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肝癌的证型认识和治疗

 鱼香肉丝加点糖 2016-05-03

  中医对肝癌证型的认识和治疗

  肝癌归属于中医“臌胀”、“黄疸”、“肝积”、“癥瘕”等范畴。现代中医病名统称为“肝癌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和中医望闻问切收集的资料,可将肝癌分为如下五种证候:

  1.肝郁脾虚型: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肝郁脾虚”这样的中医名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肿块,伴有腹部胀闷不适,进食后腹胀加重,还有消瘦乏力,疲倦气短,进食量减少,口干不喜饮,大便稀且次数偏多,小便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等症状。

  2.肝胆湿热型:这类患者大多自觉头重身困,皮肤眼睛发黄,心烦易怒,发热口渴,口干而苦,胸脘痞闷,胁肋胀痛灼热,腹部胀满,胁下痞块,纳呆呕恶,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或不爽等症状。

  3.肝热血瘀型:这类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肿块如石头一样坚硬,疼痛拒按,或胸胁疼痛拒按,或胸胁烧灼样疼痛不适,烦热,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或短赤,甚则肌肤甲错等表现。

  4.脾虚湿困型: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胀满,神疲乏力,自觉身体重,不想进食,肢重足肿,口粘不欲饮,时觉恶心,大便稀溏不成形。

  5.肝肾阴虚型:这类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臌胀肢体发肿,如青蛙一样的腹部,满腹青筋暴露,四肢如柴瘦,短气喘促,唇红口干,不想进食且畏惧进食,烦躁不眠,小便量少,大便次数多等症状。

  掌握了以上的肝癌中医分类,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以取得满意疗效。祖国医学在“肝癌病”的治疗上方法多样,各有所长,综合多种传统方法治疗肝癌,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这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临床多采用口服汤药调整患者体质,使阴阳趋于平衡,达到正邪共存共生的状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的《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在选方用药方面,可做一定参考,如肝郁脾虚类型的肝癌,可选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肝胆湿热类型的肝癌,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味使用;肝热血瘀类型的肝癌,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加减;对于脾虚湿困类型的肝癌,可选用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而对于肝肾阴虚类型的肝癌,可选用一贯煎加味使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酌加2~4味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半枝莲、蜈蚣、八月札、穿山甲、七叶一枝花、山慈菇、龙葵草、肿节风、冬凌草等,如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常使用生半夏、白花蛇舌草、胆南星、全蝎等抗肿瘤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

  2.辨证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斑蝥胶囊、西黄丸、小金丸、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肝复乐、金克槐耳颗粒、金龙胶囊、安康欣胶囊、化癥回生片、鸦胆子油软胶囊、平消胶等。

  3.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康莱特、榄香烯乳、鸦胆子油乳、艾迪、消癌平、康艾、华蟾素、复方苦参、斑蝥酸钠、亚砷酸等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有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之效(引用冰虫止痛膏治则)的中药进行局部外敷治疗、泡洗、熏洗等。

  5.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和拔罐等方法。针灸治疗的取穴以肝俞、足三里为主穴,配以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等穴;穴位敷贴以章门、期门、肝俞、内关、公孙主穴,疼痛者配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腹水配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酌情选用适当的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如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治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