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中医论坛朝气蓬勃群 每周一穴

 昵称32983551 2016-05-03

每周一穴

第六周 风池上穴 风池上穴是治足跟痛之良穴,有立杆见影之效。此穴由美国明州的刘伟博士首创并分享。特此鸣谢!

附: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 风池穴之上约 0.5寸。刺法: 用雀啄法点击枕骨 (针往 上走到头骨); 施术时嘱患 者“跺脚“ (详见上刘伟老 师所做视频)。适应症: 骨刺 及腱膜炎引发的 足跟痛。(温馨提示: 当您观看视频时可酌情关掉音乐,效果会更好些 )

经典介绍 二《标幽赋》首载于金元窦汉卿著的《针经指南》。自后《针灸大全》、《普济方》、《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方六集》等均转载此赋。 它是针灸歌赋中的名赋。标幽,是 把幽微、深奥的针灸原理标而明之的意思。赋文首谈经络、第次为候气、论针、取穴、标本论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补泻、治 疗、禁针、禁灸等。凡有关针灸学术中的重要问题,均一一论及,历来被认为是针灸学的一篇重要文献。

第五周 大叉穴大叉穴由左常波老师发现及分享。左老师研创“针灸气理论“。提倡微针调气、治神。左老师在谈到大叉穴的发现时如是说“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大叉穴跟大家分享背后的原理--取象比类原理和微针气化原理“。

取法: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结合处。 这个位置的掌背与掌 面整个 厚度的中间分界线上。有时 候若按照赤白肉际处取穴, 会偏向于背面 (偏于阳面)了。 临床上左常波老师的习惯取 法是在阴面和阳面整个厚度 的中间分层上。操作:徐进徐出,轻捻轻转。整个 进针的过 程中动 作 轻柔, 缓慢。 让病 人有 弱的酸麻 胀感,甚至没针感。轻轻地 左转右转,在慢慢地由潜入 深。在进针时遇到每个关键 点 (沉紧感)都不要放过。 此 沉紧感即疾病所在。针具:0.16 x40mm, 甚至0.12/ 0.14 x 40mm。

原理: 取象比类。如果把拇指和 食指分开并置于桌面,很 像人分开两腿站在地上。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及由 此构建的空间很像人体的 盆腔,腹腔和胸腔。灵骨 穴对应的位置相当于胸腔 的最上端 -- 天突穴的位置 附近。合谷穴对应的位置 接近于人的中脘穴。穿过 合谷向上走的 时候, 基本 上接近胸剑联合,到了胸 腔。取穴时要发挥空间想 象力,要根据纹路等找到 一个酷似会阴的位置。应用: 导气通滞, 温阳, 微针调气。

呼吸:操作中需要病人配合呼吸。 在病人一个深长的,自然 的,舒缓的呼吸过程中操 作。在病人呼气时做一些 小小的手法。研究发现, 吸气时交感神经紧张,呼 气时副交感神经紧张,副 交感神经兴奋时人是不设 防的,处于接纳状态。 所有资料均来自左常波老 师,特此鸣谢!

第四周 鼻炎灵鼻炎灵首创于马来西亚吉隆波的李晔老师。“鼻炎灵比鼻炎三 (即新吾穴)好使!“李老师如是说。 正值花粉季节,你不想试试么?

取法:如图所示区域为博士结, 在枕后枕外隆凸下方, 该处可摸到小结节样或 者囊泡性阳性点,指压患 者则会出现压痛 (即鼻炎 灵穴)。体位:患者取前倾坐位,伏于于 治疗台前,两手掌重叠置 于台上,前额置于双手上, 使颈部呈前倾45度角左右。 使头颈部保持中正。适应症:鼻炎,感冒流清涕和颈 项头痛。 一般治疗一次即 可解除或明显减轻症状。

操作: 术区要用碘酒严格消毒。采用 铍针治 疗,取 0.4 的一寸铍针 在枕外隆凸正下方约1~1.5cm 处垂直于骨面进针,刀刃与枕 外嵴平行,穿透深筋膜即可, 不达到骨膜。点刺深度松解约 0.5 公分,主要是给局部筋膜 减张,减轻皮神经卡压,一 般 铍针治疗一 次便可解除或明显 缓解症状, 如不方便铍针操作 第二选择为毫 针针刺,行针得 气后同样有作用。

注意事项: 1. 严格消毒。腱膜下的 疏松区域若感染可蔓 延至颅底。2. 注意施术层次以免误 伤枕后腱膜下的枕N 和枕血管。(上图绿色 区域为鼻炎灵穴)。3. 枕外嵴松解不可太深 以。免出现危险。 以上所有资料均源于 李晔老师。 特此鸣谢!

第三周断红穴-由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李烨医生分享。李烨老师如是说: 取断红穴之前应诊脉先辩阴阳。 阳虚重者用左手;阴虚阳亢者用右手。 崩漏还是热迫血妄行者多,故多数我用右手。

取穴法: 在手背第二,三指 之间即 八邪之上都 穴位取穴。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加灸法。 常规消毒后, 用毫针 快速刺入断红穴进针 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 1.5-2寸,使针感上行 至肩, 留针20 分钟。 起针后灸之以艾条行 雀啄术灸法, 灸 15 分钟。 灸时患者自觉 有一股热气至肘者良。适应症:崩漏。 妇女不在行 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 或持续下血, 淋漓不 断。

记住:1. 针刺断红穴机理:针之可 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 是经气通畅而升提之。 灸 之能补气固脱, 顺经气而 能固, 经气固则血止。2. 断红穴与三叉一的区别: 断红穴是平掌取穴而三叉 一则为握拳取 (详见上图: 上点是三叉一,下点为断 红穴)。

第二周帝后穴 (又称为太阳后穴)首创于美国明州的刘伟博士。

部位: 位于太阳穴后约1 寸许。取法: 手摸有一缝隙, 用两寸半针或 三寸针,针尖 朝向对侧嘴角, 缓慢进针,手 下有气感,患 者通常出现颧 骨附近酸胀感, 针感较强可不 留针。

适应症: 这个穴位有间接 刺激蝶颚神经节 的作用,是治疗 鼻炎的效穴。不 仅可以治疗过敏 性鼻炎、急性鼻 炎、慢性鼻炎、 副鼻窦炎,还能 治疗面瘫、面肌 痉挛,三叉神经痛, 眼疾、面部皮肤 和上下唇与舌麻 痹,同样疗效显 著。本期部分照 片源于李晔老师。 特此鸣谢!

第一周制污穴-- 董氏奇穴 (源于 网络)部位: 大指背第一节中 央线上(见上图)。解剖: 血管- 指掌侧及 背侧固有动脉形 成之血管网。 肌肉- 伸指总肌。 神经-桡、正中 神经之背侧固有 神经。主治: 久年恶疮,恶瘤 手术后刀口流水 不止,不封口。方法: 以三棱针刺出黑 血,立效。说明: 一切疮疡、 刀 伤、 烫伤或术后 伤口溃疡出水, 久不收口。

经典介绍 一《金针赋》: 出自《针灸大全》,明。 徐凤编著。 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本篇共分九个段落,约两千余言,专题论述了针法。 内有“爪而切之,下针之法; 摇而退之,出针之法; 动而进之,催气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赋中重点介绍了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留气之诀和抽添之诀。此外,对通经接气的“白虎摇头”、“青龙摆尾”、“苍龟探穴”、 “赤风迎源” 等手法也作了具体的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