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泾县古村落之——茂林镇凤村村

 jeiseng 2016-04-29



距县城西南22公里处叫凤村的村落,因凤姓居多、故名凤村。




凤村大桥



凤村村委会



后汉皇室血脉


但凤村人原来并不姓凤。说来话长,凤姓人是五代时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子孙,后汉被宋所火,刘氏宗室的一些人南渡逃亡,先在江西南昌一带居住。


后来始祖世杰公来到泾县南乡,经过阳山东麓时,听到奇怪的鸟鸣,便认为是凤凰的鸣声.是祥瑞之兆,于是就在现在的“鸣凤桥”一带定居下来。为避免宋王朝的追杀,便改刘姓为凤姓.世代繁衍,遂成聚族而居的凤村。


新农村风貌




徽商中首屈一指的凤村商人


北宋移民后的数百年间,经过凤氏几代人经营,日益兴盛。自清代至民国初期,皆是凤村兴旺的最好时期,人烟稠密,凤村就发展有近千烟灶,三、四千人口。

不少人习儒入仕,弃农从商,凤村人以其精明睿智,大展经营之道。在芜湖、巢湖、繁昌、南陵、宣城、宁国等地开设店铺、成为泾帮商业中一支强大实力。



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间,南陵县城就有凤义卿开的槽坊和酱坊,倪云洲开的同泰袭坊、祥泰布店和同和杂货店,还有凤村洪某开设的信源杂货,规模之大为全城翘楚在宁国县的泾商与徽商并驾齐驱。凤村商人则是泾县商帮骨干。凤之于开的春和杂货店,资本和营业额在宁国首屈一指,抗战前他长期是宁国全县的商会组织主持人。



凤村著名商人人才济济


宣城县更是凤村商人竟业之地。


县城北街闹市,倪成和谦和布店、凤天锡杂货店都是鼎鼎大牌商号。在芜湖有凤吉庭、倪期轩等人所开设的钱庄、烟店等商铺与早在1840年凤伯森在芜湖长街所开的“凤大兴号”更是远近闻名。本县县城和茂林、章渡、赤滩、马头等各商贸集镇,也遍布凤村人开的商号。


凤村人才济济,尤多商界翘楚。清乾隆年间的凤调元.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芜湖有很高的声望,深谋远虑,胆识过人,曾任芜湖典铺的大管总,善于调处商业纠纷,同时对因资金问题而难以维持营业的小商能主动提供帮助,深受商界拥戴。


石井水库





近代办私塾授业的的凤熙甫。旱早年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回乡后毕生致力于地方教育,开发民智、培植人材。


凤村对皖南事变之后的深远影响


“皖南事变”之后,反动派迫害无辜,他挺身而出,不民权势,担保营救。地方从医的凤秀峰医生,投身革命,加入游击队,担负官兵战士医疗救治,直至解放以后毕生上奉献。



还有凤迪民,辛亥革命后,担任山东滩县等地知事.在任廉政清明。杭战期间从芜湖迁入凤村,出任本村小学校长。兴教育人。并以地方绅士身份宣传抗日,捐款募饷,为发展地方经济,在凤村创办了一社二部,凤村桐子生产合作社和合作社消费门市部、桐子生产榨油部,还办了凤村棉纺厂,为打破日军经济封锁造成的供给苦难局面起到积极地作用。



凤村独特的民俗


 凤村的凤倪、唐三姓,解放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开始举办三天“祠山“。凤姓不同的是,祭神不用牲畜而是用山羊,过会期间凤姓人都禁食肉。风、唐、倪各建祠山殿。奉祀“祠山大帝”,配祀的有“南坛”“五显”“太子”等神。




当地有顺口溜: “茂林的戏,潘村的祭.凤村的鞭炮打个不断气,章村的人看了不服气,回家过会放铳去”。祭祀三天后才会结束,热热闹闹,气氛热烈,观者如潮。


 “叠罗汉”是凤村“祠山神会”民俗中带有祭祀意义的助兴活动,独具特色。据传,明成化年间,凤凄渤的子孙在西河一带最先兴起这项表演,以后每年春节一过,就被西河镇附近各村接去表演。


“叠罗汉”




叠罗汉的人选都由西湾凤氏族长在族中选定,一般多为熟练的老手,只是担任“小会花”的一对婴幼儿,必需年年调换。凤村的会神二月初九日至十二日巡村受祭共历二十四祭。叠罗汉者随神转场,要演出二十四场。


演出的场地称为“祭坦”、节目有“荷花瓣”,“童子拜观音”,“双龙探海”,“魁星点元”,“宝塔”,“牌坊”等。节目开始,先由三人做桩,待其他表演者一层一层地在他身上叠好,才拆去两桩,只剩一人独撑高达到七层十七八个表演者。



每个节日都演示在场地转动的舞蹈动作。造型最精彩的是“竖牌坊”一节,表演者,穿着打扮由四人做柱脚备叠四层,然后合拢,携手叠成牌坊型起舞表演。造型艺术,姿势美观,上重下轻,功夫惊险,观众啧啧称赞。解放后,这些活动已不再见。


凤村绚丽风景



命名:风骨   摄于皖南事变战场石井坑


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