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虹72 2016-05-02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接新年,世界各地庆祝形式多样。如英国人争着打井水,法国人痛饮香槟等。不过,以音乐会、演唱会、烟花表演来庆祝新年更为艺术。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每年11日,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俗称阴历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晋书》)。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更为明确的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以来,每逢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元会祝贺,规模宏大而隆重,唐宋因袭此风尚。古人们用诗文记录了元旦贺岁的场景。如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唐代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唐代卢纶《元代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唐代杨巨源《元日含元殿》),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晋代辛兰《元正》)。

在民间,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日》),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清代张维屏《新雷》),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这些诗文写出了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

古人用贴春联祝贺新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古诗中多有记载: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宋代伯仁《岁旦》)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明代陈献章《元旦试笔》)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清代孔尚任《甲午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元日》)。众多春联中,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最能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福。

时光流逝,到了现代,党派、报刊在元旦发表贺词成为庆祝新年的特色。国家领导人发表新年贺词,《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献词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庆祝新年的独特形式。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三年的新年贺词由总结创造的辉煌业绩,到渐渐增加灾难事故的内容,内容更接地气,情感更坦诚,用语也与时俱进。蛮拼的”“点赞”“朋友圈”“命运共同体等热词进入贺词里,真切耐读可亲!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民众们开始用贺卡、短信等方式互致祝福,学校单位公司开联欢会迎接新年,各种报刊杂志刊登新年寄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许多大中小学校长也会发篇新年献词,寄语学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个人也有赋诗写文的,憧憬未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寒冬时节,人们迎接新年,尽管万物凋落,大地沉寂,但冰封万里的大自然却悄悄地孕育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所以无论是贺词、献词,还是短信、祝福,都是在祈盼展望美好幸福的明天。国家祈求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众祈盼福禄寿喜,清明安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新旧交替的时刻,我们不能不深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请不要心为形役,为物所奴,不要执著于权位金钱美色,而庸庸碌碌,熙熙攘攘,醉生梦死。我们要的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的是道德修养、法治素质、精神境界;要的是内观自省、信念尊严、敬畏自然、尊重规律。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让我们记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澡雪精神,因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