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芝润斋 2016-04-28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1.基本陈列的第二部分为“周礼之邦”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2.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3.展室入口处,一只巨大的青铜器夺人眼球




      青铜铸造涉及到包括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配料、抛光等。青铜铸造业的出现,在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铜器的出现,虽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4.




      武王灭商后,西周以偏居西部的小邦成为中原的主人,面对一个庞大发达而且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商民族来说。成为合法统治者至关重要。他们实施改革,时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政治的分封制。这种政治体制,深刻地影响着东周乃至后世的统治形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5.涡纹罍 西周早期 1981年宝鸡纸坊头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6.弓鱼(是一个字)伯四耳方座簋 西周早期 1981年宝鸡纸坊头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7.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8.蚱蜢纹戚 商代晚期 扶风县召公镇吕宅村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09.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0.蚱蜢纹戚 商代晚期 扶风县召公镇吕宅村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西周时期大的分封有武王、成王两次,分封以姬姓兄弟、功臣谋士、殷商之后、圣贤后裔为主。据记载周代封国有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其中以姬姓封国最多,最终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封国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1.王盂圈足 西周早期 1994年扶风县庄白刘家村征集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2.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3.(弓鱼,合成一个字)伯双耳方座簋  1981年宝鸡纸坊头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4.(弓鱼)伯双耳方座簋 细部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5.丹叔番盂 西周晚期 2000年扶风县许家砖厂出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凭借太王、王季、文王三代人近百年努力在周原泾渭地区奠定的基础,周武王承其遗志,倾举国之力,在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凌晨,会师天下诸侯于殷商王都近郊之牧野,一战大败商师,殷纣王自焚而死。一个新的国家和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周王朝一跃成为天下共主。从宝鸡走出的姬周民族,担当起约二百八十年的一段中国历史的主角。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6.有銎(音穷)铜钺一组 西周 征集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7.右,夨(音仄)当卢 西周早期 征集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中,夨仲戈 西周早期 陇县南坡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左,夨戈 西周 征集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8.夨賸(音秤)盨 西周晚期 征集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原殷商治地的控治,成王继位后遵照先王遗训,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把大批贵族迁到那里,派兵管理。以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何尊,西周早期青铜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5千克。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为国宝重器,是我国第一批认定的不得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内胆底部刻有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19.何尊 西周早期 1963年宝鸡县贾村镇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国家级文物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0.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1.何尊铭文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2.我国青铜器铭文中“宅兹中国”里的“中国”二字,乃是首见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3.




     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开国元勋周公姬旦摄政。历时七年,平定了管蔡之乱,分封诸侯,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周公依据周人原有的制度,参酌殷礼。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这就是后世儒家极力称颂和推崇的“周公之礼”。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4.展厅一角




     史籍中并无记载(“弓鱼”音鱼)国的史话。但是在宝鸡发现了鱼国诸多墓地,主要分布在今宝鸡市区的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等。
   自1974年至2003年间,这里共发掘墓葬29座、车马坑2座、马坑4座,出土文物三千余件。
  鱼国墓地出土遗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出商周时期周文化同中原地区商文化、西南地区早期巴蜀文化及西部甘青地区寺洼文化等的联系,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这个史料中曾缺载的小方国也因此重返历史舞台,尽情释放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竹园沟七号墓竹园沟七号墓位于墓区东部,规模较大,有侍妾殉葬。墓葬形制清晰,保存完整,出土随葬品丰富。墓底距地表3.8米,面积127平方米。墓中共出土文物400余件组,其中青铜器356件,玉石料器21件组,骨、蚌器11件,陶器10件,漆器3件。墓主伯格及侍妾骨架均已腐朽粉化,但葬式依然可辨。墓主人仰身直肢,二层台内的小妾侧身面向墓主,下肢微曲,仿佛随时在等候墓主召唤。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发掘时,还发现侍妾身上有红黄条格相间的麻布衣印痕。这种“视死如生”的丧葬制度对于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礼仪习俗、出行服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5.竹园沟七号墓竹园沟七号墓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6.竹园沟七号墓竹园沟七号墓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7.(弓鱼)伯? 西周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8.微伯(“疒”头里面一个“兴”)匕 西周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29.(弓鱼)季尊 西周早期 1980年宝鸡竹园沟四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0.夨王簋盖 西周中期 征集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我们常说中国为礼仪之邦,而这个礼仪来源于三千年前施行于宝鸡的周礼。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这是周人对礼的理解,也是周人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宗旨。因而礼仪存在于周人生活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作为凝结当代最先进技术的青铜器,也自然成为礼的载体。
   宝鸡出土的一组组青铜器,无一不折射出礼的光辉,透露出仪的秩序;而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祖先的尊重和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珍爱。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1.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2.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3.夨伯鬲 西周早期 1980年宝鸡纸坊头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西周时期,随着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的实行,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周天子成为事实上的天下共主。为了维护和巩固这种理想的政治格局,以对祭祀权和征伐权的掌控为目的的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西周厉王簋(“害夫”音胡) 铭文:
  “王曰:有余隹(雖)小子,余亡(康)晝夜,坙(經擁)先王,用配皇天,簧黹(致朕)心,墬(施)于亖(四)方。(肆)余?(以)?士獻民,爯盩先王宗室,(作?)彝寶(簋),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其各歬(格前)文人,其瀕才(頻在)帝廷陟降,??(申恪)皇帝大魯令(命),用?(令)保我家、?(朕)位、身,阤阤降余多福,(憲烝)宇慕遠猷,(其)萬年?(?),實(朕)多?(禦),用??(壽),匃永令(命),屪才立(畯在位),乍(作)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有)二祀。
   大意为:我昼夜尽心经营先王事业,以配皇天,我任用义土献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将彝宝簋,安惠干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4.(害夫)簋铭文
 
 
    
      西周厉王《簋》,(厉王簋、胡簋)。通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 腹深23厘米,重60公斤。侈口宽体。鼓腹,圈足,下附方座。大龙耳高耸,有龙垂珥,及为壮丽。腹及方座饰直棱纹,方座四角饰兽面纹。形体魁伟,西周诸簋以此为最大。此簋铸于厉王十二年,是目前确知出地点的王器。
   此簋上圆下方,寓“天圆地方”之意。上面像石鼓,下面若平台,周身布满竖棱,如虎皮身上的斑纹。两耳飞扬跋扈,简洁中露出大方,神秘中露出狰狞,“(害夫)音胡”,是西周的周厉王的名字,高大稳重。颈和圈足饰兽体纹,腹和禁壁饰直条纹。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且为西周青铜器断代增添了一件标准器。
  内底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四字,是周原厉王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词。
   胡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5.(害夫)簋 西周晚期 1972年扶风县法门镇齐村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国家级文物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6.(害夫)簋 细部,四周射灯的光使拍出来片子光怪陆离
 
 
 
      墙盘,西周铜器,通高16.8厘米,口径47.2厘米,重12.5千克。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宝重器。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史墙盘”,1976年12月15日,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队员在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专家将其定名为庄白一号窖藏,其中便有墙盘,墙盘铸于西周共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做。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墙盘底部铸有铭文284字,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
   墙盘所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的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的内容则并不曾见于现在已知的文献,填补了西周国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重要的历史资料。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7.墙盘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国家级文物,此图是我过去在国博拍的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8.墙盘,详细介绍请看上篇
 
 
 
 
    从下面《微氏家族世系一览表》中可以看出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上记载了西周王室从文王到厉王宣王的前八个王世。这和司马迁的《史记》中所记录的西周13位王世的前8位是完全一致的。当时专家们就盼着,会不会那一天在新出土的青铜器上还能找到周王朝的后面几位王世吗?在青铜博物院的(上)里,大家可以看到2003年真的发现了“逨”盘,上面的铭文记录了周王朝12位王的年表。
   其实前面所说关于西周前八个王世的排列主要是根据“墙”盘上所铸的284个字的铭文整理得出的。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39.这是我在国博拍的
 
 
 
 
    觥是注酒器皿。“折”觥高28.7,口径11.8厘米。其盖制成兽首形状,惟妙惟肖,其复杂的工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惊叹。
  “折”觥器、盖同铭,铭文内容是,周昭王十九年的五月,昭王在(厂下面一个千字,读安)地,命折作为使者,代表天子赏赐相侯土地、饲料和臣民。折的职官是“作册”,即西周早期史官的名称,有传达王命的职责。昭王十九年周王朝对荆楚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讨伐。昭王御驾亲征,最后兵败身死。由于这次战争调动了大批人员参战,因此留下大量记载此役的青铜器。方彝铭文中出现的(厂下面一个千字)安地和“相侯”均与昭王南征有关。“为王十九祀”是典型的商人纪年法,这也暗示了微氏家族殷商移民的身世背景以及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0.“折”觥 西周早期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1.
 
 
 
    
      “卫”盉的盖内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三十字。内容记载了贵族矩伯用“十田”土地向裘卫换取玉质的觐璋,后来又用“三田”土地向他换取了虎皮、鹿皮等。这次土地交易是在伯邑父、荣伯、定伯、(牙京)伯、单伯等王朝大臣的监督下完成的,表明此举得到了当政者的肯定和支持。
   曾经听到博物馆志愿者的讲解,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还很低下,是处于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已经是一种专门职业。但是这里的铭文记载了贵族之间也是允许以物易物。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2.“卫”盉 西周中期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朕匜通高20.5、腹宽17.5、流鋬相距31.5厘米。匜是注水器。与盘配套,用以盥洗。朕匜器、盖联铭,共计一百七十五字。内容是一篇法律诉讼判决书。这场诉讼是一名职位是“牧牛”的官员与其长官“师”之间发生的,根据西周法律,牧牛败诉,受到惩罚,并需立誓不再重犯。这篇铭文十分罕见地记录了西周法律诉讼及刑罚,是研究中国法律史的珍贵资料。

   “1975年2月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了一件周厉王或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训(就是 朕匜)’。‘训’是古代盥洗时用以注水的一种用具,形如现在的瓢。
   训的铭文连铸于器底及盖内,共计有157字,其主要内容就是记述当时的审判官伯扬父对于被告牧牛和他的上司打官司所作的判决。据《西周金文选注》中的记述:周王三月下旬甲申这一天,王在京城的上宫。一位叫伯扬父的审判官拟定了判辞,判决书上说:‘被告牧牛,在这之前你的行为如此过分,你竟敢与你的上司打官司,违背了你先前的誓言。现在你只有再一次盟誓。当着参与此案审理的五个人的面,只能在此五人面前宣诵你的誓辞,你只有服从判辞、听从誓约。最初的责罚,本应是判处你鞭刑一千,并处你以刑,即先把你剌面,然后再蒙上黑巾。即使从宽减免你的刑罚,也要判处你鞭刑一千,并处黜刑,可以只剌面免官,不再蒙上黑巾。现在决定大赦你,免除你鞭刑五百下,其余五百鞭及墨刑折合罚铜三百。’审判官伯扬父又令牧牛发誓说:“从今以后,我牧牛无论大事小事,再也不敢违背规矩了。”审判官伯扬父接着宣布说:‘如果你的上级再次控告你的话,只要告到本官手上,一定要从重惩罚,处鞭刑一千,并处刑,把你剌面蒙上黑巾。’被告牧牛于是发了誓。”(在国博听的现场讲解)
   这件官司记录事情很可笑,本来一场下官告上官输定重罚的审判,就因为牧牛表现得好,得以从轻发落,最后仅仅罚了“铜三百”。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3.“单立人加朕,读朕”匜 西周中期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4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5.铜矛一组 西周早期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6.人面盾饰 西周 1976年京当贺家村出土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藏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7.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8.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49.




     时间有限,第三第四展厅只是象征性地拍了折觥等国宝,最后一张片已经近12点了,赶快下山找吃的,联系早上送我们来的老司机接我们去秦岭嘉陵江源头看红叶。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50.不久,就看到了大散关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52.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53.陆游曾在此留下千古名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直想去的西安(25)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
54. 此路通向凤县,那里就是古代散国和夨国的所在地。刚才还在看散氏盘,真是分分钟穿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