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龙掌血

 学中草医的人 2016-05-03

飞龙掌血,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am.的根,主要有散瘀止血,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名称:飞龙掌血(植物名实图考)黄肉树(台湾),三百棒(湖南、贵州),大救驾、三文藤、牛麻簕、鸡爪簕、黄大金根、簕钩(广东),入山虎、小金藤、爬山虎、抽皮簕、油婆簕、画眉跳、散血飞,散血丹、烧酒钩、猫爪簕(广西〕,温答(广西壮族语音),亦雷 (广西瑶族语音),八大王(贵州),见血飞、黄椒根、溪椒(四川),刺米通(云南)牛丹子(海南特色野生果树、药材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飞龙掌血
  • 拉丁学名:Toddalia asiatica (L.) Lam.
  • 二名法:飞龙掌血、血见飞、上山虎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芸香目
  • 亚目:芸香亚目
  • 科:芸香科
  • 亚科:飞龙掌血亚科
  • 属:飞龙掌血属
  • 种:飞龙掌血
  •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等地。。

形态特征

飞龙掌血,又名:黄椒(《分类草药性》),小金藤、通城虎、溪椒。

木质藤本.枝干均密被倒钩刺,老枝褐色,幼枝淡绿色或黄绿色,具白色皮孔。叶互生,具柄,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倒卵形,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圆锯齿或皱纹,革质,两面无毛,有隐约的腺点。花单性,白色、青色或黄色;苞片极细小;萼片4~5,边缘被短茸毛;花瓣4~5,初时外面被短的微柔毛;雄花常成腋生的伞房状圆锥花序,雄蕊4~5,较花瓣长;雌花常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较少,不育雄蕊4~5,子房被毛。果橙黄色至朱红色,有深色腺点,果皮肉质,表面有3~5条微凸起的肋纹。种子肾形,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老茎干有较厚的木栓层及黄灰色、纵向细裂且凸起的皮孔,三、四年生枝上的皮孔圆形而细小,茎枝及叶轴有甚多向下弯钩的锐刺,当年生嫩枝的顶部有褐或红锈色甚短的细毛,或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无柄,对光透视可见密生的透明油点,揉之有类似柑橘叶的香气,卵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顶部尾状长尖或急尖而钝头,有时微凹缺,叶缘有细裂齿,侧脉甚多而纤细。花梗甚短,基部有极小的鳞片状苞片,花淡黄白色;萼片长不及1毫米,边缘被短毛;花瓣长2-3.5毫米;雄花序为伞房状圆锥花序;雌花序呈聚伞圆锥花序。果橙红或朱红色,径8-10毫米或稍较大,有4-8条纵向浅沟纹,干后甚明显;种子长5-6毫米,厚约4毫米,种皮褐黑色,有极细小的窝点。花期几乎全年,在五岭以南各地,多于春季开花,沿长江两岸各地,多于夏季开花。果期多在秋冬季。

区域分布

产秦岭南坡以南各地,最北限见于陕西西乡县,南至海南,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从平地至海拔2000米山地,较常见于灌木、小乔木的次生林中,攀援于它树上,石灰岩山地也常见。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非洲东部,亚洲南部也有。生丛林中。

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疏林中。

本种提示

飞龙掌血形状正在加载飞龙掌血形状

生于土壤瘦瘠的干燥环境时,它的小叶甚细小,长1.5-3厘米,宽1-1.2厘米。

本种在我国不少于三个类型,最常见的一类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有红褐色短细毛,小叶较大,中脉无毛且微凸起,叶面干后常有光泽,果直径约1厘米。另一类型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柄、小叶中脉也有同样的毛,叶面干后暗淡无光泽,果一般较小,直径约0.8厘米,这一类型在广西中部以北、贵州南部、湖南西南部最常见。第三个类型的小叶特大,长10-12厘米,宽4-5厘米,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有红褐色短毛,这一类型仅见于云南西部及西北部一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