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无为洪建国 2016-02-23

  


  


  来源 | 福建高考(ID:fjgkedu)


  特约讲师| 陈琳


  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琳


  阅读能力很强,不等于阅读得分能力很强。因为两者之间还需要经过考点要求、答题表述规范等等环节,阅读能力在这些环节中层层损耗,所以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读了很多书,领悟能力不错,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他在阅读方面的得分和一个语文素养薄弱的学生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应该从两者之间的环节着手,把阅读能力转化为阅读得分能力。首先,要把阅读的考点烂熟于心。可以先看看《2016考试说明》,下面我们以《2016考试说明》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为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充分熟悉考试说明的要求之后,我们的阅读方式应该有一个转变,从原来那种“原生态”的阅读,转变为“解剖刀”式的阅读。也就是说,当我们看一篇文学类文本的时候,是从作品结构、作品主题,表现手法、语句的丰富含意等方面,“切”进去看的,这种阅读的目的是非常强,而且是“多目的”的。


  这种“解剖刀”式的阅读,必然会逼着我们,边看边思考,而不是原来的“泛泛而读”。在思考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做好答题规范。答题规范要建立在强烈的读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是机械地背下来答题步骤,然后不管题目怎么问,都搬上去。要仔细读题,把题干的要求细致化,这点可以参考“解剖刀”式的阅读,读题也应该是“解剖刀”式的读题,把题目分解掉,看看题目问你什么?问你几个问题,你回答的内容是否针对题目作答,没有需要分点作答,分出的每一个点的内部,有没有先概括后分析,分析的语言是否扣住文本,还是只有术语架空文本。


  如果能把答题规范做好,那么得分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最后,我们又要回到整体感悟和深度发掘作品意蕴上。这个层面依然不是“原生态”的阅读。因为考点的最后一个层级是“探究”F。这是一个最高的层级,对考生的要求很高,类似于“功夫在诗外”这种感觉。也就是说,我们阅读一个文本,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际上是需要我们有大量深厚的底蕴来能发掘,而这种底蕴,不是在阅读这个文本本身的时候就有的,而是此前的大量的储备。所以假期是一个学习时间相对自由的空档,利用这个空档,把底蕴储备的多一点深厚一点,才能把最后一个层级完成好。最后一个层级,往往是放在最后一题,全国卷相应这题的分值是8分,是全卷最“贵”的分值。因此,把这点做好,很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