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手机 拍下新生儿宝宝的大便 上传到“大便探色器” 即可通过软件识别异常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 自主设计 拥有标准化制作的婴儿大便色卡 根据家长上传的大便颜色的饱和度值进行客观判断 为什么要用这款软件来辅助筛查呢? 重口味的照片搁后 先来科普一下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最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之一,是儿童肝移植最常见的病因。 该病患儿的胆道系统在出生后逐渐闭塞,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所以宝宝会出现严重的黄疸,导致肝脏迅速硬化。 患儿大多在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尿色加深,因为大便里没有胆汁,所以大便颜色会变浅,这是胆道闭锁早期最重要的特征。 若不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多于1岁内出现肝功能衰竭。 新生儿黄疸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后,生后2-4天达到高峰,并在两周内消失(早产儿可持续3周),此外,除皮肤发黄外不存在尿色持续加深和大便颜色变浅的情况,且皮肤发黄一般局限在头部,腹部和足底等部位一般不发黄。 与这些情况不符的黄疸即应认为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家长经常因为对“生理性黄疸”存在错误认识而延误了病理性黄疸的就诊时机。 对于存在黄疸的新生儿,需要警惕的是大便颜色“变浅”。 正常新生儿大便是深黄色、棕色或者绿色。胆汁排泄受阻时,大便颜色变成淡黄色甚至白色。 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胆道闭锁孩子的大便不是“白色”的,而是淡黄色,所以只要大便持续“变浅”,就应该警惕胆道闭锁的可能。 为什么要对胆道闭锁进行筛查? 胆道闭锁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日龄密切相关。手术最好在60天之前进行,日龄超过90天后,效果明显变差。 目前我国胆道闭锁患儿就诊和手术时间普遍较晚,仅有少部分患儿在60天前接受手术。 大便颜色变浅是胆道闭锁最重要的早期表现,通过检查大便颜色可以发现胆道闭锁的可疑病例。 2015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与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上海市胆道闭锁筛查项目,对4家产科医院出生的所有活婴进行筛查。 截至2015年10月,总共筛查新生儿38178名,发现6名胆道闭锁患儿,手术时间明显提前。 该项目是大陆最早开展的胆道闭锁筛查项目,其经验有望向其他地区推广,造福更多的胆道闭锁患儿。 没错!“新生儿大便探色器”是国际上第二个胆道闭锁大便颜色检查软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它不仅可以帮助家长识别异常的大便颜色,家长还可以通过软件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胆道闭锁筛查小组直接取得联系,得到及时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儿科医院胆道闭锁诊治中心提醒: 如果新生儿家长发现宝宝存在“病理性黄疸”时,强烈建议使用软件检查大便颜色,并与诊治中心取得联系,尽早诊断或者排除胆道闭锁。 其他新生儿家长也可以使用该软件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相关知识,并在“黄疸自查”功能中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黄疸”。 莫急莫急,福利马上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