要完全地对抗汉学。

那个时候的德川幕府,也就是江户幕府,非常推崇儒学,推崇儒教,他们试图把整个程朱理学的礼制秩序移植到日本来,为的是要稳定政治、稳定社会,让所有人都安分守己,免得再让日本走回到之前纷乱的战国时代。

本居宣长(1730年-1801年),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家、语言学家。日本国学的集大成者,与荷田春满、贺茂真渊及其后的平田笃胤齐名。

可是本居宣长认为日本人就不应该学中国这套儒学。他把所有中国来的学问和思想,都叫做“汉意”,他认为“汉意”应该要驱除掉,好露出埋藏其下,累积在日本千百年来的“古之道”。

这个古代大道就是从天神创造了日本,创造了日本文化、日本民族本身具有的一种文化特质,要把这种“古之道”发扬出来,从这个立场上看,他是在对抗德川幕府。今天你上网还会看到,大家认为是本居宣长开启了日本后来的军国主义道路……

说回本居宣长跟《源氏物语》的关系,因为本居宣长对这个“古之道”的发掘,恰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透过《源氏物语》来找到它。

他认为《源氏物语》真的是日本文化真精神所在,同时代的那些日本男人们用汉字写的东西都不行。那除了用假名,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该怎么解读《源氏物语》?

在过去的日本,每次讲到《源氏物语》,人们都习惯从儒家或是佛家的角度讲来看,但本居宣长认为,这两种过去日本主流对《源氏物语》的解读都不对。因为这种解读方法都是用了来自我们中国的一套思想来解读,都染上了汉意。

那该怎么解读《源氏物语》才对呢?他提出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影响直到今天,非常非常的重要。叫做“物哀”。

什么叫做物哀?物哀又如何在《源氏物语》体现?我们下一集跟大家接着谈。


节目用书

作者: 紫式部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林文月 
装帧: 平装
丛书: 林译日本古典

延伸阅读


道长问答

asha@道长:您好,我们的HR说,读书固然重要,但出去旅游亲身体验更重要,因为他认为读书始终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您觉得呢?

(详见节目完整视频)

第一百一十七集

地铁阅读快闪

【下集预告】

第118夜 | 《源氏物语》(三)

4.28 零点上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