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外来词的“分化”现象举隅

 岭下苏村 2016-04-28




在谈汉语外来词的“分化”现象之前,周报君想问一个小问题。

外来词”冰激凌“和”冰淇淋“(源自英语词 ice cream),是一对异形词,对吧?“冰”是对 ice 的意译,那么“激凌”和“淇淋”是否是对 cream 的意译呢?如果是音译,它们的普通话读音与 cream 相差较大,是由何处的方言音译而来呢?据周报君的潮汕籍同学判断:潮汕话里的冰激凌,应该是音译词。在你的方言里,是怎样的呢?

此外,由刘正埮、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中收词条“冰激凌”, 又写作”冰淇淋、冰结凌、冰淇凌、冰其淋、冰激淋、冰其冷、冰搅凌、冰忌淋“等。

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冰激凌“和”冰淇淋“,同页还可见方言词汇”冰糕、冰棍儿、冰棒“等,”冰棍儿“和”冰激凌“在词义上有差别,所指有不同。


请来文章底部的留言区讨论哦!


 有一些外来词,在它们进入汉语词汇大家庭的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比如因音译与意译的不同而导致的词形分化,以及在词形分化之后人们对这些词语的社会使用习惯等因素而造成“渐行渐远”的差异,终于被“一分为二(甚至更多)”。这种“分化”,主要表现在它们的词义方面的演变。人们如果不仔细加以考察,也许会误认为它们是分别来自不同的外来语源呢。

 下面试举一些例子,稍加说明,作为引玉之“砖”:


 佛陀(佛)/浮屠(浮图)

与之有关的外来词的词形多达十余种,最早的一些出现于汉代。这些外来词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译者译出的,其词义不外包括两类:

(一)源自梵语Buddha,意为“觉者”,音译为“佛陀”、“佛”等,是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后来也泛指一切修行圆满的人。

(二)源自梵语  buddha—stūpa,意为“佛塔”,音译为“佛陀窣堵波”;“浮屠”、“浮图”、“佛图”等当是“佛陀窣堵波”的缩略音译。这些译名的一部分曾在所指词义之间互有交叉,有时指前一种词义,有时指后一种;不过,它们终于逐步完成了约定俗成的“分化”,例如“浮屠”在后来一般用以指“佛塔”或“塔”,而不指佛陀和佛。汉语中有人们所熟知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谚语可证。

摩登/现代

源自英语modern.意为“现代的”、“时髦的”←法语moderne←新拉丁语modernus,意为“刚才”←拉丁语mono”。现代汉语“摩登”一词有时带有贬义;而“现代”则一般用作褒义词或中性词。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大概不会把“现代化”说成“摩登化”,把“现代汉语”说成“摩登汉语”;也不会把“摩登女郎”与“现代女性”等同起来的。


 歇斯底里/癔症(癔病)

源自英语hysteria←新拉丁语hysteric←拉丁语hystecus←希腊语hysterikos。作为一种疾病的名称,现代汉语意译为“癔症”(旧称“癔病”);而“歇斯底里”原是较早的音译词,后来多用以形容一个人的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例如“她简直是歇斯底里大发作”,那只是一种比喻而不是说某人真的患了癔症。


马达/摩托

现代汉语音译词“马达”,一般指“电动机”,原自英语motor←拉丁语motus(“转动”的过去分词);而另一个同源的译名“摩托”,则指“内燃机”;现常指装有内燃发动机的两轮车或三轮车即“摩托车”,也叫“机器脚踏车”,英语全称是motorcycle。你大概只会听到“他刚买了一辆摩托”,而不会听到“街上有许多马达车”的说法的。

 消息/情报

汉语早有“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等古籍,到了近现代才被用以翻译英语information或news;而“情报”这个外来词,则源自日语“情報”(じょうほう)←英语information。在现代汉语中,“情报”是指“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件质”,与“消息”的词义有所不同。例如,“军队早的一位朋友给我提供了许多新消息”这句话里的“消息”,恐怕就不能用“情报”来替代,除非说话者是从事间谍工作的。



 气体/瓦斯

二者都是现代汉语的外来词。“气体”源自英语gas;“瓦斯”源自日语ガス←荷兰语gas(←在希腊语和新拉丁语chaos(意为“混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词)。“瓦斯”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特指煤气、沼气等可燃气体。例如“某煤矿前天发生了瓦斯爆炸”这条消息,大概没有人会说成该矿发生了“气体爆炸”的吧?

模范/模特儿

源自英语model←法语modèle←意大利语modello←拉丁语modus,,意为“样式”。英语“model worker”和法语“travailleur modèle”,汉语应译为“劳动模范”,而不是“模特儿工作者”。


 秘书/书记

源自英语secretary和俄语секретаръ。在现代汉语里,机关或部门的“秘书”与一些政党的各级“书记”是难以相提并论的,“秘书长”更不能与“总书记”同日而语,虽然它们在一些外语里的词形是相同的。


写真/照相(影像)

现代汉语外来词“写真”源自日语“寫真”(しやしん)←英语photograph,原义是“描绘人的真容或拍摄人像”。这个词语曾与“照相”和“影像”等并存了一段时间;但是,近年来媒体所用的“写真”一词似乎多偏指“拍摄裸体或半裸女人像”,例如《某某女星写真集》。


 ……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这种“分化”,与“维他命/维生素←vitamin”、“激光/莱塞/镭射←laser”、“巧克力/朱古力←chocolate”、“保险/燕梳←insure”、“抵制/杯葛←boycott”、“青霉素/盘尼西林/配尼西林←penicillin”、“艾滋病/爱滋病/爱死病/爱之病/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综合症←aids”等等“一词多译”(大多数译自英语)的外来词显然不同,因为这些译名的词形虽然有异,然而其词义仍是一致的;而笔者在本文所讨论的那些连词义也被“分化”了的外来词却不是如此。


语言始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演变包括它们的“分化”问题同样如此。“欲知后事如何”,也许只能“且听下回分解”吧?


原文见第1360号

《语言文字周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李乐毅 |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演变规律初探

唐代外来词 | 《醉乡日月》中的手势令


图片源自:www.cn.freeimages;www.wikiart.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