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半夜钟 〔欧公以“夜半钟声到客船”为语病。〕①《南史》载“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为限。阮景仲为吴兴守,禁半夜钟。〔至唐诗人如于鹄、白乐天、温庭筠尤多言之,〕②今佛宫一夜鸣铃,俗谓之定夜钟。不知唐人所谓半夜钟者,景阳三更钟耶?今之定夜钟邪?然于义皆无害,文忠偶不考耳。(《丛话》前二十三、《诗林》二、《历代》五十一) 案:《永乐大典》引此条文字稍异,见附录。 ①《历代》无此语。 ②《历代》无此语。 二二、论晏殊词 晏叔原见蒲传正云:“先公平日小词虽多,未曾作妇人语也。“①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晏曰:“公谓年少为何语?”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年少②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③传正笑而悟。然如此语意自高雅尔。(《丛话》前二十六、诗林四) 案:赵与时云:“余按全篇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盖真相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①《诗林》引至此。 ②《宾退录》一“年少”作“所欢”,下同。 ③案此《浩歌行》中句。 二三、句 法 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昔尝问山谷;“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山谷云:“不①如‘千岩无人万壑静,十步回头五步坐’。”此专论句法,不论义理,盖七言诗四字三字作两节也。此句法出《黄庭经》,自“上有黄庭下关元”已下多此体。张平子《四愁诗》句句如此,雄健稳惬。至五言诗亦有三字二字作两节者。老杜云:“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肯别邪?定留人邪?山谷尤爱其深远闲雅,盖与上七言同。(《丛话》前四十一、《玉屑》三、《诗学指南》本《名贤诗旨》) ①《名贤诗旨》无此数字。 二四、杜诗高处 或问余:“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毕矣。’老杜之前,人固未有如老杜,后世安知无过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若咏落花,则语意皆尽,所以古人既未到,决知后人更无好语。如画马诗云:“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则曹将军能事与造化之功,皆不可以有加矣。至其它吟咏人情,模写景物,皆如是也。老杜谢严武诗云:“雨映行宫辱赠诗。”山谷云:“只此‘雨映’两字,写出一时景物,此句便雅健。”余然后晓句中当无虚字。①〔后诵〕②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公③曰:“此词高绝。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欲改‘斜阳’作‘帘栊。’”余曰:“既言‘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公曰:“亭传虽未必有帘栊,有亦无害。”余曰:“此词本模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先生曰:“极难得好字,当徐思之。”然余因此晓句法不当重叠。(《丛话》前五十、《玉屑》三) 案: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云:“此句读之于理无碍。谢庄诗曰:‘夕天际晚气,轻霞澄暮阴’,一联之中三见晚意,尤为重叠。梁元帝诗:‘斜景落高春’,既言斜景,复言高春,岂不为赘?古人为诗正不如是之泥。观当时米元章所书此词,乃是‘杜鹃声里斜阳曙’,非‘暮’字也。得非避庙讳而改为‘暮’乎?”又黄潜《日损斋笔记》云:“宝祐间,外舅王君仲芳随宦至彬阳,亲见其石刻,乃‘杜鹃声里斜阳树’,一时传录者,以‘树’字与英宗庙讳同音,故易以‘暮’。盖其词一经元祐名公品题,虽有知者,莫敢改也。”二书均以“暮”为避讳所改。 ①《玉屑》引至此。 ②《玉屑》此为另一则,无此二字。 ③《玉屑》“公”作“东坡”。 二五、评诗病 友人称一士人诗云:“西出潼关客路迷,一胡芦酒一篇诗。胡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余曰:“唐人尤用意小诗,其命意与所叙述,初不减长篇,而促为四句,意正理尽,高简顿挫,所以难耳。故必有可书之事,如王摩诘云:‘西出阳关无故人’,故行者为可悲,而劝酒不得不饮,阳关之词不可不作。若客路迷,则潼关之东亦可矣,且潼关之西乃通衢,非有山林曲折,所谓迷者,果何谓邪?沈从中言‘蕙肴烝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必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太史公《淳于髡传》云:‘操一豚蹄洒一盂’。夫叙事犹尔,所谓一胡芦酒一篇诗,自有七言无此句法也。”或曰:“李白不云乎‘一杯一杯复一杯’?”余曰:“古者豪杰之士,高情远意一寓之酒,有所感发,虽意于饮而饮不能自已,则又饮至于三杯五斗醉倒而后已。是不云尔,则不能形容酒客妙处。夫李白意先立,故七字六相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此句才叠用一字,已觉其萎弱重复,若不胜其长矣。惟第三句若有意而语亦不工。陶渊明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矣。于是模写景物,则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吟咏情性,则曰‘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于是成篇古诗。犹下①看春山春尽,有何意味,而遽成诗乎?”闻者皆服。(《丛话》前五十四) ①疑有脱误。 二六、坡文工于命意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如《赵清献碑》,世间称治郡者日宽,立朝者日直,盖已大矣,则进于二者,又有说焉。故曰:“其于治郡,不专于宽,时出猛政,严而不残。”其在朝廷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病。①如吾家蜀公坚卧不起,人知其高,而不称其用。则为碑铭曰:“世皆谓公贵身贱名,孰知其功侔圣人之清”,然后知其有功于世也。又曰:“君实之用,出而时施,如彼水火,宁除渴饥。公虽不用,亦相其行。如彼山川,出云相望。”然后知其〔相为〕②表里,废一不可也。此皆非世人所能到者。平日得意〔到〕③处多如此。其源盖出于庄子。故其论刘伶、庄子、阮千里、阎立本,皆于世人意外,别出眼目,其平日取舍文意④〔亦〕多以此为法。⑤(《仕学规范》三十四、《鉴衡》二) 案:王正德《余师录》三许觊条引作《潛溪诗话》。《永乐大典》引此条,多出七百余字,见附录。 ①《余师录》“病”作“疾”。 ②《仕学规范》、《余师录》有“相为”二字。 ③《仕学规范》、《余师录》无“到”字。 ④《仕学规范》、《余师录》“意”作“章”。 ⑤《仕学规范》有“亦”字。《余师录》此句后有“晚年乃言之曰:词达而已;词至于达,则疑于不文,是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了然于心者,千万人而不一遇也。况能了然于心与口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二七、句法以一字为工 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浩然云:“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工在“澹”“滴”字。如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以一字补之,或曰疾,或曰落,或曰起,或曰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一过字为工也。如淮海小词云:“杜鹃声里斜阳暮”,东坡曰:“此词高妙,但既云斜阳,又云暮,则重出也。”余因此识作诗句法,不可重叠也。(《诗学指南》本《名贤诗旨》) 案:此则《论淮海词》与24条相类。 二八、长恨歌用事之误 白乐天《长恨歌》,工矣,而用事犹误。“峨眉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不行峨眉山也。当改云剑门山。“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生殿乃斋戒之所,非私语地也。华清宫自有飞霜殿,乃寝殿也。当改长生为飞霜,则尽矣。(《升庵诗选》七引作《范元宝诗话》) 二九、王称诗 案: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三云:“王称定观者,元符殿帅恩之子,有才学,好与元祐故家游,范元宝温《潜溪诗眼》中亦称其能诗。”又《永乐大典》引此条,全文见《附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