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海中第一人 2016-04-28

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唐小艳(永州一中)              朱桂花(祁阳一中)

白华志(江华一中)              蒋  丽(东安一中)

          审题人:杨振华(市教科院)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

王海波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周代以来主要有《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龙文鞭影》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这样的兴替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

  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中庸》提倡“博学之”。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百、千”的知识结构沿用长久,其实就是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蒙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渗透着道德人格教育力量。《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廉洁平端抚顺亲,奸邪并塞皆理训,变化迷惑别故新,更卒归诚自诣因。“廉洁平端”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利于道德人格培养。以律令和官员道德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要求。唐代,史学的地位日渐高涨,科举设有史科,以三史考查人才,进士科的诗赋命题大多取于经史,另外弘文馆、崇文馆学生也考“经史策十道”。以历史人物为内容的《蒙求》应运而生,它在充实儿童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具有道德人格教育的作用。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

  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

  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则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没有描写,类似于铺陈之法,其结尾也是汉赋结尾常见的歌功颂德之句。诵读这样的教材,在识字、积累知识、培养道德人格的同时,也能快速掌握汉赋写作的一些主要技能,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唐代科举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因此,采用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种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蒙求》产生并受到普遍欢迎。宋代科举考试中十分重视论。因此,《三字经》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且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明代科举废除了诗赋,讲求对仗的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首要文体。此后,清代科举又恢复了律诗,并置于首场试艺之后。因此,对仗、格律仍然是明清时期儿童必须要掌握的诗文基本技能。元代开始兴起了声律类启蒙教材,明清时期,声律类教材则更加兴盛。《龙文鞭影》用对仗编写句子,按平水韵的平声部编排顺序,在学习典故、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对仗声律。

  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是古代蒙学教材的成功做法,因此诞生了一批经典教材。在功利教育盛行的状况下,能否满足仕进的需要,则决定着蒙学教材能否被广泛接受。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关于古代蒙学教材中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以经学教育建构学习者的思想道德体系。如《孝经》《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

   入德之门,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B.以律令教育规范学习者的道德行为。如《急就篇》通过律令教育规范儿童的行为,达

      到渗透道德人格教育的目的。

   C.用历史人物故事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如《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它在传授知

      识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

   D.用嘉言、善行达成德行教育。如朱熹编写的《小学》以嘉言、善行为内容实现蒙学教

育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目的。

2.关于影响蒙学教材兴替的因素,下列分析与文章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官方依据人才选拔要求进行强力推广。如清代科举恢复了律诗,所以,元代开始兴起的声律类启蒙教材,在明清时期得到推广而兴盛。

B.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一个时代的教育环境对蒙学教材做出主动选择,这种选择使用,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流行和变革。

   C.封建科举时代,读书入仕的理想需求,使功利教育开始盛行,能否为仕进写作而刻意变革,决定蒙学教材能否被广泛接受。

   D.人才选拔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引起受教育者的需求变化。如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是 诗文写作时,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就会推动蒙学教材变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蒙学新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急就篇》取代《仓颉》,到宋代

      又被《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完全取代,是有力的证明。

   B.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所以蒙学教材的编写一贯坚持在词汇学习阶段就初步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的编写理念。

   C.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以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德行教育为唯一目标,所以,蒙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渗透着道德人格教育力量。

   D.《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等能成为一批古代蒙学的经典教材,是因为它们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少自树立,名其斋曰无暴弃。魏了翁一见礼之,谓有祖风,易其名曰肯斋。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附元,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大元右丞阿里海牙既下江陵,分军戍常德遏诸蛮,而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孝忠中炮,不能起,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潭民闻之,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事闻,赠端明殿大学士,谥忠节。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九,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及摈斥/家无余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又称“荫庇”, 它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如

      成语“封妻荫子”中的“荫”。        

   B.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

      称为东夷、南蛮、西狄、北戎,以区别华夏。

C.安抚使,中国古代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唐代前期把巡视遭受战争或天灾的

   地区的大臣称为安抚使。宋初沿袭唐制。   

D.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

      基层户籍编制。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芾精明能干。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

      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不畏强权。他在贾似道当权时,常常独立处理政事,并不事事请求,对不按规矩办事的似道家人依法处置。

   C.李芾坚决抗敌。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

      并亲自慰劳将士,并斩杀投降者示众。

   D.李芾义不受辱。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达旦,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岂昧于谋身哉?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译文:                                                                    

 (2)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既别之明日,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注】①陈同父:即陈亮,字同父(甫),婺州永康(浙江)人。②长夜笛:典出《太平广记》。唐代笛师李謩请独孤生奏笛,独孤生说吹至乐曲“入破”处必裂,一试果然。此处关合题序“闻邻笛悲甚”之意。

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上片中划线句子。(5分)

   答:                                                                            

9.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丰富情感。(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2)《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的诗是“                 

                  ”。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天堂回信

[美]马戈·法伊尔   詹妮 译 

    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4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9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儿。“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肯死后朗达就从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

  199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29岁生日。“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一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却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那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写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微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32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3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4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3千英里!”“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沙勒特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

  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第二天清晨6点45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看着戴瑟莉。“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孩子说。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搂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故事中,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3个天使将她带走了。特里施读完,担心悲惨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因为小美人鱼就像爸爸一样进了天堂!”    

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如今戴瑟莉每次想要和爸爸说话时,就会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她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湖边,简直太巧了。’”朗达说,“但我知道是肯挑选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瑟莉“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反映

       了戴瑟莉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以及不愿承认父亲去世的心理。

B.“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表

   现了维德对戴瑟莉遭遇感到可怜和无奈,所以决定去帮助她。

C.文章围绕戴瑟莉对父亲的眷念和深挚的爱,写了母亲的担心和忧伤,写了外祖母的想尽一切办法,写了陌生人维德夫妇的帮助,从各个角度展现了“爱”的主题。

D.“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这一描写,表现了戴瑟莉认为父亲还活着,所以她很高兴快乐。

E.作品以“天堂回信”为题,交代了故事情节,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凸显了小说

   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2)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                                                                              

(3)请简要分析作品中特里施的人物形象。(6分)

答:                                                                           

(4)请赏析小说中戴瑟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3月24日,在渭南师范学院,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大学生讲授穿着汉服的礼仪。 

  当日,一场主题为“传承历史文化培育人文情怀”的穿汉服、学礼仪活动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大学生通过学习汉服文化知识、汉族礼仪、汉服展示等活动,感受中华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身着汉服在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汉代体育游戏——投壶,在互动与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渭南新闻网  记者崔正博报道)

【材料二】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育,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

   ——节选自《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材料三】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的关于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我并无意于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只是想提醒,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

2003年参加上海城市精神大讨论,我在《城市:寻找精神的力度》一文中写道:“当我们赞美着名门淑媛从豪宅楼梯上风情万种款款而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杨树浦走在瑟瑟寒风中面黄肌瘦的芦柴棒、小珍子。”

其后,我在各种文化研讨中不断提出,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的文化有其鲜明特色,也有它值得肯定的历史业绩,特别是作为民族历史进程的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简单、粗暴地否定,不是科学的态度。但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的关于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

“民国神话”把民国政治虚幻成一个民主自由的天堂和乐园。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把民国描绘成“民主受尊重的时代”。具体就是“记者在报上骂了当政者,骂也就骂了,当政者硬着头皮,装不知道。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政府行为。不管做得多么过火,都欺负到警察头上了,就是不敢镇压”。当时文化是不是有想象中那样大的自由尺度,其实只要稍微查查资料,就可以搞得明明白白的。略举一条:1934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上海查禁文艺图书140余种。鲁迅先生在《且介亭二集》后记有非常详细的记载。1924年到1934年,前后禁止发行887种书刊。                 

                (毛时安《学者: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有删节)

   【材料四】3月19日,光明日报和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主办的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在京举行,40多位专家学者,就尧舜禹与“古中国”、尧舜禹与核心价值观、尧舜禹与德孝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在会上作了题为《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精彩发言。发言中,他说:

  孔子编《尚书》为什么从《尧典》《舜典》开始?是因为《尚书》不是一个单纯历史事实的教材,而是对于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文化根源的一种阐述、一种陈述,尧舜禹体现了德孝基本范畴的起源,特别是大舜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德、孝这种精神范畴的典型代表。

尧舜禹在中国妇孺皆知,他们身上寄托了中国传统文人,特别是儒家的最高政治力量和人格追求。尧舜禹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塑造着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天下情怀和人格气象,激发了中国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更好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宣传引导上进行探索总结,丰富完善。新时期尧舜禹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有赖于政府的精准决策、积极推进,有赖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伦理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有赖于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   

     (《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内涵——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内容摘要》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中渭南师范大学生的做法说明通过学习汉服文化知识、汉族礼仪、汉服展示等活动就可以完全感受中华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材料三划线句子运用的数据表明当时民国文化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大的自由尺度,不能

      把民国政治虚幻成一个民主自由的天堂和乐园。

   C.材料三中举芦柴棒、小珍子的例子是为了突出作者更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体现了作

      者的悲悯情怀。

   D.材料四中孔子从编《尧典》《舜典》开始编《尚书》,是因为《尚书》不是单纯的历

      史事实的教材,而是对儒学文化根源的阐述和陈述。

   E.四则材料都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而展开,其中材料一、二侧重于阐述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而材料三、四侧重于介绍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2)阅读材料二,请就调查的四个方面补写出调查结论。(6分)

     答:                                                                          

(3)材料三与材料四就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6分)

     答:                                                                          

(4)材料四中说到了尧舜禹文化哪些价值?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今天怎样去传承尧舜禹文化。(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题(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刘明与张扬两位老朋友多年未见,今日难得重逢,两人一面喝酒,一面________,谈着谈着,很自然地谈到天下大事上来了。

  ② 在谈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时,他认为,不论是穿上汉服,复兴汉服,还是穿上军服寻找老兵,身体力行比__________更重要。

  ③ 当有人问到学习方法时,本来内敛的秋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______________,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学习的方法和心得。

    A.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扺掌而谈    B.扺掌而谈  高谈阔论  侃侃而谈

    C.扺掌而谈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D.高谈阔论  扺掌而谈  侃侃而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善“4-2-1”的家庭结构,另

        一方面劳动资源增加,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

    B.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C.华人首富李嘉诚,继上世纪80年代起捐资创办汕头大学、21世纪初捐资兴办长江商学院之后,又斥巨资办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D.在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还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正视网络,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地发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和预防网络谣言的蔓延与滋生。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路遥自己曾经讲过,少安、少平“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带着悲壮的激情,进行人生的搏斗,路遥何尝不是如此?他把写作视为全部,他写的是别人的人生、向往和奋斗,何尝不是自己的人生、向往和奋斗?可以讲,路遥是在用自己的人生为作品背书,              ,这也是成就现象级作品的一个重要前提。

    A.这种创作观在某种程度上比创作技巧还要重要

    B.这种创作技巧在某种程度上比创作观还要重要

    C.这种创作观比创作技巧还重要

    D.这种创作技巧比创作观还重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奇妙的朋友》中人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或交朋友,其实并不是让人去适应动物,         ①    ,其中,按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来对待动物就是如此。例如,为黑猩猩穿衣服。其实,无论是黑猩猩还是其他动物,    ②     ,用不着人为地为它们穿上衣服,这样做反而是伤害它们。穿衣除了造成黑猩猩的认知障碍外,     ③    ,因为穿衣会造成黑猩猩的大脑温度中枢机能的紊乱,也会干扰其皮毛的保暖功能。

17.小明已被大学录取,需要网上购火车票上学,但他不是网上购票注册用户,请你为小明完成注册流程,确保他能直接在网上购票。阅读下图,写出注册流程,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答: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自行车起传动作用的装置是链条,只要链子脱落一个,就会导致车子无法骑行。

    在医院,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需要数十位医护人员正确实施数千个治疗步骤,任何一个步骤的疏忽都可能致人于死地。

建造一栋大楼需要联合16个领域的专家,出现任何一个错误决策,建筑早晚会倒塌。

上面的事实给你怎样的启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7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D

A

C

D

B

C

B

C

A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7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

7.(1)(5分)我怎能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糊涂呢?只因我家世代蒙受国恩,如今有幸朝廷任用我,我应该拿全家来报效国家。(关键词“昧”“以世”“许”各1分,反问句式1分,大意1分。)

  (2)(5分)城内的箭用完了,有旧箭都是羽毛坏了的,李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准备好了。(关键词“矢、败、括、具”各1分,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写出手法1分,描绘景象2分,写出情感2分)

划线句运用了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在绘景中表达了山河破碎的悲哀。划线句写出了一片萧瑟的景象:举目望去,寒冬的山水凋枯得不成样子,失去了姿态和神情,幸亏还有几株梅花把它装点一番,勉强点缀成一番景致。在天空中,虽有两三只飞雁南鸣,也毕竟是萧条凄凉。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悲伤和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

9.(6分。写出词中任意一种情感并结合文本分析,2分)

  ①表达了与陈亮之间志同道合的深挚友谊。上片相聚的喜悦和下片离别后却因道路艰难

而追赶不上的失望,都表现了深挚的友谊。

②表达与友人分别之时的留恋、惜别、惆怅之情。开篇就写“把酒长亭说”,点染了一 

种依恋惆怅的气氛。下片写友人分别后追赶朋友却又为风雪所阻,写出极度失望,

把惜别之情抒发得极为动人。

③表现了年岁已老的悲怅之情。“要破帽多添华发 ”写不知从哪来的鹊踩得松枝上的雪掉 

  落在破帽上,好像要使我们增添白发,作者在写相聚喜悦的同时又传达出年华已老的

  悲哀。

④表达了山河破碎的悲凉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上片写山河萧瑟的景象,在萧条凄

凉的写景中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悲哀。“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费尽

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很大的遗憾,表明了作者心中异常激烈的感情。同时,一

语双关,它兼有谴责了南宋统治者采取投降路线,结果弄得南北分裂、山河相望而不

得相合的莫大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10.(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C 3分,E 2分,A 1分 )

(2)(6分)①点明了戴瑟莉的父亲已于9个月前去世,交代故事发生缘由,照应小说标题。(2分)②引出文中戴瑟莉拒绝接受父亲去世,给父亲寄贺卡的情节。(2分)③为揭示小说主题提供了故事背景。(2分)

(3)(6分)①关怀备至,充满亲情。为了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戴能接受现实。当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之后,仔细给戴瑟莉读来信,化解戴瑟莉的悲伤。(2分)

②体贴、细心。为了实现戴瑟莉思念父亲的愿望,“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并且仔细的在“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2分)

③善意说谎。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善意说是她父亲的来信。(2分)

(4)(8分,写对1点并结合文本分析,2分)①运用了语文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戴瑟莉拒绝父亲去世事实而在爸爸生日那天放飞气球给爸爸寄贺卡的情节。

②设置悬念,为后文维德帮助女孩作铺垫。戴瑟莉放飞的气球被维德发现。正是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才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引出文中重要人物维德夫妇。戴瑟莉放飞的气球,落在了3千英里之外的美人鱼湖边,被维德发现。充满爱心的维德决定帮助这个小姑娘。

④使小说主题有了依托。女孩对父亲深挚的爱,维德夫妇通过对陌生小姑娘的帮助体现出来的广博的爱,都是借助这个情节得以展示和推动,从而表现人人皆应有爱的主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 B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5分)

(2)(6分)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1分)②从调查结果看,课堂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1分)③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2分)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2分)

(3)(6分。每点3分)①材料三作者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三十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但也不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而是主张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②材料四着眼于今天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主张尧舜禹文化在新时期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4)(8分)价值(4分):①尧舜禹体现了德孝基本范畴的起源;(1分)②尧舜禹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塑造着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天下情怀和人格气象,(1分)激发了中国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1分)③新时期尧舜禹文化还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1分)

    做法(4分,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观点示例:①在今天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实践、宣传引导上进行探索总结,丰富完善;②应该集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

 

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6分)(每空2分) ①而是让动物来适应人     ②它们都有自己天然的衣服

    ③ 还有可能致病

17.(5分)(每个步骤1分)先登录12306网站,点击“注册”并填写用户注册信息,再进入邮箱激活网站发送的用户注册邮件,根据邮件提供的相关信息再次登录12306网站,最后下载证书。

 

六、写作(60分)

18.(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执行评分。

参考立意:(1)环环相扣,团结协作;(2)整体意识;(3)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造成灾难;(4)谨防疏忽和错误,严谨、认真对待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