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雅荷淡香 2016-05-02
 

Good fun边框



古典书城




『中式生活





酒狂 李家祥 - 古楚琴韵 一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国人饮酒,历史悠远,发明者已无法稽考,无论是哪一种传说,酒诞生的瞬间,都是一次偶然性的产物。






但酒从诞生那一刻,便弥漫到了华夏之族的血液中,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无酒不人生。


喜庆筵席、亲朋往来、逢年过节、日常家宴,都要推杯换盏。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饮酒已不仅仅是口腹之乐,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我国最古老的酒为黄酒,商周时期已大量酿造。


以米、粟为原料,加曲发酵,压榨而后出,因其颜色黄亮而得名。


黄酒性醇和,酒精度低,著名的有绍兴花雕、福建老酒、山东即墨老酒等。








到一千年多前的唐宋之际,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白酒特点是无色透明,醇香浓郁。著名的有汾酒、茅台、五粮液等。







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酒与文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人的血液中,无不流淌着酒的慷慨,酒的豪放,酒的清愁,酒的感伤。


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






斗酒诗百篇的“酒仙”李白,性豪业嗜酒的杜甫,还有苏轼、白居易、李清照等等个个都是海量。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旷达,“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潇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黯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雅致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哀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豪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苍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狂傲


如果把诗词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






文人饮酒还特别讲究饮的过程,饮的礼仪,于是便有了花样百出的行酒令,


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


于是,酒宴始终,便充溢着绵绵的书卷气和文化味。







酒胡传筹行酒令,觥筹交错话沧桑。觥筹交错中,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


永和九上巳日,兰亭“曲水流觞”引为千古佳话。


有了文人的参与,饮酒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无限风光。






饮酒须持器,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不同品种的酒配上与之相适的杯子才能让酒的品相与味道发挥到极致。


“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若无佳器,徒然糟蹋了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饮葡萄酒,当然要用夜光杯了。


“玉碗盛来琥珀光”,汾酒本就香醇,再以玉盏增色,岂不美哉?


梨花酒则要以翡翠杯盛之,有诗云:“青旗沽酒衬梨花”,翡翠杯衬梨花酒愈发清丽。








酒如美人,必须是不做作的。没有什么假的东西浮在外面,原初而自然,仅仅用一双眼睛就能吸引人走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仅仅一个香味,一个口感,就能说明其一切。






中国的酒,与友,与自己,都是一种最佳的介质,更是具备独立人格之物。


喜欢酒的人,就有自己喜欢的方式。他们往往在意的,是一种回归。要的,无非是一个本来的面目。求的,是事物本质和纯粹心灵之间的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