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山与赵氏孤儿

 老刘tdrhg 2016-05-02
   藏山,是盂县人的骄傲。从某种角度审视,藏山事实上有时甚至比盂县在外界的影响还要大。古往今来,人们到名山中去,大多以游览愉悦为其主要目的;但对藏山却有例外,更多的人藏山是抱着一种崇敬瞻仰的心绪进入藏山大门的。藏山四季的景色都很壮美,春夏秋冬均极具特色(太原道注:相关内容参见本站山西名胜)。然则,从历史上去考察,秋天瞻拜藏山则更具情趣。稍微翻翻古人对藏山的题咏,即不难发现,原来秋天的藏山能难予人更多更深的感受。明代人乔宇可能不止一次来过藏山。第一次他在《题藏山庙》诗中就留下了“仇犹遗墟秋草碧,盂于残黛晚霞红”的描写,第二次《游藏山》诗中仍然写的是“云屏半展雪峰翠,石鼎旋开霜叶红。”似乎已是深秋,白雪红叶,看似写景,实为抒情。他自己就已经表白说:“遥访名山晋鄙东,我来非是为观风。”傅山先生访藏山也是在秋天。当他走到藏山山口那座名为“七机岩”的地方时,他即不禁吟曰:“劳人寻幽山,青鞋破秋紫。”待到重九日那天,他更是吟写出了“落寞藏山客,凄凄白露天”与“沈绵期一豁,秋气重三台”这般秋情厚重的诗句。至于在其他来游藏山古代诗人的笔下,诸如“藏山迟雁过,一叶已先秋”和“古殿荒凉涧水东,薄云高义啸秋风”,以及“出关唯落,晓亦秋声”等等,那就更多了。

  盂县藏山,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屠岸贾追杀赵氏遗孤而程婴和公孙杵臼两义士舍身救孤的历史故事而闻名。自古民间传说此山即程婴藏匿赵武之处,但也有许多学者对此大不以为然。他们以为当时晋国都城在今晋南侯马、曲沃一带,程婴在屠岸贾追杀之中不太可能逃到近千华里以外的仇犹之地(今盂县在周时为古仇犹国地),所以,这些学者就认为后来藏山的出现,大不了属于汉魏以后一些无聊文人们弄出的把戏。但我却不这样认为。程婴藏孤之地固然不可能远至今日盂县,然而盂县藏山对程婴和赵武的祭祀也绝不会仅是因为汉魏以后文人们凭空编出的把戏。韩、魏、赵三家分晋之后,今天的晋东北地区,特别是盂县、定襄一带曾是赵国控制的核心地域,祖宗祭祀又是商周以后最重要的大事,所以我以为,盂县藏山的祭祀程婴与赵武,至少不应晚于武灵王登位(公元前325年)前后。直至现当代,盂县地面上还保存九座祭祀赵武(即那位赵氏孤儿)的庙宇,这里的今人仍然像古人一样将赵武称为“大王”,将赵武庙称作“大王庙”。这种称谓习俗,无疑即应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世人皆知,燕赵之地自古多出慷慨侠义之士,这可能也应该与赵国在立国之初,就弘扬褒奖并在民间广为祭祀纪念程婴、公孙杵臼这样的舍身取义之士大有关系。燕国与赵国唇齿相依。战国末期,燕人面对强秦的进攻,为了刺杀秦始皇,樊于期不惜自杀将自己的头颅让壮士荆轲拿去以创造剌杀秦始皇的机会。这无疑与程婴献出自己儿子的生命,公孙杵臼慷慨赴死以救赵氏孤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说荆轲刺秦临行时也正值秋天,当时竟有如此绝唱:“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河北易县与山西盂县之间可谓毗邻之地,易水与藏山的秋天亦当类同。此情此景,触时伤事,也许只有悲烈的秋色秋风,才配作为对程婴、荆轲们义举壮行的祭奠吧。藏山,千百年来堪称为此类历史祭奠的典型之地。

  近古以后,藏山的造景活动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高潮。一次在公元11世纪之初金兵南下和赵宋朝廷南撤之后,另一次则是在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明末清初的时候。这两个时期藏山受到当时世人尤其是封建士大夫们的格外推崇与重视。说穿了,是因为这两个时期在历史上都是王朝更替的多事之秋。据知南逃后的赵宋朝廷为了挽回衰败之势并保保半壁江山,意以赵武的直系后裔自称,以拉拢文武百官像程婴、公孙杵臼一样为其岌岌可危的逃亡政权卖命。于是乎,死去600余年的程婴被加封为“忠节成信侯”,公孙杵臼被加封为“通勇忠智侯”,京城临安(今杭州市)出现了专祭这两位古人的“祚德庙”。这种风气同样也影响到了已被金人占领的河北大片土地。现在仍然保留在盂县金代所建“大王庙”中的同时期碑刻,似可证明此种影响。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曾做过盂县县令的智楫,在其五年之后为藏山所撰写的《神泉里藏山庙记》碑文中讲到当时的藏山之祭,说是“岁岁血祭,远近归祷”,可见其祭之盛大悲壮。在此之后,藏山上逐渐形成了著名的“藏山十景”,即所谓龙凤松、藏孤洞、飞岩楼、黑龙池、滴龙池、滴水岩、湃水洞、烈士祠、七机岩、石壁夕照和南嶂笏峰等。宋金以后,藏山与搜孤救孤的著名历史故事一起,在民间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状况。元代人纪君祥后来又写了题名为《冤报冤赵氏孤儿》一剧介绍到了法国,这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早被翻译介绍到国外的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从此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东方悲剧之一。仅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目前中国国内完好保存了两千余年的唯一一处与《赵氏孤儿》一剧密切瓜葛的历史文化名胜,藏山,实在也应该被介绍给外国朋友们来瞻仰礼拜一番。傅山先生曾为藏山文子祠书写过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是曰:

  赖有藏山俨畴昔寒云不动
  幡仇下室到而今灵雨偏多

  从往而今,阴雨寒云。九月以后的藏山虽然常常是秋风萧瑟,然而满山遍野的红叶也许在此时能给你许多振奋。那鲜红的色彩应该正是程婴与公孙杵臼的赤胆化成,它们使来瞻仰藏山的人们在深深的肃穆之中,同时又想到了春天的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