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掉成功学的鸡汤

 时间变成水 2016-05-02

现在是个鸡汤泛滥的年代。微博,微信上四处都是鸡汤的油腻。其实鸡汤的本质就是成功学。这门80年代由台湾引入的“学科”最早在企业培训里广泛应用。余世维,翟鸿燊、刘一秒这样的大师已经攻占了我国各大机场和书店,同时也出现了建立在这种理论上的牛B职业——传销。

倒掉成功学的鸡汤

为什么在中国成功学这么受欢迎,因为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讲道理,也喜欢听道理。什么家训、古书、圣贤本质上都是讲道理。但是我们以前道理讲的不够激情,不够狗血,不够直接。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大道理讲起来都和念经差不多,而成功学大师们能够把道理讲的和相声一样好听,瞬间颠覆了中国人的道理审美,就像四川的麻辣火锅瞬间攻占了大江南北一样。但是在本章开始我却要大家扔掉这些成功学,摒弃这些大道理,无论它讲的多么激情,对于我们务实的走向选择和实现未来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一些例子来让我们明白,那些成功学的鸡汤为什么喝着香但是没营养。

成功学误导一:将成功定义为赚钱,鼓吹“人因为追求成功而成功”

在几乎所有的心灵鸡汤和传销课堂里,对追求成功的欲望煽动都是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他们会用纳粹的军歌《闪电部队在前进》作为入场的音乐提升你的荷尔蒙分泌,他们所说的成功就是世俗上的名利成功,说通俗一些就是赚钱。翻开那些成功学的传记,去分析他们举例的成功人士,你会发现80%是有钱人,动辄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雷军马化腾;还有20%是有权人士,普京、曾国藩、唐太宗、拿破仑。他们很少去谈运动员,几乎不谈学者专家,更是从不眷顾那些平民英雄。因为通过这些例子,他们将听众们对名利的欲望包装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功梦想。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成功定义的多么高尚,不谈名利,而是我们要知道但凡以名利为目标的奋斗往往都带不来名利,而纵观那些名利双收的成功者,他们大都不以名利为目的,而以向社会创造价值和奉献价值为己任,名利都是伴随的副产品。无论你是否读过成功学,我们都要避免自己陷入这种被伟大梦想所包装的名利欲望之中去。

除了将成功名利化,成功学更加鼓吹决心、意志对于实现成功的决定性影响,而从来不谈具体如何实现成功的路径。他们不断给你灌输着一个观念:你没有成功是你决心不够,是你意志不强,是你脸皮不厚,你只有放下自己的胆怯、羞涩和尊严才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成功学大师清楚的知道前来听他们课程的人大都没有什么本事和技能,只有内心里浮躁的名利欲望,他们把这种浮躁的名利欲望包装成对于成功的意志和渴望,正好触动了这些人的痛点,于是乎一个个“幡然醒悟”,”捶胸顿足“。所有的成功学大师都在鼓吹销售岗位的重要性,无论是直销还是传销,因为只有销售这个岗位是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岗位门槛的。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想上清华北大和考上清华北大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关系,清华北大的通知书并不会因为你欲望和意念的多么强烈而寄给你,除了刻苦学习之外,你更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傲人的学习天赋。

总结起来,成功学鸡汤都在给我们描述一个充满名利味道的成功状态,给我们强调意志的重要性,但是却从不给我们实现它的具体路径。它告诉我们在我们世界的西面有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藏着凝结了人类所有智慧的七十二卷真经,你想要取到真经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和决心。但是它却没有告诉你你必须先找到一只猴子和一只猪,并且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不死,还要抵御女儿国的诱惑,百转千折之后才能够达到,而在此之前,早有无数的人死在这条路上了。在这个成功学泛滥的年代,空谈方向的人太多,指明道路的人太少。

成功学误导二:聚焦奇迹而忽略现实

在成功学的课堂和书本里,你听到和看到的都是这个社会之中最顶尖的那么几个名字。要不就是世界上最有钱的,要不就是世界上最有权的。成功学大师们通过对这些人看似深刻的分析来告诉大家,你怎样才能够成功。实际上这就如同一个彩票投注站的站长大放厥词的告诉彩民怎样分析能够买中下一注大奖一样。我们要知道那些人都是人类社会之中的奇迹,相比他们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来说,机遇对于他们的眷顾要重要的多。我们即便把马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去模仿也不可能再复制出来一个马云,甚至我们让马云再次回到过去他自己都不能保证还能获得同样的成功。所以这些被成功学聚焦的奇迹就像每星期开出的双色球大奖一样,看上去很耀眼,分析也可以很清晰,但是就是没法复制!

实际上所有的成功学在对人的价值要求上都是明显偏高的。中国文化要求我们都成为君子,要守“八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天将降大任”。即便是远在西方的拿破仑也发出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感慨,道理要求我们成为卓越,而世界带给我们的却总是平凡。

记得过年回老家和儿时伙伴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大家聊到儿时的梦想,有的像成为全球知名的军事家,有的想成为改变世界的政治家,也有的向成为千古流芳的科学家。实际上直到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还深信我能够做出贯通中西,改变世界的学术成就。我们每个人天生都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都有着塑造一个世界的信心和梦想,虽然在芸芸众生中,真正能够影响世界的只是极少数人,但年轻时我们都坚定的相信,我就是那个人!

所有能够被传颂的道理和名言都一定有它的基础和市场,而那些要求卓越的道理就是借用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这种心理。它让我们相信我们是特殊的,让我们相信我们凭借一种单纯的品质或者努力就能够成为伟大。它的好处是给了我们向上向前的力量,但是副作用就是梦总会醒,我们大多数人总有一天要去接受自己的平凡,而这种接受才是通向个人真正幸福生活的大门。

在中国,北京是所有怀有艺术梦想的青年的圣地,而艺术行业是明显的一个倒金字塔式资源分配的行业。知名的大牛腰缠万贯,名满天下,但是基层的艺术工作者大都落魄潦倒,并且通向知名的道路异常艰难,除了最为廉价的努力,还有这两个几乎不可凭借个人之力逾越的山峰,一个叫做天赋,一个叫做机遇。

由于我读书的地方离北京798很近,经常周末就和朋友去哪里逛逛,并在哪里认识了一个北漂的年轻画家。和那些能在地下通道唱歌出名的歌手来说,作画的人更为艰难,因为他们向社会和大众展现自己的平台很少。这个画家姓娄,来自甘肃的一个小县城。我们认识的也很偶然,是因为当时学校组织元旦晚会需要设计一些东西,我们在798玩的时候看到的他的设计广告,让他帮着画了几个演话剧的小背景,结算了几百元钱,之后就经常联系了。我们都叫他娄哥,当时他已经年近40了,在北京漂泊打拼了十多年,按他自己的话除了梦想之外从一无所有。

娄哥的很多同学早就转行了,有的去了广告公司,也有的去做了影视,但娄哥却在这里坚持着,和他聊的多了他说起过他坚持的原因,就是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他说等他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些苦难都是自己的磨练,他坚信他是有天赋的,只是在等待这个机会。在我离开了望京之后,798那里就没有再去过,从内心我希望娄哥能够实现他的艺术梦想,我们也知道在北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和娄哥一样为了一个梦想付出一切的人,虽然他们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成功,但是他们是可敬的。

在对梦想的坚持中有的是因为兴趣和价值,有的则是相信自己的不平凡,相信自己在经历了苦难磨练和煎熬的等待后能够获得成功。但是当你看过了每一个苦难的故事后你可能会发现,苦难带不来成功和幸福,苦难只能带来痛苦,之所以我们要以磨练的眼光去看待苦难,那是因为它已经避无可避。

在幸福的人生中只有1%的来自实现梦想的卓越,而99%则来自接受自己的平凡。翻开那么多的鸡汤著作,要么就是教给大家你怎么去伟大;或者就让你去云南丽江出家,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怎样去营造一个世俗中平凡美好的生活。一个追求伟大的社会留下的是遍地的焦虑和浮躁,我们要知道,之所以所有的道理都让我们去追求卓越和伟大,是因为这些道理的宣讲权利都被在现实中获得成功的人所把持,他们是凭借难得的机遇获得了卓越和伟大,并坚定的认为这种卓越和伟大仅仅来源于他自身的努力和品质,是可以复制的,并在各类的宣讲之中将这种意义转化为鸡血打进大众的脑海之中。

这个世界之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资格和机会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人生和体验。所以当舞台上成功的孔雀抖动它美丽的羽毛时,我们内心要知道,打多了鸡血的人生是会浮肿的,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努力成为自己的卓越者,如果懂得了这点, 我们就不会因为觉得自己失败而感慨自己的一生。

总结起来成功学聚焦偶然的伟大,而忽略普遍的现实。我们难以追求伟大,但是我们可以实现优秀。我们没有必要去索取那万众宠爱的光芒,我们要相信,相比伟大而言,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实现一个我们可以达到的事业的优秀和生活的幸福才是我们要花精力和时间去追求的。

鸡汤特点三:把复杂的成功过程异化为一两个简单的品质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句来自爱因斯坦的名言也已经成了所有成功学的必背公式。大家似乎有了一个共识:只要我们付出了足够的汗水和努力,我们就能成功,逻辑也无懈可击,成功的99%都搞定了,那1%还不是手到擒来。

记得我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听到班上的两个同学在比谁学习更刻苦。其中一个男生说我每天清晨6点起床,赶到食堂吃完早饭可以控制在6:20之内,之后上自习一直到中午12:30,再用半个小时解决午饭,之后从下午一点学习学习到晚上六点,半个小时解决晚饭之后再晚自习到十一点回寝室。他说这样算下来每个星期能学习110多个小时。另外那个女生算下来差不多每个星期也自习100多个小时。当时听完我背后立刻出现了一阵凉意,觉得自己真是在浪费人生。

工作之后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经常有同事在微信圈子里晚上十二点发个图片和状态”每天都和夜晚的路灯为伴,却一直没注意到它的美。”或者凌晨两点发个憔悴的自拍“刚把手头的表格弄完,明天六点向宣传现场进发,青春,加油!”。每当这时我都觉得老板没解雇我真是他的仁慈。

但是最终我们却发现努力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却很少。班上就业最好的同学大都不是学习最用功的,而单位里晋升最快的同事,也不是加班最多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成功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努力,而是一个系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好达到结果的能力。而想要达到我们希望的结果,我们需要的远比努力要多,机遇,资源,时间,思考,人脉等等,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在这些关于成功的道理中,却把成功简化了,让我们觉得: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只要有某种伟大的品质就能成功

.............

归根结底作为听众的社会大众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一个复杂的成功理论,他们更喜欢将世界和成功简化,这样就会造成成功离我很近的错觉;而作为成功的宣讲者,那些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他们也很少能解读出自己成功的所有,他们只将自己在追逐成功过程中感受最深刻的那一点说出来,而感受最深的无非就是自己每天所经历的坚持和努力。

我之前的一个学生父亲是政府某部门的高官,这个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了自己创业,他的确没用家里的钱,自己也很努力和聪明,不到30岁他就已经有了自己年入千万的公司。他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个认识并没有错,虽然他公司初期最重要的客户都是父亲的关系介绍的,但是他永远不会说或者根本不会认为这是自己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借用雷军的风与猪的例子,站在风口飞起来的猪一定认为飞翔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而不会到处去说为什么会吹来这股强风。

总结起来,成功学的鸡汤都是将世界和成功简单化,它们不是为了更好地去诠释如何成功的要素,而是根据大众的口味来“设计”自己的成功课程。他们将成功这个复杂的行为和选择系统简化成一两个通俗的,大众喜欢的简单词汇。“努力”、“坚持”、“勇敢”再通过宗教一样的蛊惑和宣讲,让每一个人觉得自己离成功很近而心血澎湃起来。

如同本节的题目所说的那样,对于每一个对自己为未来有渴望和憧憬的人,我希望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先倒掉那些油腻的成功学鸡汤,回归到理性和现实之中。真真切切的去定位自己的未来和实现自己的未来,而这也是本书希望带给大家的收获。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给大家以下两个承诺:

1.不谈大成,聚焦小成。不去试图分析哪些难以复制的伟大人物的案例,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我们怎样去选择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幸福,努力达到我们的优秀。大成之人组成了社会的顶尖阶层,小成之人组成了社会的精英群体。也许大成的境界我们一生无缘体会,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正确的选择,在有生之年成为社会之中的小成之人,跻身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精英阶层,通过自己的进步来让社会和国家进步。我们谈论的都是指这种小成的未来,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未来。

2.不去空谈道理,而是具体给出实现我们目标的路径。我会让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要达到我们的目标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具体该如何实现。我会告诉大家你如何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如何在体制内获得晋升;如何再企业里快速发展。想实现这些你该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那些是你能够决定的而那些是你所不能够决定的。只有看清路径和自我,我们才能更加坦然,不为了虚妄过高的目标而懊悔。

本文节选自李曼卿著作--《我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未来》,经作者@李曼卿授权发表,并经河南华图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