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人的情怀、读者的理性和粉丝的狂热

 我好喜欢子非鱼 2016-04-28

 

不少人留言问我有多少粉丝,可不可以合作做广告。

这句话犯了两个错误。

一,我的公众号是“干净”的,不会有闪烁的动图提示 “”、“点击下方广告就是支持我们”,更不会有“女朋友嫌弃他,用药一个月后新女朋友三天下不了床”的壮阳药广告,和“每天存1000,三年后买车买房”的骗子P2P广告。

二,关注“公务员日记”的人们,是我的读者,不是粉丝。

 

公务员日记的文章,大多是个人观点,绝对谈不上至理名言。大家觉得这些文章能够自圆其说,体现部分道理,我就很满足了。所以,读者们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尊重,并常常将这些见解精选留言给大家欣赏。

道理有很多个角度,人们因为个人的情绪、经历,往往只认同其中一二。比如说东莞事件,嫖客有满足个人正常性需求的道理,警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道理,商人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道理,失足妇女有靠自己身体合理赚钱的道理。

站在自己的这个角度,从自己的情绪、利益出发,人们很容易偏激地否定其他角度的道理。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传媒情绪化色彩浓重的时代里,人们这种偏激、非理性的情绪,得到了“包容”、“理解”和放大。

因此,这个时代更需要思想理性和情绪平和的读者,而不是偏激和狂热的粉丝。

 

网络时代,不少人靠偏激的观点、狠辣的批判,甚至不道德的辱骂,满足了大众的情绪,获得了关注,得到了利益。这种成名方式,“激励”了不少人为了迎合大众情绪,抛弃了本应固守的道德和理性,甚至是之前一贯坚持科学和理性的大学学者,也按捺不住寂寞。

传统媒体的主导,是媒体工作者、意见领袖和精英,大众更多只是思想的接受者。网络媒体的主导,毫无疑问是大众、是数量众多的网民。对于互联网传媒商而言,唯有获得更多的网民关注,才可能获得收益。于是,互联网传媒商只会根据网民的情绪提供思想和内容。

简单来说,人们喜欢段子,我们就把段子置顶。

这仿佛没有什么错,做生意嘛。只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乌合之众的问题。人们个人单一的负面情绪,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负效应。比如说,大家都憎恨为富不仁者,这种情绪一旦在网络上聚集成规模,很容易产生社会的仇富心理,如果社会环境允许,新一轮的文革式平均主义就会抬头。

二是商人的责任感和良心。这对网络传媒商来说,更加重要,因为这些传媒商提供的产品影响的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走向。对于商人的责任感、良心或者说情怀,我一贯不敢抱有太高的期望。(可参考拙文《papi酱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papi酱的人》以及《疫苗事件:疫苗事件:如此惨痛的代价,能否让民族觉醒?》)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哗众取宠的“毒舌”,和各种没有底线的“网红”,以及数量庞大的非理性“粉丝”。

 

我一直认为,人的本性的每一点都是矛盾的。毒舌们的偏激和理性,是共存的。只是因为TA的理性,在网络上没有任何市场,而偏激,能获得大大的追捧,这“激励”了TA们极尽所能之事地走向“偏激”。

比如说方舟子,标榜的打假先锋,没见他去农村超市打假,偏偏针对当红明星打假,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也收获了更多的臭骂和拥趸。这些臭骂必然动摇过方舟子的内心,但巨量粉丝和关注带来效益,促使他朝“打假”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于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得关注,人人绞尽脑汁,废尽心思。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都使用悬疑、惊悚、诱惑等手法,强烈刺激读者感官情绪。提供的内容,主要是段子、骂娘、奇闻怪谈、明星阴私、社会丑恶等等。毒舌们千万百计寻找骂人不带脏字的攻击方式,组建团队撰写调侃的段子,彻夜不眠地研究“婊子”和“小婊砸”哪一个词更具有煽动性。主播们能脱光的都脱了,不能脱的也做出马上要脱的样子。

整个世界都在研究网友你想看什么、想听什么,几乎从未思考过,这些内容,对阅读者和社会,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何种影响。

这些没有营养的快餐娱乐性内容,看完都有射精般的快感,但不可能得到阅读经典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有所体悟的感觉。

 

在这个网络时代,做网络媒体陷入一个矛盾的怪圈之中:如果不迎合大众的情绪,就没有粉丝和眼球,即便你说的是宇宙真理,也没有丝毫影响力。如果迎合大众的情绪,就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思想理性和情绪平和。

这是一些自媒体作者很痛苦的无奈。

粉丝们对毒舌、网红们的狂热,有时是很难想象的。我曾经写过《虔诚的王菲,为何得不到一次平凡的幸福?》,讨论的是信仰与幸福,并没有攻击王菲的意思,但留言遭到了天后粉丝的攻击。

对于狂热的粉丝们而言,TA们不能接受任何对偶像的否定之词,甚至是“疑似”否定的词语。TA们无法认可偶像的缺点,甚至觉得偶像的缺点反而是优点,其他人攻击偶像只是因为嫉妒。

缺乏理性的狂热,恰恰是毒舌和网红们甘之若饴的蜜糖。为了获得粉丝的狂热,毒舌和网红们甚至丧失基本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准则。

 

在这个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成功”是唯一的价值准则,此时需要理性的思想,引导大众理性地思考,重塑能够促使社会进步的价值和道德准则。

记载在纸墨中的经典和思想精华已经被互联网抛弃在墙角的灰尘中去了,如何将经典通过互联网重现江湖,是互联网传媒商和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然,更需要读者做出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