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边走边画”, 去看看余杭的水。 ◆ ◆ ◆ ◆ ◆ 纵观余杭的水,汇通古今,利达天下,有山野跌宕的勇敢,有城郊幽幽的隐逸,不只是一味带给你清爽的愉悦,而是等待着你以耐性和雅量去体会自然和历史的不同侧面。 宋代的一个五月天,道潜和尚过临平山,微风拂面,山下蒲草青青,湖中满目风荷绿裙,一句“藕花无数满汀州”,就此成为后世无法超越的美丽诗句。 一条水路流向哪里,就意味着将财富、粮食甚至文化带向哪里。运河为余杭带来了中原文化的洗礼,带来了鱼米丝茶之利,带来72条半里弄的河畔人家。 余杭的水,留名始自良渚,而良渚在现代汉语中的白话就是“美丽洲”。在遗址附近,余杭人建起了良渚文化村——当代美丽洲。这座文化生态小镇,铺陈出一幅世外桃源的长卷,以当代的雅致向良渚先民致敬,献上遥遥的敬意。 传说八百多年前,南宋皇帝经过这里,感叹“西溪且留下”。美到让皇帝走不动路了。西溪的概念从此名流千古。如今的西溪湿地风格依然原始。水路行舟,穿梭芦苇中,偶尔停舟上桥,小坐喂鸭,满目的蒹葭苍苍,提醒你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洪园佳人,可以是美到仙姿佚貌、花输双颊柳输腰的杨贵妃。她是昆曲名篇《长生殿》的女主。而写下“传一曲霓裳播千载”的洪昇,正是西溪洪园主人的族人。 西溪不只有岁月静好,还有锣鼓喧天。每年端午节,五常的水荡就是龙舟的战场。 西溪再往西去,径山脚下,天目溪与莫干溪交汇,生出一个名叫“双溪”的地方。如今这里是竹海漂流的圣地。 雨后水急,是漂流的好机会。坐牛车晃晃悠悠地上山,换上救生衣,登上大竹筏,随筏工一杆到底,撑出个阔水映青山。比起竹筏的逍遥,皮筏是更刺激的选择。漂流在两岸淡竹中渐入佳境,让人卸下心灵的武装,回到童年。 长乐林场的树和甘岭水库的水,在这里辉映出余杭西部最精美的秋色,通向大禹谷的道路,老彭余线最美,骑行也好,自驾也罢,绝不输西湖龙井路茅家埠段。 ![]() 再北一些,还有个更山野的地方,叫“山沟沟”。风景投射在你心底向往的频段,树叶诗意地飘落在车前玻璃上。 ![]() 但凡有湖,便觉得通透,何况是大过西湖数倍的南湖。南湖并未开发,所以有野生芦荻胡乱飞花,成群野鸭肆意滑水,还有牧马几匹湖边吃草。偷偷来钓鱼的人,和光明正大来露营的人,一定都希望南湖能永远保持这样的状态。 ![]() 水,带给余杭清雅灵秀、柔润细腻的文化气息。收集起睡眠浮沉的短暂光亮,齐集于一地,便有了临平的江南水乡博物馆。 自7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开始,这一路梳理余杭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展示良渚玉文化精髓。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包含了江南晋级的密码,陈列品与叙述了江南水乡的形成概括,揭秘了这里如何一举逆袭成为中国最发达、最具现代感区域的全过程。 精彩不止于此,敬请期待第三波手绘美图哦~ 我们的家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