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教话题:孩子与简单生活

 紫色梧桐318 2016-05-01
尽可能少 

尽可能少或者几乎不带孩子经常去人声嘈杂的地方,过分的喧嚣和色彩过分强烈的霓虹灯对孩子一定没有好处,尽可能少让孩子看电视或接触电子产品,爱上阅读的孩子一定会从书本里学到的东西比电视上有价值得多,尽可能少让孩子成天生活在成人世界里,茶楼,会所,餐厅,娱乐场所等等不是孩子的乐园。 

幼儿与简单生活

南希.布兰宁

从春之谷LILIPOH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非常有感触。文章里的每句话都很值得回味。

如果我们让孩子远离生活的喧嚣,她那生来就容易满足的天性将变成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南希布兰宁
尽管简单生活这一话题已经开始出现在主流思想中,但是斯坦纳的教育理念早已对此有过全面的阐述。生活本身已足够复杂,成年人时常感觉被生活的快节奏、各种层次的刺激以及我们对于自己的期望催促向前。我们似乎本能的知道少即是多的道理。集中尽力做好较少的事情,而不是忙于应对太多的生活琐碎事务,这更能带给我们满足感。有意识地把事情做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简单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与手头的事情,因为分散我们注意力和意识的东西更少一些。

幼儿常常教给我们什么是简单。春日来临,让我们在脑海中描绘一处安静的花园,一个孩子正置身园中。她敞开胸怀在花园中漫游,接纳一切,她看到褐色的泥土中冒出来一朵幼小的花苞。她可能会蹲下来,专注地看着这朵小花,用指尖掸去上面的尘土,可能会将它从土里拨出来,闻一闻,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接下来,孩子可能会注意到附近的一条蠕虫或者瓢虫。同样地,在这个花园里,孩子会用她的感官来探寻这些小生物。她会花很多时间来与这些幼小的、生命的自然表达形式亲密交流。一个健康的年幼的孩子会打开她所有的感觉之门来观察微小的事物,细细品尝它们,并对自己经历过的这些感到满足。

为了让这些能力保留并且发展,有必要让孩子远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刺激。人们如果被太快、太吵、太亮、太大或者太多的东西所包围,那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一种后果是,因为感官的刺激太强烈以至于他自我封闭,对什么都视若无睹。他可能在受到某种惊吓后变得逃避现实。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是,由于习惯于受到强烈的刺激,孩子只能感受到更强烈更明亮更大声的刺激,孩子因此而寻求更强更频繁的刺激,因为其它的都已经无济于事。在这场感官之战中,较细微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我们知道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看到成年人烦扰的生活时,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教会我们的孩子为自己和未来的家庭创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华兹华斯说过:“孩子是成人之父”。如果我们让孩子远离生活的喧嚣,她那生来就容易满足的天性将变成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

区分什么是必要的,什么不是必要的,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生活技巧。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那么孩子就能发现微小的、精彩的事物,我们因此为他们长大成人后学会辨别什么是生活中必需的东西打下了基础,那是些安静的,细微的东西,而不是竭力去引人注意的东西。作为家长同时又是孩子的教育者,我们要想保护并鼓励这种能力。当我们为了孩子而简化自己的生活时,我们重又获得了孩提时期在草丛中观察一朵小花或者一只瓢虫的能力。体验“少即是多”的简单生活模式将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