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玉文化源流探析(下篇)

 RK588 2016-05-03
原创 2015-11-20 马万梅 中国赏石

二、中国玉文化之渊源探讨

1.玉的被发现

据考古发掘,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中出土的绿色玉,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红山文化玉器,玉璧、玉璜、玉环、玉蝉、玉蛙、玉兔、玉蛇、玉龟、玉蜻蜓、玉蝙蝠、玉乌、玉鹰、C字龙(神异化动物)、玉猪龙。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和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又发现了早于红山文化之遗存,已有大量大型定居的村落,被命名为兴隆洼文化。在此两个遗址中,陆续出土了大量兴隆洼文化玉器,皆出自居室墓葬内,常见的器型有玉耳环、长条形玉坠。兴隆洼文化所出土的玉器属于辽宁的岫岩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东北地区是中国玉文化起源和早期萌发的核心区域,此当是中国玉文化之根基。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岫岩玉,说明岫岩透闪石玉是玉文化之主体,使玉文化成为连绵数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2.玉的种类

玉乃石料之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成工艺品。狭义之玉,乃指透辉石等矿物所组成之硬玉(翡翠)与透闪石、阳起石等矿物所组成的软玉。广义之玉,不仅包括硬玉和软玉,也包括蛇纹石玉、玛瑙,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其种类繁多,材质各异,如翡翠、软玉、蛇纹石玉、独山玉、桃花玉、钠长石玉、蓝田玉、石英质玉石、绿松石、木变石、青金石、梅花玉、黑曜石玉等。翡翠产自于缅甸,主要以透辉石为主,由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为致密块状集合体;羊脂白玉产自于新疆和田,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等细小的闪石矿物晶体呈纤维状交织而成,构成致密毛毡状集合体;岫岩玉产自于辽宁岫岩,主要由蛇纹石与阳起石所组成,乃致密块状集合体;独山玉产自于河南南阳,主要由斜长石、透辉石、铬云母所组成,乃粒状结构之集合体;石英质玉石,包括玛瑙、玉髓、石英岩、木变石、东陵石、密玉等。总之,玉之种类很多,它使中国玉文化的内容、形态、结构,以及造型布局、艺术想象、审美取向等,构成了玉文化的厚实根基。


3.玉的主要特征

玉,石之美者,质地坚硬且细腻,色泽均匀,晶莹剔透,艳丽耀目,给人一种温润敞亮之美感。在宝石学上,将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颜色(色)、透明度(水)、净度(瑕)、质地(种)、光泽、硬度、发光性等几个方面。颜色(色),乃指玉石颜色之艳丽纯正和色度之深浅浓淡程度;透明度(水),乃指玉石对光之透视能力;质地(种),乃指玉石内部矿物颗粒之大小、颗粒均匀程度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所构成的玉石的内部结构;透明度较好与质地细腻,二者融合给人一种温润、透亮之感觉;净度(瑕),乃指玉石内部与外部之瑕疵含量多少、种类及分布状态,玉石内部包裹体越多,谓其净度越差;玉石光泽,乃指玉石表面对可见光之反射能力,一般情况为油脂光泽和玻璃光泽,如和田玉就是油脂光泽;翡翠的光泽则是玻璃光泽;硬度,乃指玉石之抗打击能力,玉石之摩氏硬度一般情况为67;发光性,乃指矿物之外加能量,如在紫光、紫外光和X射线等的照射下,可发射可见光的性质。像我们所谓的夜明珠即具有发光性,此乃一种萤石之矿物,发光原理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人们之所以喜爱玉石,是因为它坚硬、缜密、温润、瑕瑜互见、裂不伤人之自然属性,使其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玉的个性化价值探讨

我们知道,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玉石被用作礼器、陪葬品、装饰品、配饰品,通过其自身独特之属性而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个性化之色调。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融合并存之产物,其个性化表达亦非常独到。当我们透过它的物质层面触摸精神灵性时,方才感悟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予以探讨。

1.玉器的平民化意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玉石在历代封建社会,都被视为统治阶级与贵族阶层的专用品,但随着时代之更迭,社会之进步,文化之集聚与辐射,玉石在经历了巫玉、神玉时代 和王玉时代,最终走向民玉时代。自唐宋以降,随着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冲击,玉石逐步摆脱了其神秘、威严之面纱,走向了平民化时代,此乃玉文化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的一种划时代之历史进步,它暗示了玉文化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审美意涵更加深刻,它表达了整个民间社会世俗化的价值趋向。这是玉文化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演化后的一次了不起的社会文化进步。它体现的不仅仅是玉文化自身之变化,同时,也作为一个社会的主体——人之个体身份地位之变化。在战国以前,玉的佩饰与拥有,皆与商周时期的礼制与严格规约有关,但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逐渐冲破了此种礼乐秩序,玉佩饰形态,表达了自由奔放、简约组合之审美风格。宋元以降,玉佩饰逐渐呈现了纯朴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世俗倾向,它大胆冲破王权礼制秩序,走向了民间社会,为百姓所有。元明清至现当代,玉佩饰既对传统风尚有所继承,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走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打磨制作方式更加先进,工艺流程更加科学,造型图式更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庶民对玉之拥有与使用亦基本得以确立。应该说,人类文明之进化程度,体现着单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进步之程度,在从古至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平民地位之不断变化与提高,完全可以从玉文化中得以体现。

曾经,玉具有阶级属性,人被分割为三六九等,到现如今,玉已为民所有,为民所藏,体现的是一种人际平等的平民伦理,彰显的是社会进步与文化的包容与豁达。因此,我们所讲玉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玉和黄金一样为民所有,为民所用,为民所藏的时代价值。此并非玉石从云端坠落,而是反映了一种海纳百川、包容万象、世间平等的价值取向,这种精神与价值乃至高无上。

2.玉器的人格化意义

玉,历来被认为是精气神之结晶,乃人与人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媒介物,崇玉、爱玉、赏玉,亦为中国人之一种审美文化传统。故,在对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理基础之上,先贤无形中对玉文化进行了一种人格化与道德化之建构。玉之五德、六德、七德、九德,皆为对玉文化品质之抽象概括,虽角度各异,但意涵价值相同,那就是将玉文化演化到了道德伦理层面。管子提出玉之九德:“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这九个字涵盖了玉之九德。此中温润以泽乃玉之水头,质地细腻,有光泽而不干,水善利万物方为仁。邻以理者,从璞到理,从无知到有知是谓知也。玉石质地坚硬,不易加工,坚持节操,不随波 逐流是谓义。断口钝利不割伤是谓行。断口加工面新鲜,不易被污乃谓洁。折而不挠,不挠而折,韧性强,敢作敢为,不会退缩乃谓勇。瑕瑜互见,瑕少 而瑜多,精华亦此之谓精。玛瑙之条纹构造,相互平行而不影响,和而不同乃谓容。玉石相互碰撞的声音,响亮清脆闻远。除此之外,荀子提出玉之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贾谊提 出玉之道、德、性、神、明、命六德,乃德之理也。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提出的玉之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将玉之五德归 为仁、义、智、勇、洁五种美好之品质。由此可见,古人给玉文化以相当高的道德化价值定义,将玉之美好品质比拟为君子应具有的高尚情操。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谓之此理也。当然,在我们的大众文化中,玉之价值意涵,均以美好形象表达了出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达的是民族爱国气节;“化为玉帛”,表达的是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表达的是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表达的是清正廉洁气魄等等;皆为玉文化品质的高度凝练。同时,无论玉之五德、六德、七德、九德,皆为玉自身属性之抽象化体现。然而,在宝石学文化中,古人所讲的这几德,亦为判断玉石本身质量高低之要素之一。比如“润泽以温”,讲的就是玉石之水头;“鳃理自外”,讲的就是玉石之内部结构,这就将玉的个性化价值,从物质层面繁衍至精神层面,由此达至相当的伦理效应与审美效果,形成了物质与精神之交汇融合,使其个性化价值日臻极致。(本文为节选。完整版请阅读《中国赏石》)

《中国赏石》186页,双月刊。高端赏石文化书籍,涵盖宝玉石、观赏石等经典石品。投稿邮箱:zgss08@qq.com,电话:0951—5087361/0483—8224999,地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路1号。

中国观赏石协会网公众号
赏石头条 随时掌握

中国赏石公众号
赏石艺术的传承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