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运的方法(六)(2006-05-30 21:09:43)
积善之方
一、积善之家有馀庆
古时有一妇人颜氏,把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只打听其祖先是否积有大德,而不管孔家是否富有,她认为只要祖上积有大德,其子孙必然会出人头地。
孔子也称赞舜之大孝说:“舜必能流芳千古,子孙兴旺”。上述之论,确是言之有理。
再证之以往事:福建公卿杨荣,其祖上世代以摆渡为生,每当暴雨成灾,冲毁民居时,总有人畜货物顺流而下,别的船只总是相争捞取货物,只有杨荣先祖以救人为要,货物一概不取,乡里的人都笑他愚笨,到了杨荣父亲出生时,杨家便渐渐富裕。
有一天,一位道人到杨家说:“你祖积有阴德,子孙必当享受荣华富贵,某地龙穴可筑祖坟。”于是就依言作得今人所说“白兔坟”。后来生了杨荣,年幼就登科,位至三公,并得皇上加封祖父官号。至今子孙还是荣华不衰,尽多贤达之士。
二、恻隐之心人皆有
鄞县人杨自惩,起初当县吏,心地忠厚,为人公正。有一次县长处罚一犯人,打得血流满面,而还不息怒。他就跪地为犯人求情,请县长息怒宽恕。县长说:“此人犯法违反常理,怎能叫人不怒”。他叩头说:“为政失道,百姓涣散已久,他们不懂得法律常情,只要能问出案情就好了,这种事破了案都不能高兴,怎么可以发怒呢?”县长因此才息怒。
自惩家境贫穷,又廉洁自持,从不收受别人财物。碰到了犯人缺粮时,也都尽力救济,即使自己挨饿也在所不惜,至诚持善从不间断。
后来生有二子,长子名守陈,次子名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郞,长孙也作到刑部侍郞,次孙也作到四川廉宪,都是出了名的官职,其后裔也都兴旺不衰,官运亨通。
三、上天有好生之德
明朝英宗时期,福建猖乱,百姓从贼者很多,朝廷派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恐滥杀无辜,因此先设法取得贼党名册,凡没有参加匪党组织的人,即暗中给予白布及小旗,教他们在官兵进城时,插旗于门首,并警戒士兵不得滥杀无辜,因此救了万人的性命。后来谢之子孙有中状元、当宰相、中探花等……满门得享富贵。
又厦门有林姓人士,母亲乐善好施,常作馒头供应穷人,凡索取者都照数施舍。有一道人,每次索取六七个,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母亲也照给无误,而从未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道人知其诚心救人,就对她说:“我吃你的馒头三年,无以为报,特地前来告诉你,屋后有一好地可建造祖坟,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数目。”
后依言点葬,初代即有九人登科,世代从此不断出贵,福建至今还有“无林不开榜”的譬喻。
还有冯琢庵太史之父,冬天清明到学堂时,路上遇到了一个人,倒在雪地中已快冻僵,就即刻脱下自己的皮袍给他穿上,并扶其回家救治。当晚就在梦中得到神灵的指点说:“你救人一命,出于至诚,吾派宋朝名将韩琦作你的儿子。”而后生下了琢庵,就取外号为琦,以作纪念。
四、心地光明鬼神惊
台州应尚书,壮年时住在山中读书。夜间常听到有鬼怪作祟叫闹,但他都不害怕。有一天,他听到了鬼在谈话说:“某妇人因其夫外出,很久未见归来,她翁姑以为儿子死了,逼其改嫁,明天晚上会来自缢,我从此有人代替,可以转世投生了。“
应尚书听到了此语,就即刻卖掉了田地,得银四两,并假造了一张其夫的书信,一并寄到了她家。
她母亲发现了笔迹不同,有点怀疑,但继之一想:“书信就算假,银子总没有平白送人的道理吧?我想孩子一定平安无事才对。”因此也就不再逼她媳妇改嫁。后来她的夫婿总算回来团圆。
应尚书后来又听到了鬼说:“本来有人来代替,却被那位秀才破坏了此事。”另鬼说:“那你就找他算帐啊!”鬼说:“不行,天帝以此人心地善良,早已命他为将来阴间尚书,吾怎么能害得了他。”
应公从此更加努力,日日行善,积德甚多,碰到了饥荒,必捐献粮食救灾。遇到了旁人有急难,都尽力给予协助。碰到了不如意,也只逆来顺受,反躬自省而不怨天尤人。至今其子孙为官享福者、比比皆是。
还有常熟县人徐凤竹,其父颇为富有,凡是碰到了饥荒,总是献捐粮食以赈灾救贫。有一次就听到鬼唱歌说:“千不骗、万不骗,徐家秀才作到了举人郞。”连续几天唱个不停。
此年徐凤竹果断中了举人。他父亲因此也就更努力积德行善,从不弛怠,举凡修桥补路,照顾过路的旅客僧人,凡有益大众之事,无不尽心尽力。
后来又听鬼神唱歌说:“千不骗,万不骗,徐家举人直作到都堂。”后来徐凤竹果然作到了两浙巡抚。
五、平冤减刑合天心
嘉兴屠康喜,初为刑部主事,常往狱中探查案情,遇有无辜冤狱之人,即签报案情给主审官,待开庭时,主审官依此案情审问,无辜之犯人都表心服,因而无罪释放者有十几人。一时百姓都说尚书廉明公正,而屠公却从不居功。
屠公又再上书陈情曰:“辖治之下,四海之广,百姓众多,必有许多冤狱之民,应该每五年派一减刑官,详加调查以平冤狱。”皇上准其所奏,屠公也被派为减刑官之一员。有一天晚上,屠公梦见了神灵指点说:“你命中本应无子,今减刑之事,正合天心,天帝特赐你三子,并都享高官厚禄。
过了不久,夫人就怀孕,后来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名叫应埙、应坤、应竣,都是当了大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