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传·陈忠实传

 DavidLiu007 2016-05-02

陈忠实者,长安灞桥人也,生于民国卅一年。幼而朗晤,雅好读书,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然其家甚贫,父不能供公与兄并读,乃遵父命,休学一年,遂与大学失之交臂矣。


公失学后,回乡务农,然求学之心不改。农事之余,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窥。公自幼善属文,尤工说部,下笔千言,文不加点,有“小柳青”之誉。及壮,文笔愈辣。甲子年(1984),获《当代》中篇小说奖,与王朔同列,名噪一时。乡人皆称诵之,然公面无喜色,曰:若得一鸿篇巨制,于百年后垫吾首下,方得安眠。或谓其贪心不足,或谓其痴人说梦。


公尝执中、小学教席多年,后任公社副书记、文化馆副馆长诸职,遂得遍阅乡邦文献。方志家乘,民间掌故,野老遗言,无不烂熟于胸。于民间疾苦及历代得失,多所发现。遂有志于著述,不甘于老死官场。


八十年代末,乃辞厅官,重返祖屋,潜心著述。躬养鸡羊,以养身体。种地二分,以强体质。五年功始成,命其书曰《白鹿原》。乃致书于《当代》、人文社,二社遂派人赴长安取书稿。


公见来使,惴惴焉,恭奉书稿,曰:吾命付汝,务请登车后读之!所以如此者,惧其当面拒稿也。


二使阅后,如获至宝,谓其可传之后世,可藏诸名山。及至京师,乃扁传诸同事,皆叹服。书中人物,若白嘉轩,若鹿子霖,若黑娃,若田小娥,多所发明,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然因其描写大胆,持论公允,为开国未尝有者,故亦颇多争议,遂于修改后面世。


一时文坛震动,洛阳为之纸贵,公乃名声大噪。初,读者及书店并不买账,不知陈忠实为谁,亦不知《白鹿原》为何物,故反应冷淡,初订仅八百余册,颇有遗珠之憾。


至甲戌年(1994),公获陕西作协之“双五”奖及人文社之“人民文学奖”,声名日隆,书亦大卖。礼部闻之,谓其伤风化,某侍郎指示曰:勿彰之,勿拍影视,亦不得评奖。欲其自生自灭也。然书面世后,亦自有其命运,非人力所能左右之。《白鹿原》声名日隆。或曰:此乃开国后罕见之佳构也,若错过茅盾文学奖,岂不谬乎?是公之憾,亦茅奖之憾也。于是合力举荐,乃顺利入围,并最终茅奖折桂,可谓皆大欢喜。


公为人忠厚,一饭之恩不敢相忘。书既出,屡思报恩之道。壬辰年(2012),恰逢《白鹿原》出版廿年纪念,乃设“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以奖掖人文社当代文学编辑中之佼佼者。当年编纂《白鹿原》诸君,亦皆受奖。虽逝者亦不遗漏,人皆感念之。


奈何天不假年,公初入古稀,便得舌癌,言、食皆难,备受折磨。虽各方努力,仍无力回天,乃溘然辞世,享年七十有三。文坛失一泰斗,长安失一大儒。八百里秦川为之失色,三千年古城为之含悲。岂不惜哉!贾公平凹挽公曰: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信然!


公于著述,颇有心得,尝言写作当如蒸馍,汽足馍乃熟,汽散则前功尽弃矣。“吾所以回祖屋著述者,养其汽也!”


公又尝言: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

“任何一种花应该靠自身的姿色存在;作家是靠作品与这个世界对话的。”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不是盗名欺世;把念过的书能用上十之一二,就是很了不得的人了。读多了反而累人。”

“人是个贱虫。一天到晚坐着浑身不自在,吃饭不香,睡觉不实,总觉得慌惺兮兮。人一干活,吃饭香了,睡觉也踏实了,觉得皇帝都不怯了。”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

皆金玉之言也。


时光君曰:人有生死,寿有长短。岂可强之?公寿已至古稀,名已扬万家,书可传百代。以古长安之人文荟萃,公于彼世亦不寂寞矣。以《白鹿原》之厚重坚实,足可供公九泉安眠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