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先生,名繁棣,山东曲阜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悬壶京师凡40年,学验俱丰,对疑难大证常有奇效。今就学习先生医案医著所得,对先生运用芳香透窍治法的学术特色,探讨如下。 1临床应用 孔伯华先生在治疗温病和杂病中,除了善用生石膏外,又善用鲜药,如鲜菖蒲、鲜薄荷等,取其芳香透达,轻灵通窍。先生注重和善用芳香透窍之法,常以含有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药物的丸散,加入对证汤剂中以增强疗效,是其治疗特色。 对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等一类临床常用的丸散,先生并非仅用于窍闭神昏之证。在《孔伯华医集》内科病案的42种病证中,有24种病证运用了此类药物。其中外感、疟、中风、眩晕、头痛、牙龈肿痛等10余种病证,运用此类药物者尤多。凡属外邪不解,或湿热久郁,或肝家热盛,均配入对证汤剂中,使内外透达,邪有出路。用得最多的是紫雪丹,有23种病证,包括外感、眩晕、头痛等病证的多数案例。中风一病,喜用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神志门病案,则以十香返魂丹最为常用。 对于重症危症,先生常以多种丸散同时并进。如安宫牛黄丸与紫雪丹或苏合香丸同用,紫雪丹与犀黄丸或梅花点舌丹同用,等等。神志门病案中,有在一剂汤药中同时加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十香返魂丹5种丸散的记载。 在妇、儿科病证中,先生亦善用犀黄丸治崩漏、痛经,太极丸、牛黄抱龙丸治儿科杂病等,常收药到病除之效。先生门人在按语中回忆说:“妇人病之妊中恶阻、胎嗽、子淋、子痫种种,……有用犀黄丸者,有用紫雪丹者,有用苏合香丸者,有用十香返魂丹者,以及安宫牛黄丸与承气汤兼服者,等等。患妇皆病去胎安。初见时皆大惑惊惧,俟患妇病愈而胎气反固时,又皆欣然,愕然而折服,始知用药之妙,全在于辨证之精,有胆有识,用当通神。” 2理论阐发 大凡医家独到之学术观点,都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孔伯华先生善用芳香透窍方药,是长期治疗温热病和杂病而形成的特色。 2.1郁热伏气和湿邪热邪为重要病机 先生对温热病颇有研究,自谓“数十年来遍历大江南北,罕见因寒而伤之真伤寒病,盖阴阳循环,皆天地气运使然也。《黄帝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按今之甲子,运行后天,湿土主事,四序反常,阳亢阴虚,湿热彰盛。”对于刘完素之火热论,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颇多会心,屡有称许。更本于“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经旨,认为外因只是发病的条件,内因才是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基础。他说:必须先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人,然后方能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病。”“夫外感温热病者,必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而后感之于天地疠气淫邪而成。……内因之郁热伏气乃外感温热发病之本也。” 在内科杂病方面,先生极为重视湿热二邪对人体的伤害。曾撰写“湿热何其多”一文,指出:“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此非所谓温病中之湿热证,乃湿热合邪所致之其他疾病也。……内伤者,无论何病,每皆兼有,脘闷胸痞腹胀,渴不引饮,难思食,四肢倦怠不举,头昏目蒙耳聋,小便量少黄赤,大便溏薄或秘燥,肝脾二经见症尤多,脉息微而缓或者弦而数,略加掇举,则湿热之象毕具。……以上乃面对病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所得之实况,……显豁有据,无可游移。” 至于湿热何以如此多见,先生认为除了天地气运、气候反常之外,与不良生活习惯也很有关系。如“不知持满养精,不知克制心神”,“五志之动皆为火”,热从内生;又如“恣食生冷,脾气乃伤,贪饮酒醪,嗜好茶茗”,湿自内起,从阳化热而成湿热。湿热相合,则愈加胶滞粘腻,稽滞不去,产生种种变证。 2.2芳香达邪是清热化湿的先导 先生既以湿热二邪为常见病因,热者清之,湿者化之,为治病求本必用的治法。芳香之品透邪达窍,实为化湿清热的先导。先生临证立法,每曰辛凉芳化、清解芳化,曰清疏芳解、清凉芳解,曰清化芳通、清解芳通等。 湿邪留滞,常先困脾,脾胃健运实为胜湿化湿的先决条件。藿香、佩兰之类芳香化湿药主入脾胃,固无论矣,即如麝香、冰片、安息香等芳香开窍药物,入心之外亦入脾经,于祛除湿邪大有裨益。至于外感温热病湿与热合,胶结缠绵,更如先生所言:“必施以辛凉清热,渗化湿邪之法,佐芳香辛散之味,以攘开其湿邪外围,不使湿热相搏,而直捣其巢穴,则固邪易解。” 芳香通窍药物气味辛香,对于散火除热,其功亦伟。辛主发散,可令毛窍畅达,壅塞通利。即如冰片一味,《医林纂要》云“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本草经疏》云“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本草衍义》则说“大通利关膈热塞,其清香为百药之先”。先生善用芳香透窍之法,实为开门逐寇之愈病捷径。 2.3芳香透窍药有疏通经络,流行气血之功 芳香透窍药的另一重要功用,是疏通经络,流行气血。《本草纲目》论麝香:“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通之耶?”麝香一药,先生除了在中风、抽搐、口眼(口呙)斜、症瘕、积聚等病证中取其通经达络、行气散瘀之外,还广泛用于血证、黄疸、痢疾、水饮、风饼等病。先生在论述肺结核治法中有云:“若欲补正须先除邪,邪退正气自复矣。……所谓肺结核者即是肺肿,如生疮然,先肿而后溃。若有失血,则肺之嫩皮破,须用犀黄丸数分消其肿,生其肌,根本愈矣。再加紫雪丹以开之,使浮游之火散,而它脏自安其位矣。” 3现实意义 芳香透窍方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麝香列入《本经》上品,苏合香列入《别录》上品,冰片、安息香等载入《新修本草》。紫雪(后名紫雪丹)载于《千金翼方》,其后《外台秘要》、《和剂局方》均有转录。但是长期以来,这些方药主要用于温热病,在内科杂病中较少使用,有些品种在市面上已不易见到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曾经广为肆虐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然而由于近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情绪焦虑紧张等等,逐渐引起疾病谱的变更,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难治性疾病,正在成为防治的重点。这些疾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患者中不少由于肥甘厚味助湿生热,七情过激五志化火,以致湿热胶结、化火蕴毒、经络壅塞、气滞血瘀,恰当运用芳香透窍方药散郁透热、通络行瘀、达邪外出,对于各种疑难病证的治疗,将会收到良好效果。冠心病治疗中芳香通窍方药的广泛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孔伯华先生的学术经验,值得加以认真研究和发扬。 南阳市中医院(河南,473003) 周旭生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5.中医临床的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