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澄怀观道 2016-04-30

在当今世界上众多文字产生以前,数千年前产生了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三是中国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这些古老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后都发展成为表意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灭。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却演变成为现代汉字,是古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仍然保持着表意的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能绵延几千年,承担起汉文化载体的功能。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一、仓颉传说与汉字起源

有人认为,在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反映客观世界。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由于不能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巧饰作伪的事也逐渐萌生了。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察。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古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但结绳只能起到帮助回忆的作用,本身不可能独立地完整地记录事情,不具备文字的性质。刻契是在木版或竹片上刻些缺口或其他记号。木契上的简单刻划,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当然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

3300年前,商朝留下的甲骨文字,是较为成熟的文字,说明在甲骨文宁形成之前,必然是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比较简单,大都是几何形符号,有的是象具体事物形象的符号。这些图画文字应该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二、“六书”与造字之本

关于汉字的创作方法,古人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书”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编纂的《周礼·地官·保氏》。后人有“三书说”、“新六书说”等。“三书”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在各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最古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构造出来的象形字是最古老的汉字,是后来汉字造字的基础。指事一般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会意通常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起来,形声字的多数形旁和很多声旁也是象形字。东汉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实物的外形轮廓勾画出来,文字像实物的形状,以形表义,使人一看就知道它表示什么。如“龟”是乌龟的正面形象,“人”是人的侧面形象。象形只求“象物之形”,正写、侧写都可以。有的时候,不画实物的整体,只画具有特征的一部分,看的人也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例如“牛”字像牛头,“羊”字像羊头。有的时候,只有把连带的东西一起画出来,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齿”字连嘴一起画出来。有的象形字则以抽象化的象形形式形成,如草、木、禾、竹等字。汉字里象形字不多。《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汉代以后,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

指事字有时表达得不清楚,于是古人又想出了一个造字的办法。这种造字办法叫会意。许多会意字是很有趣的,这也是后世文人墨客以字作游戏的基础。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中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明的“明”字,“鸟”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鸣”,把“刀“牛”“角”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解”字,都是会意。会意法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中收会意字1167个。后世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也多用会意法,例如灶、尘、国、仁、弄等。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组成。形旁表示形声字的意义,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读音。如“忍耐”的“忍”,“心”是形旁,表示“忍”属于心理活动,“刃”是声旁,表示“忍”的读音。形声字有表声成分,造字方法又简单。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作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形声字因此大量产生。

三、甲骨文的发现

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字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是汉字的主要字形,除此以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形,即草书和行书。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甲骨文最初发现于清末光绪年间。1899年,北京城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病,他到处求医找药,后来延请太医诊治。太医诊脉后随即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有一味是医生经常用以涩精补肾的中药“龙骨”。王懿荣打发家人到一家明代开张的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抓药。家人买回药以后,王懿荣亲自开包一一审视,无意中发现药中的“龙骨”上刻有一种歪歪扭扭的好似篆文但又不认识的文字。王懿荣平素喜好金石学,精通铜器铭文,对古文字学有较深的素养和造诣,这一偶然的发现,他立即悟觉此味“龙骨”决非一般药材,于是他又派人到药店查问“龙骨”的来源,并将药店里所有带字的“龙骨”全部买回。这一事情轰动了当时的文化界,尤其是研究历史的不少学者对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人们才得知,北京城里几家著名的中药店,凡是“龙骨”这味药材的货源,几乎都是河南等地的药材经纪商贩运进京的。这些所谓的“龙骨”是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种地时偶然发现的,农民们以为是中药“龙骨”,就卖给了当时的药材商贩。药贩们也一直把这些甲骨当中药“龙骨”来收购。后经王懿荣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初步断定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什么“龙骨”,上面刻画的歪歪扭扭的东西应当是比当时已知的各种古文字还要古老的一种文字。于是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人们发现。因为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后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四、字形的演变

如果说甲骨文是占卜文字,那么金文则是祭祀文字。金文是指殷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吉金”,故称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或“吉金文字”,此外,也称之为“钟鼎文”、“铜器铭文”。称之为“钟鼎文”,是由于这种文字主要铸刻在钟鼎上。古代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和日用器具等多种,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其中礼器以鼎的形式居多,乐器以钟的形式居多,故“钟鼎”便成了古青铜器的总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就统称为“钟鼎文”。商周铭文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吉祥、勉励或庆功的话。金文是上承甲骨文、下开大小篆的一种字形结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所不同的是,文大多是用模子铸的,铸时先把字刻在模儿上,可以细细加工,所以笔画粗壮、圆转,字的大小比较匀称。春秋时代的《齐侯钟》铸刻有铭文492字。

金文之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称强,字体各有异同,统称之为古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字体叫做籀文,后又称之为大篆,字体比金文更为工整。秦时的石鼓文是为大篆的代表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下令全国统一文字,明确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字体。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字体较大篆省改,并淘汰了甲骨文、金文中众多的异体字。小篆字体笔画圆转流杨,较之大篆更为整齐。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泰山刻石等秦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字体就是小篆,相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书。

秦时又产生了隶书。秦隶唯求简易,汉隶讲求波势、美观、工整。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简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故后世称之为“隶变”。汉初,又由汉隶演变产生了草书字体。草书字体形式较多,但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草书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将汉字字体进一步简化的愿望,但由于草书字体较难辨认,因此,不能广泛使用。汉末又出现了楷书。楷书也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楷书改变了汉隶的波折之势和挑法,笔画平直匀称,字体明晰方正。由于楷书容易书写,便于辨认,字体规范,形成为真正的方块汉字,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因而成为一种通行的汉字。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五、汉字的构成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塘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塘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汉字的字形特点。汉字的笔画就是构成汉字的书写线条。写字时,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线条,叫一笔或一画。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这些基本笔画,由于受位置和比例的限制,常有变形。绝大多数的汉字不止一画。写字时,哪一笔先写,哪一笔后写,都有一定的顺序。写字时笔画的顺序,就叫笔顺。要写好字,还要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所谓间架结构,指的是笔画之间、偏旁之间的搭配关系和组织原则。汉字繁多,千姿百态,笔画有多有少,偏旁各式各样,要把一定的笔画和偏旁纳进一个方形里,并使之匀称、美观,这就要求处理好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和偏旁的宽窄、大小、高低、疏密、斜止、争让、主次、向背等矛盾。这些矛盾处理好了,笔画和偏笔就能各得其所,整个字就会成为和谐完整的统一体。

写单体字时,要注意把握重心。所谓重心,就是支撑字的分量的中心点或中心线。重心找准了,安排笔画就有所遵循。掌握好重心,就易于把字写得端正平稳,避免偏瘫现象。有些字,其重心贯穿在一个字的中竖上,还有些字,其重心贯穿在撇捺交叉处,这些字的重心都容易确定。字形偏侧的字,只要掌握好重心,就能斜中取正。笔画要匀称,根据笔画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写字时做到比例均匀,笔画分明而各得其所。笔画匀称了,就给人一种端正稳重之感。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六、文字中的玄机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生下来就有一块玉,这是他的命根子。不料,有一次,这块玉不知怎么弄丢了,弄得贾府上下不安。为了找到这块宝玉,贾府管家林之孝就去大街上找那摆摊测字的刘铁嘴测字,结果拈得一个“赏”字。刘铁嘴说:“丢了东西不是?‘赏’字上头一个‘小’字,下面是一个‘口’字,说明这件东西嘴里放得,必是珠子宝石。并且‘赏’字下面是一个‘贝’字,拆开不成一个‘见’字,可不是不见了?因为上头有个‘当’字,快到当铺里去找。‘赏’字加‘人’字,就成了‘偿’字,只要找到当铺就有人,有了人便赎了来,可不是偿还了吗?” 殊不知这块玉大有来头,却是那女蜗补天留下来的,如今俗缘已满,被一和尚押着遣回天界。直到后来才有人明白,原来是和尚捣的鬼。自称刘铁嘴的测字先生终究没有测对,那“赏”字拆开不正是“尚”和“贝”吗,不就是和尚拿走了宝玉么?

小说中刘铁嘴所用的就是测字。测字就是把字体拆开其偏旁点画,并参互其他字,加以离合发挥,以判断吉凶的方法。隋代称为“破字”,宋代称为“相字”。测字在古代和其他算命、看相一样,被称为方术、方技,为古代占卜法的一种。

在古代,文字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文字是圣人创造的。古人还设想了仓颉造字的种种情景,把仓颉进一步加以神化,把仓颉当做圣人来顶礼膜拜之事一直延续着。在宋代,对仓颉的崇拜很盛行,一些书吏甚至把仓颉敬称为“苍王”,并用小木龛供奉,叫做“不动尊佛”。

不仅文字的起源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文字本身也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认为文字中蕴含着命运的枢机,或者预示着神鬼的意志。 通过解拆字形,可以预测吉凶和决定宜忌趋避。在巫术中,巫医甚至以字符化灰代药。《指迷赋》中说:“字,心画也。心形如笔,笔画一成,分八卦之休囚,定五行之贵贱,定平生之祸福,知目前之吉凶,富贵贫贱,荣枯得失皆于笔画见之。” 不仅文字能预示祸福,文字的分合也会产生忌讳。画从心出,字与人的内心世界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而从字中也可推测人的精神面貌及内心世界。汉朝文学家扬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一个人的禀性善恶,都可以从一个人书写的字中看出来。“心正则笔正,心乱则笔乱,笔正则万物咸安,笔乱则千灾竞起”。既然文字具有超人的神秘力量,那么一些人利用汉字及其离合来预测吉凶,则是很自然的事了。

同其他术数不一样的是,测字所依据的是汉字,其他术数形式,如星命、相术等在国外也有,测字所依据的汉字是方块字,是其他拼音文字的国家所没有的。因此,测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出现这种特殊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是表意、表形文字,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独体和复合体。独体不能再分,复合体则由一些独字依照某种形式组合而成。无论独体字还是复合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点、画等基本构件按照某种顺序和方式组成的。点画、部件之间可以分开、离合,从一个字的整体中分离出来的部件也可以成为另外一个新字,一个字的某个部件和另一个字的某个部件相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如“皇”字的上半部与“帝”字的下半部就可以构成另外一个新字“帛”。同时,部件与部件、字与字之间,只是存在着微小的差别,如笔画的长短,某部件的位置不同,如“土”与“士”,两字只存在着细小的差别。一点和“大”字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如太、犬等。

七、“枼子格”的故事

测字术最早萌芽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据《北梦琐言》记载,唐朝宗室李暠想举事,欲召杨德辉从之,杨不知此去凶吉如何,就去问玉局观老道。老道要他在地上写几个字,杨就在地上写了“北千”两个字。老道把两个字合在一起,成为“乖”字,就断言说此去不吉。后来果然李暠被擒,而杨德辉幸免。还有一个故事说,唐太宗有一次曾问僧一行唐朝存国的年数,一行没有直接回答,只向太宗进献了“枼子格”。“枼子”分离开来就是“二十世李”,预言唐朝存国一共二十代。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北宋时期,测字术发生了重大变化。邵雍依据自己的“先天学”体系,撰成《五行六神员诀》等书,将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学说全都纳入测字术,并创“观梅”测字法。在神秘哲学的理论导向作用下,人们对文字的敬畏和崇拜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到处充满着文字迷信。两宋时产生了专门以相字为生的相士,南宋的谢石以测字得到宋徽宗宠信,他给公卿相字,每一字要一万钱。从军国大事到民间寻物等小事,都要去测字。如宋朝末年大旱,大臣讨论改元,开始拟为“大成”,神宗说不可,因为成字为一人负戈,不吉利。大臣又拟改“丰亨”,神宗又反对,因为“亨”字为子不成,最后才选定年号为“元丰”。从测字的本身来看,这时测字的一些方法已完全具备,如增笔法、减笔法、一字拆数字、数字合一字等。《永乐大典》载有《神机相字法》,一名《景齐字至理集》,为阴阳秘记释字神机之书,其作者景齐可能是两宋之间人。

唐宋以后,测字更为普遍,在民间尤其普及,对疾病、寻物、科考、六甲等事,均要占卜测字。测字也成为一些落魄文人糊口的生计。如《儒林外史》记载说:“王冕到了此处,盘费用尽了,只得租个小庵门面屋,卖卜测字,也画两张没骨的花卉贴在那里,卖与过往的人。”清初学者周亮工写过《字触》一书,辑录历代文献中的拆字事例,分部加以叙述。另外清朝程省曾著《测字秘牒》一书,总结前人经验,评论测字方法,他们两人都有丰富的测字实践。

八、离合增减测吉凶

分拆字形是测字的基础。分拆字形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字形简单地拆开,一字分拆成两字或数个字。如把“春”字分拆成“三日人”,“解”字分拆成“牛角刀”。“干”分拆成“十一”,可以用来说明时间,如问寿,可以说还有十一年之寿;如问行人归期,可以说还有十一天回来;如问疾病的愈期,也可以说十一天内将好。测字中,有时候所写之字与要测之事并不是完全吻合,就需要加字或者笔画,使所写之字与要测之事联系起来,达到预测人事吉凶的目的。还有一种加字测法,是借用旁人言语及万事万物,清代程省把这种测法称为“假借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加测法。

利用字的象形、谐音等来预测吉凶的测字方法称为“相似测法”。相似测法则是根据字的相似特征形成新的字,再据此去拆解。汉字有字形相似的特点,有些字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如土与士、此与北、此与比、毛与手、任与住、布与有、角与用、瞻与澹,这就为测字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宋代苏轼字子瞻,他被贬儋州,苏辙被贬雷州,黄鲁直被贬宜州,当时就有人说,这是因为“瞻”字似“儋”,由字下面像“田”,“直”字类似“宜”的缘故。还有测字术士拆解说,“儋“字从立人旁,立者,起立之意,苏子瞻恐怕要遇赦北还。“雷”字为雨在田中,承接上天之恩泽,也可能有赦还的希望;“宜”字为直,有盖棺之义,黄鲁直恐怕不会回来了。后来,苏子瞻遇赦而归,至毗陵而卒。苏子由赦回后在颖州养老,十余年后才死。而黄鲁直竟死在宜州。

另外还有字义测法,根据字本身的意义及字所代表物的属性、性质来判断人事吉凶。还有字体测法,用毛笔书写,写出来的字的线条有粗细肥瘦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书写特征,可以此为根据来测字。汉字由点、画等部件构成,书写时,点、画等笔画有其不同的特征,测字中也将这些笔画特征附会以丰富的人事吉凶,用来辅助测字。测字中还有一些辅助的判断方法,从测字时的背景和书写工具等入手,结合其他一些禁忌理论,进行吉凶的综合判断。如写字的时候墨水不能断,否则主求测之人田土要散失。轮到求测者写字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如果没有,主人要破财。写字的时候,纸也不能破,“纸破须防不正人”。写字的过程中,如果听到喜鹊叫,预示此人将有喜事,如果听到乌鸦叫,则有灾祸临身。写字的时候解衣服,则主诸事可以解围,问题可以解决。写字的时候,如果爬来了蟢子,则是吉兆。

九、汉字中的五行

测字术也吸收了五行学说。就一个字而言,其中也包含五行格式,并依据五行的基本理论来推断吉凶。“横画连勾作土称,一挑一捺俱为金。撇长撇短皆为火,横直交加土最深,有直不斜方是木。”凡字中有直不偏不倚者才是木,假若上下左右没有依靠称作冷木,三横在一起称为湿木。“乙”形是木的另外一种形式,称为舟船木,用来占在水面上行事的吉凶。火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炎火,即一点与一撇紧紧相连。二为余火,余火像八字形,必须两笔完全相等长,如果其中捺长,则一撇为火,一捺作金。三为真火,就是四点不相连,如熊字下面的四点。横画连钩为土称,如果横画没有钩,直没有撇捺相辅,称为寒土。挑捺为金,但挑必须要尖锋,否则不是金。捺要下垂,否则也不能称金。目形称为囊金,三点水形为水中金,“几”形为“寒金”,“乂”形为“火中金”。水式有几种情况。点形称为雨露水,“川”字形也称为水,“日”字形称为无源之水,走之旁称为野水,“一”形称为土寒化水。

五行的观念出现得很早,其成熟却在汉代。测字术的成熟相对晚一些,当在隋唐两宋时期。在宋人的记载中,己有将五行的部分理论借用于测字的例子。宋高宗绍兴年间,有熊从河里渡至临安城下,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说:“熊字分拆开来就是能火,城中应该小心火烛。”后来临安城果然发生火灾,焚烧官舍、民舍无数。在这里,为了附会五行理论,“熊”字被分拆成了“能火”二字。就一个字的整体而言,也有一套关于五行衰旺凶吉的理论。其立论的根据主要在于五行中每一特定元素的性质特点。如针对金来说,要方才能吉利,但是金太旺了则表明人心刚性急。对木来说,要求坚瘦有力,木才能繁荣,并且木本身还要正、直,否则主凶兆。对土而言,当然要肥厚才好,否则土薄也不是好兆头。就五行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也是以其本身的性质作为它们相互关系的依据。

测字术也吸收六神理论,称为“六神笔法”。青龙主喜事,白虎主丧灾,朱雀主官司,勾陈主留连,螣蛇主妖怪,玄武主盗贼。六神都静,万事咸安,若六神有动,就要发生不测之事。六神在测字中的运用,是文字崇拜的深层表现。六神分别是表示不同方位的星宿名称,与字的笔画部件显然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于测字的理论著作流传下来比较完整的是清初程省著的《测字秘牒》。程省概括了测字的方法,先要明五行、六神、八卦等,其次要察明阴阳消长、刚柔进退之理,然后冲口而出,稍加解释即成。测字本来没有固定的方法,事有各种不同的事,字有多种多样的字,所以测字法是变化不定的,但是没有一定的规则,也是不行的。测字十法为装头、接脚、穿心、包笼、破解、添笔、减笔、对关、摘字、观梅。字从太极出,各具首尾,如果所问之事与所写之字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像神龙不露首一样,就可以在字的上面添几笔,再进行拆解,这种测字方法称为装头测法。接脚测法是添笔在字的下面。穿心测法指字的左右不动,只是从中间穿入数笔。这三种测法就是加笔法。包笼测法指字的全体不动,而另外将它全体包围,又成一字。破解测法就是将字体分开,从中加入数笔。摘字测法是选择字中的某一部分来测字。观梅测法是以字的象形来判断吉凶。

程省还借用传统的造字方法,归纳出“心易六法”,即象形测法、会意测法、假借测法、谐声测法、指事测法、转注测法,和观梅测法一样,这六种方法也不拆开字形,而只就整个字去测吉凶,或象形,或会意,或假借。

《测字秘牒》花了很多篇幅去谈字的取格方法。所谓取格,就是一个字写出来之后,要用一句话来对它作出基本判定的方法。它的具体用法就是先详其五行生克,次观其六神动静,如果五行相生,六神安静,则取吉格断之,反之则取凶格。判语要求出经入史,每一句话要说得有文采,有典故。《测字秘牒》最后一部分是“至理测法”,汇录了程省本人经历过的一些测字实例。清初学者周亮工写过一部《字触》,记载了大量测字实例。

汉字除了表义,还有其它玄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