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象 | 你还在傻乎乎地跟叛逆期的宝宝“硬碰硬”吗?

 人鱼555 2016-04-27

导语

大概在2岁左右,妈妈们会发现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反常的举动,比如喜欢摔东西,故意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想要做的事情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经常破坏规矩,和父母讲条件……于是我们常说,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来到了。


其实,叛逆期是大人创造出来的词。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他们自我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宝贝,你怎么不听话了?


自我意识的迅速萌发


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能干什么。但是这种认识和学习的过程是具有孩子自己的特征的,他们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去学习,去实践。然而有些行为在妈妈们看来是错误、难以理解的。然后大人就会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帽子。


@乐乐妈:乐乐新买了个小汽车拿出去玩,有个小朋友看见了也想玩,但是乐乐一把抓过来,大声说“这是我的,不给你。”我怎么劝都不管用,弄得我很尴尬。


分析: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成长现象,和自私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独立。




证明自己的力量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后,就会对“我能干什么”产生好奇。所以他们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年龄决定他们能力有限,所以他们的探索行为往往具有破坏性。而且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比较有限,所以他们更习惯用肢体表达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一阶段的孩子在社交时经常会有攻击性行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破坏和攻击行为观察对方的反应,从而了解自己的能力。


@童童妈:童童最近总是把我给他买的玩具拆掉,或者把玩具故意从高处扔下来,看着被摔烂的玩具他在那哈哈大笑,当我大声说不要扔了的时候,他反而会变本加厉,扔得更起劲了。


分析:孩子通过拆东西、扔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在一拆一扔中发现了哪些东西会被自己弄坏,弄坏后会招来父母的关注,这些都会让他意识到他的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这种影响越大,他就会越有成就感。




不懂如何处理情绪


随着孩子对外界接触的越来越多,他的情绪也就会越丰富,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很难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大多数时候会通过哭闹这一简单的渠道来宣泄负面情绪。父母有时候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是无理取闹,会习惯性地教育孩子,不许孩子哭,其实这对孩子情绪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父母应该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巧治叛逆有妙招


正面引导法


在与孩子沟通时少说“不要”“不行”“不许”等否定的命令句式,多说肯定句,并且给孩子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废话。比如,不要反复说:“你不能把玩具搞得这么乱!”“不许乱扔玩具!”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不玩儿的玩具先收起来,先把积木放进积木盒里。”


冷处理法


孩子有时候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是为了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做一些让你生气的事情,只需要平静的告诉他,“你这么做让妈妈很生气,如果你继续这样,妈妈就离开”,然后继续做手里的事情。孩子看见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慢慢就会停止自己的破坏行动。父母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




把问题还给孩子


孩子自己制造的问题就让他自己解决,比如玩完玩具后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可以等孩子彻底不玩的时候问他“地上好乱啊,宝贝,我们该怎么办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来想。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一定会立刻行动起来,把玩具一件一件收捡好。如果你上来就劈头盖脸的问“是谁把家里弄得这么乱?”你认为孩子会乖乖承认吗?


耐心安抚情绪


当孩子情绪不好,大哭大闹时,妈妈们千万不要发脾气,也不要像唐僧念经一样讲大道理。你要做的是抱着孩子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他哭一会,让他平静。帮助他搞清楚为什么哭,然后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妈妈爱你。”等他的情绪恢复平静了,再进行引导和沟通。


作者 | 方园

本文为宝宝树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