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中的解题技巧?

 ncxin 2016-05-02




来源 | 福建高考(ID:fjgkedu)

特约讲师 | 陈琳

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




        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考题中,考生最头疼的可能是嵌入式衔接。嵌入式衔接是我们自己的说法,准确的说,这题属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这一考点。对这种题目做题有三类切入角度。


        一、从逻辑关系切入


        这种是最常见的考察方式,应对这种方式,要注意给出语段里有没有表示逻辑的词语,比如后文出现“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然后在前面有一个空格让你填写,这个空格很可能要填“什么什么有两种属性”,这样才能和后文构成总分关系。


        逻辑关系有很多种,除了总分,还有并列,递进、转折。下面我们看例子: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什么是“乡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说它“深切”,是因为乡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像,不知不觉就会涌上心头——“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是因为思念不得,又难以割舍,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乡愁,包含着对家乡故物、故人的思念。故物、故人,不仅仅是孤零零的物和人,。故乡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剪纸年画、民间小调,特别是节日、庆典、歌谣、戏曲,都是游子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例子里的第三个空格,前文有一个“不仅仅”,要我们填的内容一定是“还”或者“更”,这是逻辑,然后还要注意“不仅仅”后面有一个“是”,所以我们在第三局也要表达成“还是”或者“更是”,这样句式才会对应,关联词带的内容要从文化的角度写,才能与前文的“物和人” 形成对照,如果考生概括不到“文化”的层面,没关系,根据后文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剪纸年画、民间小调,特别是节日、庆典、歌谣、戏曲,”归纳成“精神”,虽然没有“文化”那么准确,也算是理解了语段的层次。

    

        二、从修辞手法切入

    

        如果所给语段用了修辞,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和排比,考生要善于利用这种修辞特有的东西,来补写句子。比如上述例子的第一个空,这个空的前文是一个比喻,要我们填的空还给出“像”,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提示了,要我们再写一个喻体。应该来说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明白出题者的意图,接下来,就要细读文本,发现前面的“说它深切,是因为”这个地方反而是难点,因为考生会注意到本体和喻体,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往往被忽略了,所以第一个空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它要求考生写出的喻体要能体现乡愁与你所写出的喻体的相似性是“深切”。

    

        三、从内容归纳的角度切入

    

        上述例子的第二个空首先考察的是逻辑,因为后文有一个“是因为”,所以第二个空要填“之所以”,这不难,难在“之所以”后面带的内容,内容要从后文去提炼: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你看:后文说了那么多,反复出现的是什么,反复出现的是“泪”,“泪”是忧伤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它提炼出来,这个空就写完整了。

:学科网

    ]参考答案:①味道一样随处飘散 ②之所以忧伤 ③更是两者结合起来的文化



相关新闻

高级教师陈琳: 2016年福建省质检语文科分析及下一阶段复习建议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2016福建省质检复习指导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如何解答诗歌鉴赏题?(很实用)

语文高级教师陈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次要人物作用题失分原因解析!




    同学们,对语文还有什么知识点想问的,可以在底下评论告诉我们,我们帮你解决~


福建高校招生咨询统一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