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读懂中国文化的五个“一”

 汉青的马甲 2016-05-01

“一”在中国文化中是个极端重要、甚至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在各种事情中追求圆满?因为圆满就是归“一”;为什么讲究团结?因为团结就是合“一”;为什么追求身心中和?因为中和就是得“一”……

既然“一”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如此重要,在这个“五一”,我们就来盘点下中国文化中最为根本和精髓的五个“一”。这五个一,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知,不能完全不懂。

道生一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道家,“一二三”是三个基本数字,也是最高深的数字哲学;“道生一”则是大道,标志着中国文化的高度。

从最平实的生活角度讲:“道生一”,父母生你一;“一生二”,你讨了老婆,或嫁丈夫,一个变两个;你们两个人又生一个孩子,“二生三”,两个变三个。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不定你还生五六个孩子呢!不过基本上三个。

但是“道”本身就是“一”,一就是道;所谓“太一”,太一就是道。“一”本身也是两个,正反两个;“一”是太极,“二”是阴阳,这就是《周易》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一体圆融就是太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易经》的伏羲先天八卦,只画三爻。后天的六十四卦,变成六爻,六是它的用。万物的变化有三,很多人都说这和辩证法相同,等于是“正、反、合”,由此产生了生生不息。

而生生不息、万象无尽,无不起始于“道生一”。

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是佛、道中一个极具神秘色彩、也极为深邃的概念。所谓“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在中国的数中,“九”是最大的,是终极。九九归一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从本初状态出发,又回到本初状态。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磐,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风水中当九数尽的时候自然回转一,也在表示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也在体现着这种哲学思想。在人的社会里,更缺不了这种“九九归一”的处世之道,这种思想是一种恒久和坚毅。

人最终的结果都一样,就是死亡。而到达这个最终去处的途径却大不一样,有的人大展风采、总有舞台,有的人却只能干坐板凳、总是观众,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有的人抱怨社会、有的人抱怨无伯乐等等,其实谁都怨不着,只能怨自己。

九九才能归一,在这个九九归一的路途上,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是在一四七上翻车,就是在三六九上翻船,或者连一都没走下去就不见了,没有智慧、没有修养、没有坚持,于是一辈子就这样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这样的人,又如何实现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终成正果”,重点在九九上,而不在后。接受这种人生思维,即使不能“终成正果”,至少也会比现在好。

四海一

“四海一”,背后是中国文化里国家社会的传统“大一统”观念,和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理想。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有一种理念,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始终贯穿其中,便是“大一统”思想。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

有学者称中国两千多年大一统思想的最大遗产,就是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大一统”理念是如此深地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以至于在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几千年历史中,尽管时常有事实上的分裂与内争,却没有人试图去怀疑这种必然的走势。

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思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确实存在。而且还在中国文明这个文化体系中,处于一种极其重要的位置。

至于孔子的“天下大同”理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整个中华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则是“仁”的最终归途。何谓“大同”?就是《礼记·礼运》里那四个沉甸甸的字——天下为公。

这个理想虽然遥远,却是那样值得期盼和奋斗。

纯一

汉代王充的《论衡·本性》中说:“初禀天然之姿,受纯壹之质,故生而兆见,善恶可察。”晋代干宝的《晋纪总论》中又说:“汉滨之女,守洁白之志;中林之士,有纯一之德。”

这些都告诉我们,“纯一”是一种天然的本性,和高洁的品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初心”和“纯粹”。

初心,就是“初学者的心”。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新的,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于是就可以用纯净的心去观察事物和问题。而长大之后,反而被各种观念所禁锢,抓不到事物的本质。

从另一个角度,初心就是开放的心,而不是封闭的心,是颗空的心,是颗随时准备好去接受的心。初学者对一切持敞开的态度,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可能性,老手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如果用杯子来比喻,那么初心就相当于一个空杯子,可以倒入白水、可乐或果汁,随时可以接受新的事物。

而一个葆有初心,按照初心去活着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一念间

“一念之间”,这是佛语,更是禅语,关系的是“觉悟”。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种种说法、开导,主要就是教人觉悟。迷与悟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念之间——“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

觉悟什么?觉悟到你和我不是两个,你和我是一体的。王阳明说:“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对于觉悟的人而言,众生不是心外的众生,世界不是心外的世界,宇宙万有和我都是一体的,宇宙万有都在我的心里。

释迦牟尼菩提树下证悟成佛,就是悟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悟到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能单独存在,悟到宇宙万有是彼此相互关系的存在。

当你迷的时候,无论走到那里,都觉不好,甚至天下之大,有时候竟无容身之处。但是如果你悟道的话,那真是“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所以,觉悟的人居住一处,就是居住在一切处,只要悟道,整个宇宙都是我们的。

迷悟之间差几许?只差那么一点。却是需要下多少功夫,才能够到达。

来源:儒风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