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老人除了追着喂就是吓唬他,一顿饭2小时都吃不完,怎么办?”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饭桌上的那些事情。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吃饭是怎么样的,反正,我小时候挨的打骂都是因为吃饭引起的,我真的是一个超级讨厌的小孩!喂饭到11岁,追着喂饭、骗着喂饭、用糖果哄着喂饭、哭着喂饭,不被打才怪!痛定思痛,我决不能让儿子重蹈我的覆辙! 妈妈们,尤其是爷爷奶奶,盛在碗里的饭一定要让孩子吃完,好像多吃下这一口就能长一两肉似的,但孩子有时候就是不配合,也许是真的吃饱了,也许是坐不住了,也许是被好玩的吸引了,总之,这一口饭他就是不想吃。这时候,家长们就使出浑身解数,哄的、骗的、骂的、追的,就想把这一口饭塞进孩子的嘴里,原本愉快的就餐氛围瞬间降至冰点,孩子哭大人骂,或者孩子哭大人哄。说不好听点,这顿饭算是白吃了,营养=消化+吸收,孩子这一哭闹直接就影响了他的消化,与其多这一口,不如由他自己决定吃多少。孩子吃饭慢、不爱吃、挑三拣四,这个时候妈妈就说了“快点吃,再不吃下午就不带你去公园玩了!”或者 “好好吃,要不然大老虎就出来了。”甚至说“别吃了、别吃了!吃的到处都是,饭都被你吃凉了。”孩子情绪瞬间dang到谷底,有些孩子也许会流眼泪,有些孩子也许受到恐吓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在他的记忆里,这些食物和不开心的情绪联系到了一起,吃饭和难过联系到了一起,这次他吃下了这些食物,那下次呢?我儿子犯这种毛病的时候,我一般先让自己冷静5秒钟(我可是急脾气),然后换上和蔼可亲的表情和语气问他:“宝宝吃饱了吗?你看,这顿饭你都吃凉了,不能再吃了,再吃肚子就要疼了,现在不吃了,你下去玩吧。”然后,我会特别狡猾的不给他提供任何零食,白开水除外。当他真饿的时候,抱着我大腿哭的时候,还需要狠狠心问他“宝宝,你是饿了吗?你看你中午不好好坐在餐椅上吃饭,没有吃饱就想玩,现在肚子好饿好饿的吧?”儿子继续哭啊哭,这个时候还需要狠狠心告诉他“宝宝,肚子饿好难受对不对,但是妈妈要5分钟才能做好饭,宝宝要等待忍耐5分钟。”孩子还是会继续哭,那就让他尝试一小会饥饿感吧,大约5分钟后拿出热好的饭菜给他。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知道我只有坐在餐椅上吃饱了才能玩。这不是比说些假大空的恐吓话来得更深刻嘛。这是我从前最常犯的毛病,明明孩子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吃的好好的,我聒噪的多嘴多舌“宝宝,吃完饭妈妈奖励你一个酸奶。”dang,我儿子听到酸奶两个字后再也不肯好好坐着吃饭了,“要吃酸奶、要吃酸奶。”“小白兔最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了,今天我们吃青菜,明天妈妈给你做胡萝卜好不好?”dang,我儿子顿时要“吃胡萝卜。”真恨我多嘴多舌呀!我这叫记忆唤醒吗?后来我学乖了,我在吃饭前先把选择题问好他,“宝宝,今天你想吃鸡肉还是吃虾仁呀?”“明天我们吃面疙瘩吗?还是想吃小米饭?”有了宝宝主动参与选择的食谱,他吃起来比较香,顺便还认识了丰富的蔬菜水果。下了早教课和别的家长一起叫了盒饭,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吃饭好,家长们总喜欢互相比较一下,而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你家孩子吃饭真好,都能坐着自己吃了,我们家的还要追着喂饭呢。”然后她家孩子吃一口跑了。“芹菜也吃啊,我们家这个不吃,就光吃肉,不爱吃这些个蔬菜。”然后她家孩子吃一口又跑了。“你看小弟弟自己用手抓着玉米吃的多好,你都不自己吃。”然后她家孩子吃一口又跑了。我看着她,都觉得累,赶紧鼓励我儿子说“儿子乖,自己好好吃哈,我们什么都喜欢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实,孩子不好的习惯说到底都是大人惯出来的,这个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变,而不是不分场合的宣扬孩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给他贴标签给他心里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顺理成章光明正大的了,家长首先应该改变这种消极的沟通。有种观点我特别认同,对待孩子一定要表扬鼓励和提要求相结合。不能一味的假大空的夸奖“宝贝真棒”、“宝贝真聪明”、“宝贝真好”,也不能一味的军事化命令“不许玩”“吃饭”“别瞎闹”。我们既要具体的肯定孩子的优点,也要合理的提出我们的要求,这才是现代化文明的平等思想嘛~本文为作者投稿,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