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馆丨长安犹存白鹿原,人间再无陈忠实

 汉青的马甲 2016-04-30



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辞世,

享年73岁。

秦川旧土还依旧,

原下再无陈笔翁。

——国馆君按


在1993年《白鹿原》出版的那个时代,中国的书摊流行一种别样的风气:淫秽杂志书刊琳琅满目,预示着国家的精神解放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白鹿原》的出现,也未曾摆脱这一“黄色”通病。它突破了世俗文化的枷锁,以别致犀利的风采问世。


没有《白鹿原》,也许你从未听说过陈忠实这个人。清癯,皱纹深刻,眉毛浓黑,他看足球、喝西凤、听秦腔、吃粘面、抽雪茄,一派老陕作风,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然成了秦川乡土的回忆。


那个时代的文学传奇,源于他在《白鹿原》里竭力构造的乡土世界。陈翁逝世,那层乡土气息的神秘感和魔幻写实的命运感,已是消失殆尽,遗留下来的,只有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




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


陈翁的父亲是个朴实的老农,向来对儿子不作多大要求,唯一的希望是识点字,子承父业,家乡里的土地得由陈忠实继承。


“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陈忠实心里头冒出这句话时,他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他不愿意过着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谁料高考落第,他想把希望寄托在一件没什么希望的事上——


他想当一个作家,作文写书,写一部关于农民乡土的书。




“写一部死后可以垫棺作枕的书”


1988年春天,陈翁开始创作《白鹿原》。


陈忠实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这份充满奇趣的踏实,让他的《白鹿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回望陈翁写的上世纪头五十年,再继续回望《白鹿原》读者们欲拒还迎、从字里行间把握情欲端倪的九十年代,大有隔世之感。


毕竟,在那个思想启蒙乍起、性欲依然只能笑而不言的时代,《白鹿原》的贡献就是:让我们看见性,以命运的名义。


如今,陈翁已逝,也许最直接的悼念方式,便是去他的《白鹿原》里,寻找他的秦川风骨。



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陈忠实 《白鹿原》




朋友之交,宜得删繁就简。

——陈忠实 《白鹿原》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陈忠实 《白鹿原》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

——陈忠实 《白鹿原》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

——陈忠实 《白鹿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