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和高中,我们经常遇到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孩子有明显偏科,就喜欢理科,语文英语不好,怎么办?是让他把数学学好,用数学拉分,还是重点学语文英语,把弱科补上来?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我们考试的目标是为了分数,有人说化学学不好就算了,以后也用不到,其实,中高考范围内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用不到的,在这个前提下,对于中考来说,我们可以把问题只放到如何最大化取得分数这个简单的问题上来讨论。 那么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同样的时间,为了取得更高的总分,我们是提高弱科的分数更加有效率,还是提高强科的分数更加有效率? 对于学的好的科目,孩子肯定是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因为在强科上学习更轻松,更有成就感。作业能做出来,遇到难题也愿意思考一下;对于学的不好的科目,我们就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了。很多时候基本的题目不会做,总是有挫败感,甚至需要补一年前的知识。所以如果顺其自然,大部分孩子的情况都是强科越来越强,弱科越来越弱。 但是,对于提高成绩来说,每提高一分的投入曲线满足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从60分到70分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小于从90分到100分所要付出的努力。而在现行的中高考体制下,每个学科的1分的价值是均等的。举个例子,现在两个孩子都是数学90分,语文70分,为了提高10分,一个孩子选择数学从90分提高到100,而另一个孩子选择语文从70提高到80。如果努力程度相似的话,从70分提高到80分的效率一定是高于80分提高到90分的效率的。这个时间的投入更加划算。所以,花同样的时间,投入到弱科上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强科的价值。 学习方案最优解 优先把时间分配到弱科,同时在强科上保持最小时间投入。 这个方案虽然说起来很清楚,但是在执行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个方案实际上选择了一个过程最痛苦,但是结果最好的方案。有人说,现代社会应该是扬长避短,我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活的很好。这件事情在高考之后一定是对的,但是在考试上并非如此。 一个孩子因为某一科学的特别好而被特招录取的事情不少,但是请大家仔细想想,他们为了让这一科达到破格录取的程度,所付出的努力,其实远远大于把弱科补强所需要的努力。真正在一个方向上钻研最终取得成功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人,少之又少。就好像通过努力工作挣钱还是通过买彩票发家致富一样,的确周围有人通过彩票一夜致富,但是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可以普遍追求的。科学的提高成绩,是适用于大部分人的。 所以,提高成绩,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提高弱科成绩,虽然这个过程和继续提高强科相比更加辛苦。但是当我们真的这样做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之后,之前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不是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