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蚌之沙 2016-04-28

丰子恺自小爱好美术,从李叔同那学习到了绘画与音乐,后远赴日本继续学习,1922年日本回国后不久,便受其另一位老师夏丏尊的邀请,去到了浙江上虞白马湖的春晖中学教书,专授图画和音乐。在这所学校教书的还有的朱自清、朱光潜、刘叔琴等人,当时大家常聚一块喝茶,聊诗聊画。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上虞是茶乡,丰子恺平日里就常到茶坊喝茶,每次画完画之后,喜欢独自坐那泡饮一杯,细品茶味。与茶结缘的丰子恺,在他的众多画作中,自然地也有将茶画进作品里,茶与画的结合形成诗意之美,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他画中的这份茶趣。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此画是丰子恺早期漫画之一,1924年最初发表于《我们的七月》杂志上。当时丰子恺在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与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共事。他们往往在月下倚栏观赏新月,手持清茶一杯闲谈。夜深了,人们散去,他画了此意境。本画题来自《白香词谱》中词人谢逸作的《千秋岁·夏景》”。由此可见,正是这帧独具萧然意境的茶画,无意中使“子恺漫画”闻名于世,风行天下。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以《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为题的作品,丰子恺在晚年又画了一件,收入其画集《敝帚自珍》中。似乎仍是这个地方,但月色依然而人物皆非。较之于前作,已是一派新气象: 简陋的茶桌已经换成了茶几,壶、盅已为瓷壶和瓷杯所替代,茶几旁的两张藤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毛糙的亭柱也已光滑挺拔,窗上的竹帘仅据画面一角,不像原来那样占据着整个画面的上方,那种压抑感就此消除了,月亮也画得略小一些,更衬托出天空的广大。

两幅同一题材、同一题目的画,看来很相似,都是那么平白清淡,但一经对比欣赏,其中的味道就渐渐地变得浓重起来了。两幅作品各自反映的是一独特的情景,但合而观之,在大的情调上则反映了一种新旧更替的时序变化。在这里,茶楼、茶壶、茶盅、茶杯乃至画面中的一切,都是这种变化的缩影。

月下,有万般岑寂,也有万般繁芜,他说:“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他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可终究还是一声道别,四散而去。一弯闲月,杯盏无声,从来没有比这样的离散更加富有诗意,淡淡的落寞跟怅然是有的,如同这萦绕不散的茶香,这落寞跟怅然都是我的,全都是我的。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好鸟枝头亦朋友

画中人仿佛在说:“树上的黄鹂,我泡好了一壶茶,你若有致,可与我共饮。”鸟儿歪着脖子,不知是盯着茶看,还是盯着人看,石桌上两个杯子,分明有一个是给这树上的鸟儿备的,料想这喝茶的乐趣不仅仅是人,这鸟儿恐怕也深解其中的妙处。心有感触,冒出一句:黄鹂闻见枝头伫,主人把盏话茶香。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屋里黑暗简陋,屋外却是春晖渐酣,屋后的柳树愈发苍翠,门前的桃花更加明艳,远处是青山如黛,空中有燕子归来。坡上一方石桌,清茶置之。女人抱着幼儿端坐,丈夫牵着女儿闲站。不但随季节经历了寒冬与酷暑,还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起伏,这环境无论如何都是粗粝简陋,画中人却从容淡定,想必是五柳先生或者桃花源中人物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这个柳条飘飞,鲜花盛开春季,在草庐门前闲坐,沏一壶新采的清茶,闲看花开花落,任听云卷云舒,春暖花开时,莺飞燕舞季,享受天伦之乐,人生美事,不过如此。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此画原创于抗战时期,含义异常明确。三位好友,小院闲坐,大家品茗闲话谈笑风生,虽然还有一位迟迟未到,但也绝不让青山白云作陪,暂留一席给傲骨的老梅吧,它和我们是同道之人。劝诫世人宁可隐居深山保持气节,也不追求奢华而附庸权贵。

茶是西湖龙井,梅是春娇百媚,友是久别重逢。人常念: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却在奔波于忙碌中忘记了初心,藏起了率真。蓦然回首,你我的满目疮痍都需要一杯清茶,三两好友来洗涤,冲荡。有一个位置是留给梅花的,留给那一缕浮动的暗香,也留给身后的一片天空海阔。人生可贵的是友情,难得的是知己,好友对坐,梅花为伴,品茗闲话,当真是无限的风雅。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诗人描述的是冬景,夏天水涨得高,当天气转凉、江水落下去后,石头就露出来了,山高的时候月亮就显得非常小。如此景观和雅趣,必是兴趣相投的好友相聚一起,此情此景,于茶于酒都使得。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东坡拿它来对月抒怀,丰子恺却用它品茶论道。山谷之间,清风徐徐,幽境之中,必然都是知己才能畅舒襟怀,这实在是喝茶的妙境,山谷吹来了琴瑟,天空筛出了银幔,幽情豪气一起冲上眉尖心头,茶有了酒的浓烈,酒有了茶的隽永,何其悠然心会哉!妙处难与君说…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一幅深山人居的图景,青松屋外、白云天际、溪水留声,丰子恺配文: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颇有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意境,如此之境,非茶莫属。

当此境界,非茶莫属。新雨过后,云雾锁住了庭院,一个人在窗下安然地看书、作画,一切风雅事无不可为,一杯清茶不言不语,风云为客,山花是友,各自逍遥自在,松籁声、云涛声、流水声、花落声、煮茶声……,声声入耳,茶香溢出来,主人与这世界便一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独树老夫家

《独树老夫家》至少该是晚年的作品了。因为,只有外部世界的强烈冲突,才会导致内心去畅想这样的画面:一居小屋容身,一棵大树遮阳,一壶好茶润肺,一本好书养心,室虽陋,但也不觉陋矣,象征精神高洁的那株兰花,还在身后散发着幽香呢。他说了多少他想说的话!

这个背影,让人想到了李叔同,如果恩师还在,能和自己对坐共饮,得以聆听教诲,想必就是这世上最幸福莫名的大幸福,陪伴画中人的,是一座茅庐、一松、一兰、一壶、一杯而已;然而,书喝茶,时光的风霜剑戟都悄然从一颗如茶般清净的心中溜走。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茶店一角

此画作于1935年春,是在往游莫干山的途中,在三桥镇一家茶坊茗憩之时,随手画下的一幅 漫画速写。从画面上看,这茶坊倒不算太陋,既有像样的高大的梁柱,茶桌旁边还有像样的 衣架,茶桌上摆着一把大茶壶。只是围坐在茶桌四周的茶客,显然不是属于雅人君子之辈。 他们当中有的光头、勒腰、环腿、脱鞋;有的戴顶礼帽,却穿着短褂,扎上裤脚,那模样不如是表示端肃呢,还是表示滑稽;迎面而坐的似乎是位小乡绅之类人物,肥腮大耳,戴着一 顶瓜皮帽,手持一竿半长不短的烟竿,正在侃得有点眉飞色舞,旁若无人的样子。不过座中尽管有的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听得津津有味;却也有的表示不动声色,漠然置之,甚至有的索性只管转过脸去,彼此爱怎么扯闲就怎么扯闲……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小灶灯前自煮茶

坐在窗台前,将书置在一边,架起炉子,烧水煮茶。这个时候已经是悬灯夜半,加上手边的闲书,想来一不待客,二不邀友,只是兴之所至,茶知我心,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脱身出来,深夜无人,与茶为伴,此时茶是说话人,也是知己,人与茶再无秘密,茶水经过冲泡,一出茶香,主人的风雅也就呼之欲出。原来煮茶,亦是风雅不凡之事。

喜喝茶的丰子恺与他的茶趣生活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