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

 阳光明媚的旭 2016-04-27

 

本文由《教育信息技术》杂志授权发布

文章作者:胡小勇  冯智慧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风靡全球。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对翻转课堂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理论思考和实践体会,从翻转课堂的关键特征入手,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分析阐述翻转课堂的内涵、结构和作用,从而加深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全面理解,促进翻转课堂实践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问题;关键特征;深度理解;微课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有两位化学老师,他们为了克服学生缺席上课的困扰,采用了一种让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课上研讨深化的教学模式。始料未及的是,这引起了美国教育界极大的关注,并在被称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之后,成为风靡全球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在继《2014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之后,《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又将翻转课堂列为本年度近期将要风行的学习技术之一。翻转课堂,已成潮流大势。

对于翻转课堂,中国教师也从初闻浅识,逐步走向研讨尝试和实践应用。到2015年10月,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已经迅速增至两千余篇(图1),呈现出了“井喷现象”。然而,翻转火热的背后,也同时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两极化争议。如何把握翻转课堂的关键特征,对全面理解它和进一步深化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感于此,我们尝试从十个问题出发,深入探讨翻转课堂的内涵。

    图 1 近年来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数量(截止20151022日)


    问题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今天才有的吗?

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指的并不是物理空间的颠倒,而是教学时序的翻转。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实现的是从“课上教师讲,课后学生学”到“课前学生学,课上教师根据学情教”的教学时序转变。要指出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结构,并非今天才有。在翻转概念出现之前,其实许多教师都曾开展过类似的教学实践,即课前会要求学生预习内容,做好标记,明确疑问,同时把问题提前反馈给教师,教师再依此上课。目前在中小学有较大影响的“学案导学”等,背后也有此类“先学后教”模式的身影。一线教师不应盲目以为翻转结构是横空出世,前无古人的。

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结构在信息时代的重生。在传统的“先学后教”模式中,课前自学主要依靠文本材料,而翻转课堂采用了重要的微课(国外称为教学微视频)。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数字终端、云平台、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简单高效地完成“以学定教”的设计。可以说,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是用微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支撑的新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1],这种教学结构在信息时代下得到“重生”或“互联网+”以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问题二、翻转课堂,有哪些教学环节?

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来讲,翻转课堂好像只有“课前”和“课中”,而没有提到“课后”。因此,很多人会忽视,或误以为翻转课堂没有“课后”环节。其实不然,翻转课堂包含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图2)。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三步曲:课前微课自学,课中协作深化,课后巩固拓展。

图 2 翻转课堂中的课前、课中、课外

不过,翻转课堂,是一种重心前移的教学结构。中美教育文化背景不一样。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议国内中小学搞翻转课堂要“优化课前课中设计,弱化课后环节”。与美国中小学没有课后作业不同,如果要求学生课前扎扎实实,课后轰轰烈烈,这给学生带来的时间压力就太大了。通常,通过熬时间来换取成绩提高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实属是无奈且低效的手段。既然翻转课堂已经将学习重心前移,提倡要优化课前课中教与学,尽量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



 问题三、要怎样科学定位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

新一版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图3),将认知目标分为了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很多教师在做翻转课堂时,教学目标的定位错误,决定了课堂翻转的必然失败。也正是因为个别老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模糊认识,才会出现“学生课前把知识都学完了,上课还要学什么”的疑惑。倘若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将教学目标定位本末倒置,课前做高级目标,课中做基础目标,这样的翻转课堂是注定失败和走不远的。正确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课前定位于解决基础目标,课堂定位于提升高级目标,条件允许的话课后再做全面巩固。

图3 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定位

也就是说,老师们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内容,达成所有教学目标。一来这不太可能,二来也没有太多必要。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应该是基础性的目标,是侧重于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就掌握的基础性内容。而在课堂上,学生则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协作研讨、师生释疑来实现提升认知、解决重难点的高级学习目标。



问题 四:在翻转课堂的课中阶段,老师能讲课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问得有点奇怪。可不知为何,网络中确实经常流传着“翻转课堂,就是老师不再讲课了”的传言,甚至让不明真相的家长对翻转课堂操心不已。实际上,老师在翻转课堂的课中是可以讲课的。只是,笔者认为在翻转课堂的课中,老师可以讲课,但应该“少讲”和“精讲”。对于已经有微课打底的基础性内容,教师没有必要在课中阶段再简单重复讲解,浪费时间;而对于课前诊断中发现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仍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但可以讲,还可以大讲特讲。总体来说,翻转课堂“课中”环节应该尽可能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唱“主角”,让他们在分享中收获、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



  问题 五:怎么看待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单”?

在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导学材料,用于辅助学生高效自学。教师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及评价,以表单等方式呈现的导学指南,称之为“学习任务单”。这类导学材料具有“引导、辅助、诊断”的作用,在中小学也常被称为学习单、任务单、学案、导学案等相似的称呼。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提出非常好,对提高课前自学效率,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比这更进一步的是,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有相应的导学辅学材料。我们梳理和提出了三类:(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每个学生单独自主学习使用,实现高效自学的目的。(2)课中协作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协作使用,实现资源绑定,促进合作的作用。(3)课后检测巩固任务单。用于课后查缺补漏,拓展巩固[2]。不用每堂翻转课都三类必用,但这三类助学材料确实都是有存在合理性的。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相应环节,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课后巩固。



问题 六:翻转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在现行应试导向的压力下,绝大多数老师事实上都非常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显然,由于选拔性考试的制度特点,成绩提升最容易外显量化和被观测的。(1)首先,我们要明确翻转课堂并不会影响知识提升,即使教知识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搞翻转课堂并不会和考试成绩必然对立。(2)其次,翻转课堂在尝试用新形式“教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比知识重要。在学生自学微课时,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3)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翻转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翻转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无论是否课堂翻转,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机翻转”,才是最重要的。有效的翻转教学,能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立体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 七:在翻转课堂中,受益的学生是谁?

每个课堂都存在着三个学生代表:第一个是老师不讲他也会的优等生;第二个是教师讲了他能会的中等生;还有一个是老师讲了他还不会的学困生。在翻转课堂中,受益的学生群体并不是某些特定的学生,而是所有学生,但他们的受益周期却不太相同。

在常规教学中,老师的授课进度是统一的,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却是不同步的。优生早就懂了而学困生却还在茫茫然。老师无法有效促进学生们的同步发展,特别是照顾不到那些进度慢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中,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短期之内会更容易获益。因为优生自学就基本可以搞定所有问题,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收集来的学情疑问主要来源于中等生和学困生。通过课堂的翻转,把他们的困难问题“摆上台面”来共同解决,给予了他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从长期而言,优生也一样会从翻转教学中非常受益。一方面优生提的问题更有层次和深度;另一方面,课堂互动中让优等生给其他学生互教互评,也让他们在“教中学”的过程中将隐形知识外显,深化理解和表达。



 问题 八:怎么理解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地位?

没有了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是不是就无法进行呢?有了信息技术,是不是就能保证翻转课堂一定成功呢?信息技术既不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从实施的视角来看,它是实现高效翻转课堂的重要优化手段。例如,微视频能让课堂自学更加个性化和易学易懂,云平台可以提高课堂学情的测评效率,学习分析可以挖掘学生的根本需求和隐形问题。这些信息技术的支持,让翻转课堂更加方便和高效。

多年来,许多教师即使没有信息技术支撑,也仍然可以成功地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取得好的效果;而许多课堂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也不代表就肯定能够上好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不是单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例如课前自主学习效率很低怎么办?课中互动环节“学生不动或乱动”怎么办?合作分享时,对学生提问“回答不上”怎么办?如果误以为技术能搞定一切,就会出现徒有“翻转表面”,而没有“翻转灵魂”。没有到位的配套教法和学法变化,而一味追求迷信技术,翻转课堂只会流于形式。



问题 九: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微课吗?

现在微课很火热。有人误以为“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微课”。翻转课堂的核心并不是微课,微课只是高效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化手段之一。微课重要,但重要和核心不是一回事,就以课前自主学习为例,事先如果导学资源设计得好,在自主学习阶段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学习材料而不是微课进行自学辅学。这也就是说,微课是可以被其它学习资料所代替的。

当然,我们仍然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用微课自学。为什么呢?因为从媒体特点上来看,微视频比其它媒体更直观、生动,还能进度自定,反复浏览。而且,因为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学生在掌握同样学习材料时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从学习者视觉驻留的规律和认知特点上来看,教学微视频短小精悍,能更突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更精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大量移动终端的普及,更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的微课,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基础[3]。



问题十:开展成功的翻转课堂,有没有什么秘诀?

其实,想成功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太多捷径。我们的建议是“明理念、学方法、巧设计、坚持做”。清晰地了解翻转课堂的特征内涵,是进行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但是只了解翻转结构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了解实操方法,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设计。就像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堂好课是在不断设计反思改进的过程中出现的,翻转课堂也不例外。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技术条件用心去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不断学习,尝试,反思,提升,才能打造属于你的成功“翻转课堂”。

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从美国而来,而中美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不能简单地移植翻转结构。世上没有一个万能的“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课堂。翻转概念固然诱人,有效设计、创新应用才是王道。在开展翻转课堂时,一是要深入思考它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儿?不能用一种赶时髦和随大流的心态去做翻转课堂,结果形似神离;二是要研究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是什么,并如何去创造这些条件?三是既要了解翻转课堂的“基本式”,也要研究各种有效的“变式”[4]。

在基于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高效翻转课堂的五把金钥匙。第一把是“教学微视频”,开启“内容为王,个性学习”之门。第二把是“学习任务单”,开启“有效引导,主动学习”之门。第三把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启“集体智慧,高效互动”之门。第四把是“网络云平台”,开启“有效混合学习”之门,分享经验、交换方法、服务课堂。第五把是“学习评价”,开启“调动动机,激励启智”之门。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我们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交流平台: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5]。



参考文献:

[1] 叫同个名字的,也可能不是同个人:翻转课堂的十大误读(上).[O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59fdfec0102wlxn.html

[2] 郑晓丹,张华阳,胡小勇. 基于智慧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信息技术,2015,(Z2):115-119.

[3] 冯智慧,郑晓丹. 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 数字教育,2015,(04):56-60.

[4] 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1-14.

[5] 信息化教学创新.[OB/OL].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


本文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CCA130131)、2014年度教育部战略规划研究项目《信息化教学有效模式和方法研究》(2014XX06)和和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美翻转课堂学生互动行为对比研究》的研究成果



·END·

教育信息技术

超乎想象的使用体验

微信号:教育信息技术

温馨提醒

投稿网址:http://djsylm./ 

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