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料知识:花椒八角是铁杆搭配,而花椒则分秦椒与蜀椒,别弄错喔

 风吟楼 2023-03-18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有人考证,《尔雅·释草》上的“檓”及“大椒”,就是今天所说的“花椒”。

如果这种说法属实的话,那么,中国人了解“花椒”这种植物已经不下3000年了。

“花椒”没有对应的英文名,一般译有Green Prickleyash或Szechuan Pepper或Chinese prickly ash或Anise Pepper。

拉丁学名为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芸香目[Rutales]芸香亚目[Rutineae]芸香科[Rutaceae]芸香亚科[Subfam. Rutoideae]花椒属[Zanthoxylum]崖椒亚属[Subgen. Fagara (L.) Schneid.]以及花椒亚属[Subgen. Zanthoxylum]成员的果实果皮。

文章图片1

花椒图谱

据统计,花椒属辖下在全球有225~250种(2001年统计), 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而我国则拥有39种14变种(1997年统计), 北自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 东南部自台湾至西藏东南部都有分布。

文章图片2

川菜厨师利用油溶获取花椒独有的刺激性的“麻”

我们通常所说的“花椒”,是指花椒属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的果实。

这是一种喜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向阳地、路旁的高大灌木或小乔木,叶呈卵形、椭圆形至广卵圆形,边缘有细圆锯齿,齿缝处有粗大透明腺点。叶轴具狭翅,下面生有向上的小皮刺。花序顶生。花被4~8片。雄花雄蕊5~7朵,雌花心皮4~6片。花期在3~5月份,果期在7~10月份。

果实分果瓣多单生,偶有2个,罕为3个并生,果皮由腹面开裂或延伸至背面亦稍开裂。外表红紫色或红棕色,极皱缩,散有多数疣状凸起油点,内果皮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层果皮分离并向内反卷。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果成熟时红色至紫红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

虽然这种植物分布于四川、陕西和河北,但由于四川所产的果实普遍较大而且色泽艳红,因此又有“川椒”“蜀椒”“巴椒”“红椒”“大椒”“大红袍”的别名。

国外又有“大茴香椒”的叫法。

除了以上别名之外,还有“南椒”“汗椒”“巴椒”“点椒”“陆拔”“汉椒”“秦椒”“风椒”“岩椒”“野花椒”“金黄椒”及“竹叶椒”等。

我们之所以再列举这些别名,是因为市面上除了“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作为“正花椒”外,其他地方会将同科同属的“竹叶花椒”“簕欓花椒”“青花椒”“野花椒”“岭南花椒”及“樗叶花椒”等品种也当作“花椒”使用。

这亦是为什么市面会见“花椒”有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原因。

文章图片3

粤菜厨师利用水溶获取花椒独有的气味

竹叶花椒又名“狗椒”“崖椒”“秦椒”“胡椒簕”“狗花椒”“山胡椒”“野花椒”“野胡椒”“土花椒”“万花椒”“白总管”“山花椒”“竹叶总管”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armatum DC.或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et Z.。

其株高2~5米,树干有粗刺,小枝的刺劲直,刺基部扁而阔,叶具3~5小叶,小叶宽椭圆形,或有为狭长圆形或披针形,两端尖,叶缘有齿缝处有一油点,很少全缘,叶背中脉基部两侧有短丛毛,小叶柄甚短,翼叶明显,很少具痕迹,花开后叶始出,花被6片或8片,大小相等,雄花的雄蕊5~6枚,偶有8枚,蓇葖果紫红色,油点多且凸起,种子近圆球形,直径0.3~0.4厘米,褐黑色,光亮,花期为3~5月份,果期为8~10月份。

亦有拉丁学名为Zanthoxylum armatum var.ferrugineum(Rehd.et wils.) Huang的“毛竹叶花椒”与之相似,只是嫩枝和花序轴披锈色短柔毛。

两者果实用途相同。

文章图片4

竹叶花椒图谱

簕欓花椒又名“狗花椒”“鹰不泊”“鸡咀簕”“花椒簕”“雀笼踏”“搜山虎”“鸡胡欓”“土花椒”“刺苍根”“鸟不宿”“画眉簕”“画眉架”“鸡酸树”“倒刺树”“头顶树”“山胡椒”等。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avicennae(Lam.)DC.。

其株高12米,树皮暗灰,老树有厚木栓层,树干有锐刺,刺基部增粗且有环纹,嫩枝实心,有短刺。小叶13~18片,通常斜四边形,两侧甚不对称,或为倒卵状菱形,叶缘在中部以上有钝裂齿,嫩叶散生细油点,成长后的叶子油点稀少或几乎无,花序顶生,多花,萼片或花瓣均5片,淡黄绿色,花瓣比萼片大4~5倍,蓇葖果红至紫红色,干后通常淡棕灰色,有细油点,种子近圆球形,直径0.3~0.4厘米,褐黑色,光亮。花期在8~9月份,果期在11~12月份。

这种植物的果实虽然麻辣,但后味略带苦,四川人视它为味道不纯的“花椒”。

文章图片5

簕欓花椒图谱

异叶花椒又名“三叶花椒”“刺三加”“羊山刺”“苍椒”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ovalifolium Wight。

其株高2~3米,小枝通常无刺或偶有短刺,单小叶或同时具3小叶,叶板与小叶片连接处有增粗的关节,无翼叶或仅具痕迹,小叶阔椭圆或钝,基部短尖,叶脉密网状,叶片压干时最为明显,花被8片,大小并不相等,雄花的雄蕊5枚,退化雌蕊垫状而凸起,雌花常有短小的雄蕊,蓇葖果圆球形,外果皮红褐色,有细小、开后不凸出的油点,内果皮暗黄色,骨质,种子褐黑色,直径0.5~0.6厘米,花期在4~5月份,果期在10~11月份。

这种“花椒”虽也辛辣,但麻度不足。

文章图片6

异叶花椒图谱

青花椒又有“崖椒”“青椒”“野椒”“天椒”“狗椒”“王椒”“山甲”“隔山消”“小花椒”“山花椒”“狗花椒”“香椒子”等别名。

拉丁学名为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

其植株高1~3米,枝灰褐色,有短小皮刺。小叶13~21片,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钝尖而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齿缝间有腺点,表面绿色,背面苍绿色,疏生油点。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花被片5基数,有萼片和花瓣的分化,雄花的雄蕊5枚,顶端有色泽较深的油点1颗,雌花心皮3枚,无花柱,成熟心皮1~3片。蓇葖果绿色或褐色,分果瓣顶端有短小喙状尖,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在6~7月份,果熟期在9~10月份。

产区的农户会将未成熟的果实晒干当“花椒”销售,色泽呈苍青色或灰绿色,虽然味道自成一格,但在老饕的口中,其麻辣味始终不能与“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媲美。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所说的“秦椒”就是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本草纲目》说:“花椒即秦椒,现在处处都有种植。丛生,树像茱萸,有刺,茎叶坚而滑,有光泽,叶则相对而生,叶尖而带刺,四月开细花,五月结实,生的为青色,成熟的是红色,比蜀椒大,它的椒目也没有蜀椒目光黑。有人将椒叶与茶合煮,以增加茶茗的香气。

而《本草纲目》书中所说的“蜀椒”,又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也。

《本草纲目》再说:“蜀椒即川椒,又名南椒、汉椒,生长在武都山谷和四川东部。陕、洛一带的人也大多辟园圃种植它。树的高度有四五尺,开花像茱萸,但矮些,长有棘刺,叶子坚挺而滑,可以烹煮后食用。四月份结子都生长在枝间,颗粒像小豆,皮是紫红色的,八月采来用微火烘干。江、淮等地和北方也有,茎叶都相似,但不如蜀中的好,而且皮厚,仁黑,味烈……蜀椒肉厚皮皱,子黑亮,就像人的瞳孔,所以也叫椒目。其他的花椒子虽然黑亮,但比不上蜀椒,比如土椒便没有什么光泽。现在人们烹煮食物、蔬菜、鸡、鱼、猪肉等,不能缺少,以去腥除臭,作调料烹食,非常香,只有煮鳗鱼(白鳝)、鳝鱼(黄鳝)等类不能用。

文章图片7

青花椒图谱

野花椒又是“竹叶花椒”的俗名。在花椒属之中真有“野花椒”这种植物,它又有“香椒”“刺椒”“黄椒”“大花椒”“天角椒”“黄总管”等别称。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

其株高1~2米,树干有小刺,树皮苍灰色,嫩枝绿色,小叶5~9片,卵状椭圆形,油点多,叶面常有刚毛状倒伏小刺,小叶板极短,开花后叶才开放,花被6~8片,大小相等,形状相似,淡黄绿色,雄花的雄蕊5~6枚。成熟果实紫红色,基部变窄且稍伸长而呈短板状。种子卵形而略粗厚,腹面略平坦,一端稍尖,长0.4~0.6厘米,宽和厚均为0.3~0.4厘米,褐黑色,有光泽。

文章图片8

野花椒图谱

岭南花椒又有“山胡椒”“满山香”“搜山虎”“总管皮”“皮子药”等别名。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 Huang。

其株高2米,嫩枝紫红色,实心,叶有小叶9~11片,披针形,生于叶轴基部的常为卵形,油点多而且大,叶缘有细钝齿,小叶干后暗红褐色至黑褐色,侧脉尚可见,小叶无柄或小叶柄极短,花序顶生,花不甚多,蓇葖果及果梗均暗紫红色,果梗细长,果皮有小油点,种子卵形而略粗厚,一端稍尖,长0.4~0.5厘米,宽和厚0.3~0.4厘米,褐黑色,光亮,果期在6月份。

樗叶花椒又称“椿叶花椒”“大叶刺葱”“满天星”“刺椒”等。旧称“食茱萸”。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

这种植物高达15米,树干上常有基部环状凸出的锐刺,幼枝髓部常中空。小叶11~27片,对生,纸质,狭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长渐尖或短尾尖,基部圆形,稍不对称,边具浅钝锯齿,叶面及齿逢有透明的腺点,叶底灰白色粉霜状。花单性,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细而多,淡青或白色,具短花梗,基部具尖卵形细小苞片,萼片5片,花瓣5瓣,雄花雄蕊5枚,药隔顶端具透明的腺点1个,雌花花柱短,子房略成球形,由5片心皮组成。蓇葖果红色,顶端具极短喙。种子近半月形,棕黑色,有光泽。花期在7~8月份,果期10~11月份。

川陕花椒又有“山花椒”的别名,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piasezkii Maxim.。

这种植物高1~3米,具基部增大的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叶轴两侧有狭翅,背面常生小皮刺。小叶通常11~17片,对生,纸质,卵形、倒卵形或斜卵形,顶端圆,基部楔形,两侧不对称,上半部边缘有细钝齿,叶底中脉常有细小皮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蓇葖果紫红色,有凸起的腺点。花期在5月份,果期在6~7月份。

大叶臭花椒又称“刺椿木”“天星木”“满天星”“祛风通”“雷公木”“刺椿木”“刺盐肤木朵花椒木满天星”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Wall.Ex Hook.。

这种植物高达15米,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坚纸质至革质。小叶卵形、广卵形或为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为短尾状尖,钝头而微凹。生于叶轴上部的小叶片通常基部为圆形而不等,生于叶轴下部的小叶片狭楔形而相等,具较细小、边级具浅的圆锯齿,齿缝处有透明腺点,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底青绿色,干后两面为棕红色。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枝斜出,白色,芳香,花轴及花枝上有短刺。蓇葖果棕红色,果瓣的表面有粗大的腺点。种子卵球形,长约0.35厘米,棕黑色,有光泽。花期在7~8月份,果期在9~10月份。

另外,云南一带有一种与“大叶臭花椒”极其相似的品种,由于此种的叶轴、叶柄、叶片、花序轴等均具有长柔毛,故又称为“毛大叶臭花椒”,当地人多称“炸辣”及“玛啃”等。

拉丁学名为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Wall.ex Hook.f.var.pubescens (Huang)Huang。

同样可作“花椒”使用。

朵花椒又称“朵椒”“刺风树”“鼓针皮”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molle Rehd.。

这种植物高10米,嫩枝暗紫红色,茎干有鼓针状锐刺。花序轴及枝顶部散生较多短直刺。嫩枝髓部大且中空。叶具小叶13~19片,对生,厚纸质,阔卵形,顶部急尖,基部心脏形,两侧对称,全缘或有细裂齿。果柄、果瓣淡紫红色,干后淡黄灰至灰棕色,顶端无芒尖,蓇葖果油点多,干后凹陷。花期在6~8月份,果期在10~11月份。

刺花椒又称“野花椒”“岩花椒”“岩椒”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

其株高2~5米,表面有皮刺。小叶5~11片,披针形,全缘或上半段叶有细裂齿。叶轴有翼,叶中脉上常生有较多的扁刺。聚伞花序簇生成团伞状,围于小枝上。雌花花梗及总花梗甚短,雌花通常无退化雄蕊,时有极短小而为鳞片状。果序圆球形,果密集成团。蓇葖果熟时红色或紫红色,上有凸出腺点。种子圆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在4~5月份,果期在9~10月份。

梗花椒又称“满山香”“红山椒”“麻口皮子药”。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stipitatum Huang。

这种植物高1~3米,枝有刺,刺的基部呈宽而扁的三角形,稍斜向上弯曲。小叶11~17片,对生,披针形,位于叶轴上部的1~3片小叶明显不对称,散生干后凸起的油点。果轴、果梗、分果瓣均紫红色。花序顶生。果梗长0.5~1厘米。分果瓣长约0.5厘米,宽约0.4厘米。花期在4~5月份,果期在7~8月份。

菱叶花椒又名“黄椒”。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rhombifoliolatum Huang。

这种植物高1~2米,枝及轴有少数向下弯曲的刺,嫩枝红紫色。小叶7~15片,不整齐对生,纸质,菱形,顶部短凸尖至长尖,基部急尖至宽楔形,有透明油点。叶缘至少在上半段有明显的浅裂齿。花序顶生及腋生。果梗梗纤细,长0.1~0.3厘米。成熟分果瓣红色,几无芒尖,油点多且稍凸起。花期在5月份,果期在9月份。

大花花椒拉丁学名Zanthoxylum macranthum (Hand. Mazz.) Huang。

这种植物小枝暗灰色,多细纵皱纹,刺通常仅见于叶轴背面。小叶3~7片,位于中轴上部的整齐对生。叶轴腹面平坦。叶厚革质,两面同色,叶缘有细裂齿或近全缘。老叶叶缘略向背卷。叶面干后有蜡质光泽,散生干质稍凸起的油点。聚伞圆锥花序腋生。分果瓣红褐色,顶端有短芒尖,油点略明显。花期在4~5月份,果期在8~9月份。

尖叶花椒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oxyphyllum Edgew.。

这种植物小枝披垂,散生弯曲或劲直的刺,叶轴背面的刺较多。小叶11~19片,互生或部分对生,略厚而硬,披针形,顶部渐狭长尖,基部楔尖。叶缘由基至顶部有锯状锐齿,油点多且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分果浅紫色,顶端有短芒尖,油点大,干后微凹陷。花期在5~6月份,果期在9~10月份。

狭叶花椒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sl.。

这种植物高约2米。茎、枝灰褐色,有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叶轴有向下弯的刺。小叶5~11片,对生,纸质至厚纸质,叶形变异大,狭披针形、狭矩圆形、卵状矩圆形及卵形都有,边缘具细小钝锯齿,齿缝有腺点,叶面中脉沿中部以下有短柔毛,叶底有时生有短刺。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蓇葖果成熟时红或紫红色,表面有细小腺点,先端具喙。

小花花椒又名“刺三百棒”“野花椒”“见血飞”“蛇总管”等。

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micranthum Hemsl.。

其株高达15米。嫩枝髓部甚小不中空,枝上的皮刺较少。嫩枝、叶轴及花序轴有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厚纸质。叶轴浑圆。小叶7~13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钝头而微凹,基部圆而略不等,边缘具浅的圆锯齿,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底浅绿色,中脉及侧脉下陷在下面凸起,密生透明油点。伞房圆锥花序顶生,花枝散开。苞片细小。蓇葖果红色,分果瓣的表面有细小的腺点。种子卵珠形,直径约0.4厘米,黑色,光亮。花期在7~8月份,果期在9~10月份。

油叶花椒拉丁学名是Zanthoxylum bungeanum var.punctatum。

是“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一个变种种类。

其最大特点是小叶布满油点,油点干后稍凸起。叶轴、果序及分果瓣干后红棕色。果期在7~8月份。

早在6世纪,《齐民要术》就有“花椒”的种植方法,并说“其叶及青摘取可以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

在中医的角度,“花椒”性温,味辛,最早归入中药行列,应为明代名医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云:“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驱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及后,明代缪希雍撰写的《本草经疏》以及清代张璐撰写的《本经逢原》分别陈述了现在称为“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的“蜀椒”和现在称为“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秦椒”的药效。

《本草经疏》有云:“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避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

《本经逢原》亦云:“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烈以散郁热,乃从治之法也。

现代中医认为,“花椒”(广义)性味辛温,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温中散寒,祛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主治积食停饮、脘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及跌打扭伤等征。但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在《本草纲目》上,李时珍介绍“秦椒”(即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和“蜀椒”(即花椒[Zanthoxylum scandens Bl.])的药效之余,总是不忘介绍它们的烹调作用,当中说明,广义的“花椒”作为香辛料已深入民间。

我们亦深信中国人使用“花椒”是先用于烹调然后才用于治病。

在中国“四大菜系”(即鲁、苏、川、粤)之中,将“花椒”的特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简称“川”的四川菜系和简称“粤”的广东菜系。

他们对“花椒”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亦就产生了迥然有别的风味。

广义的“花椒”富含挥发油。

而挥发油是由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alcohol)、异茴香醚(Estragol)、牻牛儿醇(Geraniol)、植物甾醇(Plant Sterols)、不饱和有机酸等组成。

个别如“竹叶花椒”还含甲基正壬基酮(Methyl-m-momylketome)、水芹烯(Phellandrene)。“簕欓花椒”还含香豆素(Coumarin)、花椒簕醇(Cuspidiol)、二氧-对-香豆醇(Dihvdro-p-coumarylalcohol)、地奥明(Diosmin)、橙皮甙(Cirmtin)、簕欓花椒素及生物碱,如簕欓花椒碱、氧簕欓花椒碱、双氢簕欓花椒碱、两面针碱、白屈菜碱、木兰花碱等。

“青花椒”还含香叶醇(Geraniol)、山茴香精(Carlesia aldehyde)、柠檬醛(Citral)及茵芋碱(Skimmianine)等。

在粤菜体系当中说的“麻”,多指是“芝麻”赋出的香气味。

如“香麻手撕鸡”,就是用芝麻油和炒香的芝麻与鸡肉凉拌所制成。

在川菜体系当中说“麻”,则源于“花椒”这种香辛料带来的刺激性。

而“麻”,又是四川菜系的最大特色。

那么,为什么川菜和粤菜都有使用“花椒”,却一者见“麻”,而另一者又不见“麻”呢?

其实,粤菜厨师使用“花椒”时候,常常会与另一种香料“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一同使用,在粤菜体系的术语当中,“花椒八角”几成一组铁定的名词。

但是,粤菜厨师的侧重点并不放在“花椒”身上,而是侧重于获取“八角”(大茴香)飘逸的芳香。

毕竟后者是舶来之物,是由南向北推广开去的。

舶岸第一个地点,很可能是广东的广州,广东人对后者情有独钟,一点亦不难理解。

我们看看粤菜“炆牛腩”的配方,其香料的来源,就是“花椒八角”这对有着异国情缘的搭档。

煮熟的牛腩能发出阵阵的幽香,细心嗅闻,就不难发现沁人心脾的香味是发自为数不多的“八角”(大茴香)身上,而膻臊的牛腩异味荡然无存。

这就是粤菜厨师发现“花椒”能激发“八角”(大茴香)香味的根源。

归根到底,是粤菜利用“花椒”水溶性物质产生香气和味道。

而四川毕竟是“花椒之乡”,对“花椒”有着独到的理解。

川菜厨师认为:

“花椒”所含呈现刺激性的挥发油是油溶性而非水溶性,“花椒”本身的香味及刺激性的“麻”,要用油才能把它诱发出来。

这亦是为什么粤菜“精卤水”(配方可参阅《粤厨宝典·味部篇》)虽然配有“花椒”亦不觉“麻”的原因。

与此同时,川菜厨师深信,并不是简单地将油与“花椒”凑合在一起就能将“麻”套弄出来。

想取得真味,要先将油加热至80摄氏度,投入“花椒”,再将油温提升到120摄氏左右爆煮一轮。

这样,对舌头有刺激感的“麻”才会展现无遗,而且还能生出一种让人指食大动的味道出来。

我们确定菜肴的最高境界,通常会用“色、香、味、形”作标准。

事实上,四川菜系无愧于江湖给出“味出四川”的名号。

他们还嫌这个境界高处未算高,常以“色、香、味、型、欢”来讨好食客。

所谓“色”是指菜肴的色泽。

所谓“香”是菜肴的香气。

所谓“味”是菜肴的味道。

所谓“型”是菜肴的造型。

而“欢”则不反映在菜肴的表面,而是当食客品尝菜肴之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欢愉表情。

这种神奇,蜀厨演绎出来的“麻”,“花椒”完全算得上是第一功臣!

粤菜厨师在运用“花椒”时会与“八角”(大茴香)形影不离。

无独有偶,川菜厨师在运用“花椒”时,亦会配请“外援”。

这个“外援”,就是“辣椒”。

“麻”只是刺激舌头神经,而“辣”不仅可以刺激整个口腔,甚至连全身的血液亦舞动起来,从而让食客在沸腾的心境下大快朵颐。

如此双剑合璧,试问又有多少食客可以拒绝得了“麻”和“辣”所赋予的欢愉呢?

虽然“花椒”在广东及四川等地成为一种响当当的香料,出人意表的是,美国人则不是这样认为。

因为美国人说,有一种对人体无大碍的溃疡常常在植物间传播,怀疑源头出自“花椒”身上。

于是,在1968年立法禁止“花椒”进口。

有趣的是,直至目前为止,美国唐人街的川菜馆依然在使用。

到了2004年,美国的农业部的官员才有了松动,但并非不加制约地进口,必须利用140摄氏度高温将“花椒”加热20分钟方可在美国销售,以彻底消灭“溃疡”。

经此处理过的“花椒”,香味及刺激性的“麻”下降了10%以上。

大概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在外国膳食香料名目中绝少会将“花椒”囊入其中。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