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取象刍议

 杏坛归客 2016-04-27
盯住身边最新新美的事物
  ---诗歌取象刍议
月下清泉
      要想做出一首好诗,首先必须拥有最新颖鲜活的材料。这就像做饭,不一定要有大鱼大肉,但一定要有新米鲜菜,而不能是陈谷子烂萝卜。
      这就是作诗的第一步---取象。诗歌的取象务必求新。如何求新?
      首先要能见他人所不易见到的新事物。做新闻的人要有一只随时能嗅到新闻气息的鼻子,作诗的人同样要有一双随时能发现诗的眼睛。
      这双眼睛要求我们能看到刚刚露头儿的最新信息。
杨巨源诗曰:“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这米粒儿大小,星星点点,若有若无的柳芽,就是传递春天最新信息的使者。若等到上林花园繁花似锦,到处万紫千红的时候,“出门尽是看花人”,你才去吟诵春天,那就是放马后炮了。
      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蝴蝶在花枝间翩翩起舞,晾晒被雨淋湿了的翅膀,蜘蛛忙着吐丝,编织被风雨撕破了的蛛网。张丰摄下了这个美好的景观--“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蛛丝蝶粉,何等的细微,诗人的目光真可谓明察秋毫。
      齐巳得早梅诗四句:“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也许是分享喜悦,也许是真心请教,他兴冲冲的去找郑谷。郑谷赞赏之余,建议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巳豁然贯通,当场顶礼膜拜。这一字之师的佳话,是对写诗取象务必求新的经典诠释,因为“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最美好的的事物,往往也是最短暂、最脆弱的,似风过星流,如电光火石,过往无痕,稍纵即逝。
能否及时发现并用文字定格这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颤的美好瞬间,往往是检验一个诗人灵性与功底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经典的古诗词中不乏记录美好瞬间的佳句。如郑谷的“敲断玉钗红袖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王安石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敲断玉钗,敲落灯花,钟声到客船,都是一霎那间的事儿。但就在这一瞬间的细节里,能让我们品味出诗中的主人翁或缠绵眷念,或切切期盼,或失落惆怅的情怀。
       小池初夏,泉眼无声,细流如缕,晴光闪烁,涟漪不动。一痕毫不张扬的小荷叶从明静的水池中,睡眼惺忪地露出慵懒柔弱的萌芽。一只小蜻蜓也在水蛭的躯壳中刚刚孵化爬出水面,因无力抖动飞翔的翅膀,它正好停歇在小荷弯弯嫩嫩的尖尖角上。面对这并不起眼,毫不张扬的画面,一般人可能熟视无睹,漫不经心。诗人杨万里却激动不已,感慨万端。这些在说明什么呢?是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还是对充满着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与生俱来的追求神往,抑或是阔人新贵方露头角,就有早已盯住他们的势利小人,趋之若鹜地准备了追捧逢迎呢?真实的存在往往具有多义的蕴含。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仅仅是纯客观地记录了这个美好的瞬间,更为我们留下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费人疑猜的谜底。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最新最美的事物都可以让自己写诗的,还要看自己的感悟如何。如果这事儿闪得你眼前一亮,撞得你心头一颤,不写便坐立不安,那千万不要坐失良机;如果你没有发现最新最美且让你眼前一亮,心头一颤的事物,最好不要硬写,不妨搁笔几天。
有些博友爱以题名画、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作为写诗的题材,选材本不拘一格,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些并非自己耳闻目睹,身体力行的事儿,即便是猛虎蛟龙,也是死去的猛虎蛟龙。非灵性与功底不同凡响者,很难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诗词。真正最新最美的事物,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靠我们用自己的眼睛从自己的身边捕捉。这就像挂着露珠儿的菜苗,带刺儿花儿的黄瓜,活蹦乱跳的鱼儿虾儿,虽然平常,却贵在鲜活灵动可人。
      想起了袁枚的话----“活老鼠”胜过“死蛟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