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杂语64

 蓬莱阁327 2016-04-27

                          微言杂语64——僧人徒手起高楼

 

儒释道三者之关系话题甚大,萦绕汉唐间七百年。此问题涉及学术史、思想史、宗教史乃至立国固本之格局,其间周折非三言两语能明了。至唐代,中国文化总体框架格局固定且再无动摇。即儒家学问作为治世之根本,释道两家为辅助。遂生出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分工说,儒家入世、释家出世、道教遁世人生态度说,以及持出世心做入世事说等。宋明之际,又有学者吸收佛教心性说以充实儒学。唐以后,辽金元清四朝外族入主中原,亦未改变上述格局框架。

元代文宗皇帝曾问翰林学士孛术鲁翀,儒释道谁为贵。鲁翀答:“释如黄金,道如白玉,儒如五谷。”文宗曰:“如此说,儒最贱?”孛术鲁翀答:“无黄金、白玉亦有何妨?五谷于世间则一日不可缺。”文宗大悦。(参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五》)清初名士尤侗说,北齐时有敕令道士剃发入佛门者,宋宣和年亦有令僧人戴冠为道士者。佛道可以相互乘除,而儒千古不变,未闻敕令秀才出家者。(参《艮斋续说.卷八》) 

外族入主中原始终尊崇儒家道统,原因即在于此。至于历代帝后嫔妃尚佛老,一是取其心性养生之说,二是做些样子以笼络藏蒙两地民心。儒学作为主流与基石从没含糊,也含糊不得。

即便如此,唐宋明清四朝仍有不少士大夫对释道二家微词不断。比如韩愈,终生以捍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力辟佛老。与他同期的柳宗元则温和些。明清两朝,儒学风盛。士林学子多以嗜佛老为羞事,甚至家人有好于此者,亦恐怕人知而被耻笑。清光绪朝有何梅谷者,以经学享名于时。其老妇嗜佛,从早到晚必口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百般劝阻,老妇不听。不劝,又怕士林取笑。一日,梅谷反复呼唤其妇。老妇答而不至,他就呼唤不停。老妇终于被叫得心烦,怒曰:“什么事叫个没完?”何答:“我刚叫了你两三遍,你就心烦意怒。而你每天口诵观音菩萨上千遍,菩萨能不烦你?”老妇顿时大悟,立刻停止口诵。从此再不诵观世音。(参《清稗类钞.讥讽类》)

有些士林学子虽不直言佛老短长,但春秋臧否常现字里行间。南宋有一则僧人徒手建庙事,本人录如下:

宋高宗建炎间,平江府常熟县有僧人名文用,该僧目不识字而有心术。他打算建座寺庙却苦于人钱两缺,遂于市井街巷倡言曰:“城西北有山而东南有湖,相术家说此为以客压主,于百姓大不利。若于湖滨建寺立塔,则百里之内四民僧道一定日益兴旺。”之后,他便堆些腐草烂泥于湖水中,作规划寺庙地基状。城中百姓闻听相术家言不吉利,皆欣然跟随参与。男女老幼争先恐后义务帮他搬石运土,闺房士女不惜以衣裙包裹瓦石以遂填湖建庙之愿。不及一月,水中出高地并建成砖塔一座。

工程开始那天,文用和尚提前于酒坊寻得破漏酒瓶数千个,散置于百姓家门口儿化缘,只乞每户淘米造饭时掬一捧于其中。他每隔十天一取,曰“旬头米”。文用此举所获粮米既供应了百数十木工瓦匠务工口粮,又给户民积德行善提供了机会。他名利两得。

之后,文用造了一个简陋转轮经架供百姓转经。别处寺庙转经三圈需三百六十钱,他只取其十分之一。遂吸引香客纷纷而至,日日络绎不绝。不久得钱颇丰,便用铜三千斤造大钟一口。当时城内慧日、东灵二寺均有大钟,例为亡人超度而撞,平日不响。若城中再加一口大钟不仅多馀且有争夺之嫌。文用遂另辟名目,把自家大钟谓之“长生钟”,声言专为过生日者而撞。人只死一次,生日却年年有。此项又让文用获利巨大。

不久,慧日寺为屯兵残毁衰败,常熟县令欲请一位长老住持管理寺庙而苦于无钱供给,文用立时捐钱五百千。全城官民皆盛赞其乐善好施,以致文用功德远播,香客施主捐资剧增。前后仅六年,文用不仅于水中徒手建庙立塔,且化缘累得十五万缗巨资。他又将前朝佞臣朱勔墓地旧额“崇教兴福院”请至本庙。再数年,遂成吴中名寺大刹。僧人文用施以权术取悦于人,而人始终不悟。(参宋莊绰《鸡肋编.卷中》)

民谚“干地抠饼子”多为戏谑,文用“徒手起高楼”则乃事实。或可谓僧人有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