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

 369蓝田书院 2016-04-30


作者:李玉娟,李连达,李贻奎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投入2.15亿美元。我国成立“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2015年下半年将启动“中国精准医疗计划”,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精准医疗”将成为席卷世界的医学发展新高潮。

“精准医疗计划”,即尝试通过收集基因组学和其他分子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模式以患者的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和治疗学、分子医学、医学信息学技术以及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走向现代化,为每一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精准医疗的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因为人们已经从基因的层面掌握了精确的病因。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与核心,是系统论的方法,强调个体的特异性,着重于动态观和时空观的分析。

综上,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以个性化医疗为主,强调个体差异及个性化医疗。本文将对两者异同点进行比较,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一条新思路。



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相同


1、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都强调个体差异是个性化医疗的基础


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差异,每个人(或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体质不同,病因、病机、发展转归不同,因而需要个性化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证而异,因时而异。不能一刀切,一个方子包治所有患者。


精准医疗也强调个体差异,每个人(或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内在因素及外在影响不同,因而需要个性化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不能一刀切,一把钥匙开万把锁。


2、 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都强调个性化医疗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个性化医疗的基本规律。辨证施治强调同病异治,是因为同一疾病在不同人体上,可有不同的“证”,因而需要有不同的治法。反之,异病同治是因为不同疾病可有相同的“证”,需要异病同治。其实质是“同证同治”、“异证异治”。“证”是辨证施治、个体化医疗的基础。

精准医疗也强调同病异治,是因为相同疾病的不同个体,其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内在因素及外在影响不同,因而对不同患者需要同病异治。而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可有相似的基因组等内因、外因因素,因而可以异病同治。其实质是同“基”同治,异“基”异治,辨“基”(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的简称)施治。“基”是个性化医疗的基础。

因此,两者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相同,一个是辨“证”施治,另一个是辨“基”施治。原则相同,方法手段不同。


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的方法手段不同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与核心,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通过辨证给出诊断,从而相应地提出治疗方法和用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差异、个性化医疗,以“证”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为主。“证”是人体内在变化的外在表现,以经验判断为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宏观、整体、综合为主。只要望、闻、问、切四诊能收集到一定的信息,不论病名诊断,都可以作出辨证诊断。辨证越准确,治疗的有效性与正确性越强。如何辨证、怎么辨证、怎样才能获得较为客观精准的证候,以保证疗效的准确无误?因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辨证方法手段不够先进,精细准确的程度受限。当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不到临床信息时,在无症可辨时,临床上很难作出证候分析,有一定的不清晰性及随机性,易受假象干扰,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辨证施治理论结构不够精确,有较大的随意性,这成为辨证施治的主要不确定、不规范因素;缺乏对微观层次的认识和辨证方法;属经验医学范畴,有一定的局限性。

精准医疗则是以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内在因素及外在影响为主,以辨“基”施治为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直接观测人体内在的、本质的变化。以客观、定量的方法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础,以微观分析为主。其精细准确程度优于传统方法,体现了古为今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科学发展规律。两者指导思想相似,方法、手段、精准程度不同。所以两者不能划等号,也不宜强调精准医疗起源于辨证施治。


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优势互补的发展前景


精准医疗以个性化医疗、基因医疗为主,兼顾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内在因素的调整,从微观层面对疾病的本质进行认识并提供相应的预防、诊疗方案。但对伴发于疾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各种症状,很难有针对性的直接治疗手段。所以它具有认识人、病的本质的优势,能够在微观层面进行预防、干预,但由于疾病演变过程的复杂性,目前的科技水平还难以阐述清楚,对许多疾病的症状还难以有效控制。

辨证施治则强调以“证”为基础的“标本兼治”,特别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有优势,在整体层次的治疗效果突出。

因而,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标本兼治、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局部与整体、现代科学与传统经验相结合之优势,更好地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这更适合我国国情。


今后的发展方向


1、辨证施治应该向科学化、精准化发展

传统的辨证施治体系面对现代医学的疾病谱和诊疗辅助技术已逐渐显露出“无证可辨”或者不够精细准确的缺陷,缺乏客观量化指标而不被学术界认可的现状,故探求一种能融合宏观和微观指标的新的辨证体系是今后各中医学者努力的方向。采取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加速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进程,同时也符合中医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深入研究,更能加深人们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促进中医理论更加规范和完善。

2 、精准医疗应该向实用化、普及化发展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病证的认识已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在精准医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辨“基”施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将二者合理、有机地整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疗效、提高防治水平,推动当代的医学发展。




文章来源于《医学争鸣》名家论坛 (2016年01期),经原作者同意后由青年101编辑发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END


”青年101“为中医药青年智库的官方微信平台。名称取自”百分百一流,百分百一线“,是集聚中医药相关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的智库型组织。

青年101

中医药青年智库


聚贤     传承     共创    分享

更多中医药青年智慧,码上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