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曾国藩办丧事该不该收赙金

 青梅煮茶 2016-04-28
■十年砍柴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四),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曾国藩死在南京衙门的书房里。
 
  曾国藩这位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大儒之死,也富有传奇色彩。十五年前的同一天,他的父亲曾麟书在老家湘乡去世,他和几位兄弟正带兵在东南与太平军鏖战。那天上午,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一路告诫儿子,打仗是造孽的事情,希望曾家后代不要再出带兵打仗的人。说着说着觉得脚麻,被儿子扶掖回书房,已不能言,端坐三刻溘然而逝。
 
  曾国藩去世前,他过继给叔父的三弟曾国华(族内排行第六)在咸丰八年(1858)在安徽三河之战中被太平军骁将陈玉成部杀死;其五弟曾国葆(贞干)则在同治元年(1862年)病殁在围困天京的军营中。湘乡老家还剩下二弟曾国潢(族内排行第四)和四弟曾国荃(族内排行第九,故称“九帅”)。
 
  曾国荃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最为倚重的弟弟,是曾国荃围困天京城数年之久并最终破城,天京城陷落后,曾国荃被封为一等威毅伯。或许是为了免遭清廷尤其是慈禧太后的猜忌——如果练就“湘军”的两兄弟同为封疆大吏,太后是睡不着觉的。因此在曾国藩统管东南膏腴之地时,曾国荃以养病为名开缺回到老家。
 
  曾国藩去世的讣告发到湘乡老家后,曾府上下之悲伤可想而知。当即合族作出决定,曾国潢赶赴金陵城协助两位侄子曾纪泽、曾纪鸿办理这一举世瞩目的大丧事;曾国荃则留在湖南老家,筹办迎接曾国藩灵柩回乡、寻找墓地等事项。
 
  曾国潢长年在家管事,和他的四位兄弟相比,才具平平,就是个乡村地主。因此,曾国藩的丧事如何办,自然九帅曾国荃要拿大主意。于是在同治十一年内,曾国荃不断地给两位侄子写信,商量如何办丧事。
 
  儒家讲究孝养厚葬,尽管曾国藩临死前留下类似“丧事从简”的遗嘱,但在那个时代,这样一位对大清朝几乎有再造之功、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第一高官去世,丧事一定是耗时费钱,场面浩大。清朝对高官死后的财政补贴有明确规定,比如曾国藩这样的总督级别,也就是赐银三千两。这当然也是笔巨款,但曾国藩这样人物的丧事,至少要花一两万两银子,这钱得自己掏。
 
  高官去世,当然会有很多人送赙金。亲友送赙金给死者的亲属就是众筹办丧事的意思,像曾府这种豪门,如果放开收赙金,支付丧事外一定绰绰有余,死者的儿子还能发一笔钱。可是曾国藩在遗嘱里已经要求子孙不能收钱,只接受祭奠。
 
  曾国藩是想当千古完人的,但他的弟弟曾国荃却不这么想。
 
  他在接到长兄讣告后,写给两位侄子第一封信就是谈办这个丧事如何收钱。哪些钱能收,哪些钱不能收。他在信中说:
 

 
  (长兄)仕宦三十余年,囊橐萧然,薄海妇孺莫不共见而共信之。此次大事,所费不赀,受赙与否,知吾侄必有至当之衡。交谊非至厚者,自以固却为是,然如少泉中堂、筱泉制台、昌岐军门之类,似亦可以酌受。外此如恩情有似此三人者,亦当以此类推之。
 

 
  如果曾府放开受赙金,等于借丧事发财,严重违背曾国藩的遗愿,会遭到天下士林议论。曾国荃当然不建议这样做,但是不是所有人的钱都不能收呢?曾国荃认为与曾国藩的关系类似三个人的官员,可以酌情收取。哪三位呢?
 
  第一人是李鸿章,他字少荃,有时也写做“少泉”,当时已是内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学士相当于过去的宰相,因此雅称中堂;第二人是李瀚章,他是李鸿章的同胞兄弟,字筱泉,做过湖广总督,总督雅称制台;第三人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相当于舰队司令,黄字昌岐,军门是提督的雅称。
 
  这三人是受过曾国藩深恩的,可以说没有曾国藩不遗余力地栽培与提携,就不可能有他们的飞黄腾达。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政治接班人,也是曾的第一大门生,他在给曾国藩的挽联中毫不自谦地说“筑室忝为门生长”。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同年中进士,在古代官场同年的关系格外亲密,从辈分上说,李瀚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年侄。李鸿章二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进京,拜年伯曾国藩为师,曾手把手教他学问。曾国藩带着湘军在东南一带征剿太平军时,又召李鸿章入幕做参谋长。后来让他回老家合肥一带募兵,操练出一支“淮军”,成为日后李鸿章政坛上最大的本钱。再后来曾国藩保举李鸿章任江苏巡抚,从此李鸿章青云直上。
 
  李瀚章贡生出身,朝考优贡分发知县,那次考试的座师也恰好是曾国藩。曾国藩统帅湘军时,召李瀚章给他做粮台——相当于后勤部长。黄翼升很小时父亲去世,跟着母亲改嫁邓氏,最初叫邓翼升,发达后复姓黄。他年轻时当兵,一直不得志,曾国藩创建水师时,调他过来做哨长,可以说他是湘军水师——也是大清水师创办时的元老。
 
  曾国藩生前的清廉是官场共知的,他任两江、直隶总督,养廉银一年差不多两万,如果积攒下来全家根本用不完,可是他要资助的人太多,转手就把钱送出去,自家特别节俭,本人和妻儿都穿粗布衣,当两江总督时,还让妻子、儿媳妇、女儿在家里纺线织布。时人称其为大清开国二百多年来第一清廉总督。这三位深受曾国藩大恩的人,送赙金给曾府,绝对是真心诚意的,而且他们不缺钱,所以曾国荃认为这种关系的人可以收钱,以弥补亏空。
 
  但是,最后曾纪泽、曾纪鸿兄弟还是遵照父亲的遗嘱,所有人的钱都不收。曾府为这场丧事花钱几乎耗光家底,几年后曾纪鸿生病,竟然要借钱治疗。曾国藩生前和其多有扞格的左宗棠大为感慨,佩服曾文正公的品德,他给人信中说:“吾辈待其(曾国藩)后昆,不敢以此稍形轩轾。上年弟在京寓,目睹栗诚(曾纪鸿的字)苦窘情状,不觉慨然为谋药饵之资,殡殓衣棺及还丧乡里之费, 亦未尝有所歧视也。”
 
  正因为曾纪泽、曾纪鸿兄弟不堕门风,遵照父亲的教导,一人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在与沙俄的谈判中收回伊犁;一人成为数学家,可惜英年早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