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学术思想探源之二 第二节 主要学术思想 一、孔氏推崇刘河间“世态居民有变”,“六气皆从火化”之论,尤其服膺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孔氏从临床中切实感受到今人与古人的体质有异,今人内热者多,尤以阴虚内热者为常见,这里的阴虚主要是肝肾阴虚,阴虚则生内热,常常表现为肝阳上亢或心肝火旺,对此,他有论述:“庸知近今之人,不知持满养精,不知克制心神,一味损耗真阴,阴虚则阳亢”“故而人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人,病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病”。“夫阳常有余,火也;阴常不足,热也;只不过有其虚与实耳。更加意淫于外、五志之动皆为火,于是形成热火相加之体而生热火相加之病。” 二、孔氏认为今人伴有湿热的人也极多,他在其医论中提到:“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对于湿热为病其在《湿热何其多》之文中有详细论述。 三、温病方面,孔氏认为,阴虚火热之体或再兼加湿邪,就形成了一种“郁热伏气”,一遇温邪,则易引发伏气温病,故孔氏在其《论外感温热病因》中提出:“夫外感温热病者,必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而后感之于天地疠气淫邪而成,……是以内因之郁热伏气乃外感温热病发病之本也。”此处所说的郁热伏气即是指今人阴虚内热之体或伴有湿热内伏。 |
|
来自: 思考的蚂蚁qq > 《医疗类中医*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