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升庵年表(五)

 TLB519 2016-05-01

    

倪宗新

1524   嘉靖三年  甲申 三十七岁

○ 正月,下桂萼疏,令礼部会群臣详议。

○ 二月,大学士杨廷和乞致仕,大礼议复起。先是上下廷臣集议大礼,礼部尚书汪俊等七十三人,宜考孝宗;其南京尚书乔宇、杨廉等,右侍郎何孟春等凡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阁臣议。有旨召张璁、桂萼、席书、霍韬入。

○ 四月,谕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建献皇帝庙于大内。汪俊、乔宇等力争之,不应去兴献号,不奉旨。张桂及上疏言:今日之礼,不在“皇”不“皇”,惟在“考”不“考”,霍韬请改孝宗为皇伯考,下部议。罢汪俊,以席书继之;编修邹守益,修撰吕楠并下狱。

○ 五月,罢大学士蒋冕,毛纪为首辅,吏部尚书石预机务。命迎献皇帝神主于安陆,建观德殿。

○ 七月十二日,世宗下诏去“本生”称兴献帝为“恭穆皇帝”,朝臣抗争不从。七月十五日,世宗召百官于左顺门,示以手敕,命将尊号“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更定为“圣母章圣皇太后”,但台谏府部数十人仍不服从。

○ 十二月,起致仕大学士杨一清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

  正月十九日,父亲杨廷和以衰病益深,上奏陈情,乞恩致仕。世宗有旨,卿正宜恭天,辅朕协力,赞襄郊礼之成,交庆不赴,君臣会达,岂可避哉。因公行之事,故具章辞所请不准。

  二月,升庵以草书诗寄章丘李开先,李开先有《立春席上喜得方城杨状元书》诗纪其事。

  二月二十一日,杨廷和以议礼不合,累疏乞休,语露不平,又以谏织造忤旨,力求去,有诏勉留。父亲杨廷和复上奏陈情,乞恩放归田里。世宗有旨,卿内阁首辅,密务重臣,故引疾据卧,因政里相关,连章具辞,准致仕还乡。令有司月给米六石,岁拨人夫八名应用。时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父亲杨廷和既去,而“大礼议”复起。

  二月二十二日,父亲杨廷和节奉圣旨:“准致仕还乡。”拜受之余,父亲杨廷和即具本谢恩。

  二月二十五日,升庵书《跋离骚》。此帖今由个人收藏。

  约二月下旬,父亲杨廷和节奉圣旨:“廷和既准辞封爵,照前旨荫一子做锦衣卫指挥史,世袭。”父亲杨廷和拜受之余,即具奏谢恩。

  是春,升庵弟杨恒迁大理右寺副。

  六月,升庵偕同列三十六人上《乞赐罢归疏》,疏言:“臣等与(桂)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辈所言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之同列,愿赐罢归。”世宗怒曰:“朝廷储才处之史馆、宜勉修职业涵养德性,以需异日之用。升庵不能安分,率众求去,张衍庆等同声附和,轻肆殊甚,姑夺慎俸两月,衍庆等一月。”自是而大礼之讼兴,伏门之狱起矣。

  七月十五日,朝会集议。张璁以欺罔十三事折廷臣,吏部何孟春一一难之,群情汹汹。罢朝,孟春率百官力争。升庵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张翀、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遂留群臣于金水桥南,谓今日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尚书何孟春、金献民,大理少卿徐文华复相号召,礼部右侍郎朱希周亦奔请阁臣赴,于是九卿、翰林、给事中、御史、诸司郎官、六部大理等二百二十九人,诣左顺门候旨,自辰至午不退。世宗在文华殿,命执台谏府部为首者,学士丰熙、六科给事中张翀、十三道御史余翱等八人,诏下狱讯。修撰升庵、检讨王元正撼门大哭,群臣皆哭。逮五品以下员外郎马理、修撰升庵等一百三十四人狱讯,四品以上孟春等八十六人待罪。

  七月十七日,升庵第一次被廷杖。以丰熙等八人充戍,杖五品以下员外郎马理、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王思、王相、毛玉等十六人杖后创卒。毛纪请宥伏阙诸臣,世宗责其结朋为奸,致仕。

  七月二十七日,升庵第二次被廷杖。越数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纠众伏哭,乃慎等七人倡之也。”世宗大怒,诏锦衣卫曰:“升庵辈倡率叫哭,欺慢君上,震惊阙廷,大肆悖逆,其各杖于廷。”纠众伏哭者七人:修撰升庵、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升庵等前已被杖,升庵杖而复苏,几至毙命。

  七月,升庵挚友文徵明适因跌伤左臂请假,未入朝,得以幸免卷入此次议礼。议礼之争,文徵明站在杨廷和、升庵一边,主张“礼”与“孝”应兼顾,但“孝”不能违“礼”。

  七月,大礼既定。世宗责何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时年三十七。

  七月末,升庵第六次出京,由其夫人黄峨伴行,船由潞河而南行,值先年被革挟怨诸人,募恶少随以伺害,升庵知而备之,至临清,始散去。升庵一行溯江西上至江陵,历湘黔入滇。赴滇途中有《答彭子冲》、《南窜始发京》、《沛县守风》、《沅江曲》、《夜郎曲》、《戎旅赋》等诗词纪其事,写其离别、行旅之苦。

  八月十六日,父亲杨廷和作《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曲,叮嘱升庵、杨悙谨言慎行。

  约十月,夫人黄峨率仆人护送升庵抵江陵驿,升庵有《江陵别内》、《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诗曲纪其事。至此,升庵则登陆南行,黄峨乃孤舟归蜀。

  是年,升庵应李璧之请,撰《剑州志序》。

  乔 宇(希大)殁,年六十八。

○ 王 鏊(济之)殁,年七十五。

  毛 玉(国珍)殁,年六十一。

    思(宜学)殁,年四十四。

1525   嘉靖四年  乙酉 三十八岁

○ 三月,云南府巡按御史郭楠、巡抚江西都御使陈洪漠、御使王懋等,皆乞赦议礼诸臣,杖死者赐优恤云云。帝大怒,遣缇骑逮治,下镇抚狱掠治,复廷杖之,削其籍。

○ 五月,庙祀再改。作世庙,祀献皇帝。

○ 十二月,《大礼集议》成。席书加太子太保,张璁进参事兼翰林学士。

  正月初一,升庵从镇远到新添,途中阴雨连绵。至新添适逢春节,又遇天晴,有《乙酉元日新添馆中喜晴》诗纪其事。

  正月十五日,升庵经威清抵达平坝。适逢元宵节,升庵有《踏沙行·贵州尾洒驿元夕》词纪其事。

  正月下旬,升庵经普定、安庄、查亭、白水、关索岭、盘江、普安到达黔滇分界处,月末进入云南。经交水、马龙、杨林、板桥抵达昆明县。途中有《关岭曲》、《关索庙》、《盘江渡》、《盘江河》诸诗纪其事。

  二月,升庵抵达昆明,羸惫特甚。因巡抚黄衷催促且甚,升庵未及医药,又强撑病体,经安宁、楚雄、云南驿、西岭、龙尾关、漾濞、永平,冒险抵永昌,几不能起。途中有《白崖》、《兰津桥》、《军次书感》诸诗纪其事。

  二月中旬,升庵至永昌,名隶军籍。时知府严时泰颇加优遇,升庵充军中文书,营中将校亦常与其同饮共游,有《伏枕行赠严应阶》诗纪其事。

  二月下旬,升庵至永昌之时,其父亲杨廷和挚友张志淳已退居在乡。升庵得拜先生堂下,所益弘多。又与张含于酒筵中,谈论朝政而作有《答张禺山二首》诗纪其事。

  三月,升庵自永昌移居安宁养病。云南巡按郭楠、清戎江良材与永昌知府严时泰极为存护,特修葺云峰书院供升庵居住。安宁州太守王白庵又建遥岑楼,供升庵居住和讲学。其父杨廷和闻讯,作《留遥岑楼寄王白庵太守》诗,有“寄谢安宁贤太守,遥岑新建慰吾儿”之句。

  三月,巡按郭楠驰疏论救“议礼”升庵诸臣,世宗恶之,郭楠下狱为民。御史王懋亦上言论救,帝亦怒,遂逮治削籍。

  是春,友人缪惟钦、胡廷禄过访安宁,升庵有《二湖行送缪惟钦北上礼部》诗纪其事。

  五月,江西巡按陈洪谟上疏,乞赦“议礼”升庵诸臣,疏入,不省。

  九月,致仕刑部尚书林浚上疏,乞收用“议礼”升庵诸臣,停止廷杖之法。林浚卒一年,以《明伦大典》成,追论林浚附和杨廷和削官。

  九月,升庵作《鹧鸪天·乙酉九日》词,有“早岁辞家赋《远游》,东西南北任萍浮”之句。

  是年,升庵建升庵书院、洗墨池于安宁城北。

  是年,升庵与安宁碧玉泉结缘甚厚,常至温泉沐浴,疗治杖伤,有《温泉》、《安宁温泉诗》纪其事。

  是年,升庵在安宁碧玉泉题书“天下第一汤”匾额,又书“此处不可不饮”镌于温泉崖壁。自此,“天下第一汤”名冠滇云。

  是年,升庵撰《宋宜人铭》。

  是年,升庵寓安宁,自嘲如卧佛“退位”,作《卧佛》诗,有“菩萨叹退位,未尽区中情”之句。

  是年,升庵著《滇程记》一卷,详载江陵至永昌驿站里程,偶录见闻,皆所亲历。

  是年,升庵入滇不久,感其异候,乃记滇中天象自然而作《滇候记》,并序而书之。

  是年,升庵著《滇载记》一卷,载云南史事自远古传说以迄明初。

  是年,升庵为毛玉辑《诔忠录》。毛玉卒于“议礼”,升庵录其忠行以表彰之。

  是年,升庵行书唐张籍《逢贾岛》七言绝句。此诗轴今藏杨升庵博物馆。

  是年,升庵有函致姜时川,乞书亭名。此书札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是年,父亲杨廷和有函致姜立纲,谢其对升庵的关照。此书札今由美国程可庵氏收藏。

  是年,父亲杨廷和与叔父杨廷仪时相唱和,或与亲戚故人行田野,话桑麻为乐。又置义田于新都县城西北,以赡养族人之贫者。其纪纲家务,悉付其媳妇黄夫人。

  是年,四川绵州新建《宋张浚父子祠堂》告竣,父亲杨廷和应衡山侍御刘黻之请,撰《新建宋忠献张公父子祠堂记》,详记建祠始末。

  蓝 章(文绣)殁,年七十三。

    璧(白夫)殁。

  项元汴(子京)生。

1526   嘉靖五年  丙戌 三十九岁

  正月,吏部上疏请录用大礼建言诸臣,张璁、桂萼及科道皆请,报罢;陕西道御史张衮乞宥伏阙诸臣,部仪俄罢。

  五月,御史谢汝仪再言:“人才难得,若不及今赐环,恐岁月弥深,死亡踵至。” 御史乔珙亦以为言,并下其章于所司。以杨一清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师仍兼太子太傅,复入阁。亦上疏请宥诸臣,优诏褒答。

  正月,陕西道御史张衮、福建御史喻茂坚、尚书廖纪等上疏,请宥昔年“议礼”升庵诸臣,以光孝治。礼部复议,仍报罢。

  三月,升庵堂弟杨恂举进士。

  是春,兵备姜龙解官归,因民不忘治盗其绩,士君子识与不识,皆重惜之。应赵州同知吕希夷之请,升庵撰《兵备姜公去思记》以表彰之。

  四月,升庵行书诗翰二首。序云:“韵语二章,用致别意。首章述舆人之诵,次章则穷交之怀也。” 此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月,御史谢汝仪上疏,奏请宥丰熙、升庵等罪,谪之已足示罚,谓人才难得,若不及今赐环,恐岁月弥深,死亡踵至。御史乔珙亦以为言。

  六月,升庵惊闻父病,乞准第一次返蜀。匹马间道,疾驰十九日,从昭通古僰道返家省亲。途经乌蒙铺古僰道,有《乌蒙铺》诗纪其事。杨廷和见爱子归来,病竟痊愈。

  七月,升庵偕夫人黄峨同往云南戍所。途经板桥,有《于役江乡归经板桥》诗纪其事。

  九月,升庵强欲登高,携酒望故乡,有《江城子·丙戌九日》词纪其事。

  十月,镇守苏州总兵马永乞宥丰熙、升庵等罪,切责革任,回南京后府闲住。

  十一月至十二月,寻甸府建水县土司安铨、武定土司凤朝文变起,攻掠城堡,为患孔棘,滇中大震。升庵叹曰:“此吾效国之日也。”遂身穿戎服,率旅僮及步骑百余,往援木密所守御,入城与副使张峨谋固守之策,至叛军败退而复归会城,并有《寂夜》诗纪其事。

  是年,父亲杨廷和建新都文昌宫,邑举人徐敬修有记。

    健(希贤)殁,年九十四。

  祝允明(希哲)殁,年六十七。

  孙绍祖(远宗)殁,年四十二。

    究(全卿)殁,年六十九。

    襄(舜弼)殁,年四十三。

  王世贞(元美)生。

1527   嘉靖六年  丁亥 四十岁

  正月,录先年被遣诸臣,唯议礼者不与。

  二月,复召致仕大学士谢迁入阁。

  六月,桂萼上言:“故辅杨廷和,广植私党,蔽圣聪者六年。今次第斥逐,然遗奸犹在言路。”黜御史前后二十余人,台署为空。继而张璁去翰林院二十二人,翰苑为空。

  八月,侍郎桂萼、张璁,少詹事方献夫署三法司,借山西李福达案陷诸异己。

  十月,兵侍张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杨一清为首辅。

  二月,已故左给谏毛玉之子毛沂手集其父奏议卷,升庵读而悲之,为其撰《毛琢庵奏议序》。又为其撰《毛给谏玉遗像赞》。

  二月,张璁、桂萼指使锦衣卫百户王帮奇上书言哈密事,遂诬奏致仕大学士杨廷和、尚书彭泽,并及阁臣费宏、石,欲籍此兴大狱。世宗遂令费、石二人致仕;升庵弟、兵部主事杨惇罢斥为民,妹夫、修撰余承勋去职。

  六月,桂萼上言,杨廷和私党犹在言路。请科、道官互相纠劾。于是,储良材力诋公,指何孟春为奸党。储良材后竟复其官。

  八月十八日,升庵与苏子升、李公路公台、杨齐物访同乡曹太狂于迷渡,作《访太狂草堂》诗,有“蜀山归有约,策杖会相逢”之句。此诗刻石,今藏新都桂湖碑林。

  八月,父亲杨廷和著《杨文忠三录》梓行,并为文自序。太原乔宇亦为其撰《杨文忠之录序》。

  是年,山东巡抚向翀殁,父亲杨廷和为文铭其墓。

  是年,徐文华、程启充谪戍辽东,升庵有《寄徐用先、程以道》同题诗慰藉,遥寄相思。

  是年,朝廷遣官至云南采办珠宝玉石,百姓称之为“石祸”,升庵有《宝井篇》、张含有《宝石谣》诗纪其民生疾苦。

  席 书(元山)殁,年六十七。

    纪(廷陈)殁,年五十。

  梁 储(叔原)殁,年七十七。

  林 俊(待用)殁,年七十六。

    芬(国裳)殁,年四十四。

 李 贽(卓吾)生。

  张佳胤(肖甫)生。

1528   嘉靖七年  戊子 四十一岁

○ 六月,《明伦大典》成。以纂修功,加张璁少傅兼太子太傅,桂萼少保兼太子太傅,方献夫太子太保。余自阁臣杨一清等以下,升赏有差。

  正月,安宁州瘟疫流行,升庵徙居洱海城。疫息,乃居安宁云峰书院。兵部尚书伍文定偕黔国公沐绍勋、镇守太监杜唐至升庵住所问疾。时升庵左脚病,作《病中排闷》、《伏枕引赠严应阶》诸诗,有“半人嘲凿齿,一足笑虞夔”“慎也投荒今五年,朅来卧病左足偏”之句。

  是春,升庵由安宁至大理。途经楚雄府镇南州苴力桥,见垂柳一株,挥笔写下《垂柳篇》诗,有“从此沉沦万里身,可怜憔悴四经春”之句。

  是春,安凤之乱犹未平,升庵追思六年祸始以来诸事,作《恶氛行》诗,有“金碧山前恶氛起,虏马来饮滇海水”之句。

  三月,黜致仕尚书彭泽为民,升庵闻之,作《送大司马幸庵彭公致仕》诗,有“前贤出处真相似,雅志如公两不违”之句。

  四月,升庵著《石鼓文音释》重梓,永昌军民府知府严时泰为文题书其尾。

  六月,《明伦大典》成,诏定议礼诸臣罪,父亲杨廷和削籍为民。

  是秋,升庵病脚半废,时卧在床,有《秋日枕疾四首》、《病中排闷》诸诗纪其事。

  七月,以大礼成,追尊孝惠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尊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再定“议大礼”诸臣罪名。升庵闻之,知放赦无望,又重遭家难,有《即事》同题诗二首纪其事。

  八月,举人赵贞吉走谒故相杨廷和里第。父亲杨廷和称曰:“是社稷器也。”

  十月四日,升庵再访曹太狂于迷渡,书《跋访太狂草堂》诗。此跋刻石,今藏新都桂湖碑林。

  十月二十六日,升庵三访曹太狂于迷渡,《再〈跋访太狂草堂〉》诗。此跋刻石,今藏新都桂湖碑林。

  是年,成都金沙寺重修,升庵为文记之。

  是年,升庵初识李元阳,遂为金石交,以诗文相砥砺,郡人士咸师之。

  王守仁(伯安)殁,年五十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