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抵御枯燥感的,不是兴趣和情怀,而是工匠精神

 阡陌云烟 2016-04-28

朋友晓帆闲暇时与我小聚,但凡话题涉及工作,原本兴高采烈的她就略显沮丧,半开玩笑嗔怪我:“平时工作已经很枯燥了,不要提跟工作相关的事,好扫兴。”

不少人对工作的这种厌恶情绪跟晓帆一样,恨不得下班之后跟自己的工作完全脱离干系,究其根本,对工作内容、涉及的人和事感到厌倦是很重要的原因。殊不知一个人对工作厌烦,从力的反作用来讲,工作也会“厌烦”他,不会带给他乐趣。

我有位刘姓师兄,在北京出版界小有名气,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连他也承认,任何工作90%的部分都是枯燥的。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他自己仍然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刘师兄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具有工匠精神。

1
寻找最让自己心动的东西
这个过程很忘我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于自己做的事,精益求精,把99%提高到99.99%;严谨敬业,欣赏自己的工作,在每一个细节中,体会做事的乐趣。

刘师兄对工匠精神体会最深刻的时候,是他在调整封面设计的过程中: 

“人虽然坐着,但是脑子里活动很丰富——感受自己的工作,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不断调整,直到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搭配、最合适的字眼、最恰当的颜色、字体搭配、行距,努力去体会别人看到这个封面时的感受,努力寻找能打动对方的色彩、搭配和字眼。”刘师兄说。

“就像很多女孩子挑衣服、逛街,她们都是在寻找最让自己心动的东西。一旦找到,乐趣无穷,所以寻找的过程也就很忘我了。如果觉得枯燥,那就应该是总是找不到让自己心动的东西。” 他解释道。

寻找让你心动的东西,在忘我中绽放。

2
对工作注入情感
你和工作都会因此动人

提到工匠精神,日本和德国是绕不去的两个典型国家。

在日本有很多手艺人哪怕做最简单的工作,也恪守着工匠精神。86岁的村嶋孟在大阪开店卖了50多年的米饭,被人们誉为“煮饭仙人”。他一直坚持用大锅加柴火煮饭,每到饭点,门庭若市。他说自己蒸饭的秘诀在于用水,每次煮饭前,他都会将自来水放入装有优质白炭的大瓦罐中静置一晚上,去掉漂白粉和其他杂味。村嶋孟说: “集中精神才是做好米饭的前提。”他煮的米饭被中国媒体称为“有灵魂的米饭”。



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和他煮的米饭

吃与活人有关,在于逝者相关、看似“晦气”的职业上,日本人同样投入敬畏和热情。在日本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入殓师的工匠精神:“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相比日本人,德国人做事对于细节和严谨的追求毫不逊色。德国人从生活起居到工业制造,事事一丝不苟。

我学妹梅尔嫁了一个德国人,她说她丈夫每次做饭都要秤盘来秤各种食材的重量,整个做饭前后,厨房一尘不染,就连水龙头都擦得锃亮,不留一星半点水渍 。梅尔说自己在中国算是很爱干净、爱收拾的女子了,但在他丈夫眼里,按照德国人的标准,梅尔还算不上“合格的主妇”。


德国人的厨房收纳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在一篇演讲中这样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

据《中国经营报》2014年的一篇报道,1984年,海尔总裁杨绵绵去德国引进冰箱生产线,曾在利勃海尔看到德国一个普通的做果菜盒的操作工人,注塑出来一个果菜盒,他就欣赏一下。这个细节给杨绵绵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的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下一个干得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从认真做事开始。”

3
国民性的弱点
需要“认真”来改造

日本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直接缔造了这两个国家在世界工业中受人尊敬的地位。

据统计,在全球创办时间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首,德国有837家,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些公司基业长青的奥秘就在于保持工匠精神。


精致的做工,新颖的创意,我们谓之“匠心独运”。

中国历来不缺技艺高超的工匠,但是工匠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不少国人做事只求“短、平、快”,一味追求效率、表面的业绩而牺牲质量;一些人是“差不多先生”,工作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还有些人空谈情怀,却不出好活儿。我们身边时常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甚至国人心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

这其实跟我们的国民性不无关系。在中国居住过22年的美国作家亚瑟·史密斯曾在其著作《中国人德行》一书中写道:“中国人不守时、不精确、不认真,是对待事物特有的幽默。”鲁迅特意为这本书“立此存照”,他建议国人,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鲁迅的挚友内山完造回忆,鲁迅在卧病期间对他说:“我卧病在床时有一个发现,那就是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病就不能救中国。可是,日本却有治这种病的灵药,那就是日本人的认真态度。

虽然亚瑟·史密斯和鲁迅说的都是上个世纪的情形,但是国民性的进化速度往往是缓慢的,这些国民性是做事态度的根源,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4
静能生慧
让劳动果实拥有灵魂

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工匠,但工匠精神却是每一个职场人做好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工匠精神,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还要在做好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树立工作的尊严。


静能生慧,自己也能养成工匠精神。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工作少了一份这样的精神,可以通过训练和暗示帮自己培养工匠精神:

1)上网看看那些有关老手艺人的纪录片,观察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如何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对自己的工作心怀敬畏、一丝不苟;

2)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寻找对工作的认同感;把工作当作一个有生命的对象,对他负责;

3)把工作细分成一个个小块,做好相应的时间管理,从解决一个个的小问题中积累成就感和幸福感;

4)工作的时候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所谓“静能生慧”;

5)注重整体和细节,把自己的劳动当成艺术品,学会欣赏它,欣赏自己。

当你真正拥有了工匠精神,你会很容易感知工作的乐趣,产生有诚意的劳动成果,人们也会从你的“作品”中,体会你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每一个细节的美感或专业。无论这样的成果是什么,它已经被你的全心投入赋予了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