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双相障碍相关抑郁和自杀:心境稳定剂安全有效

 lsjtg 2016-05-03

混合发作型、快速循环型在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中十分常见,该年龄组的患者抑郁症状与躁狂症状常相伴出现。


情绪不稳和易激惹是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之一,而该症状会大大增加患者自杀风险。因此,研究如何处理以躁狂发作为背景的抑郁和自杀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近期 Salpekar 博士等人通过再分析一项评估双相情感障碍常用治疗方法安全性、耐受性的多中心、前瞻、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揭示了心境稳定剂对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自杀倾向的有效性,并将结果发表于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研究概况


该研究共纳入 279 名符合 DSM-IV 诊断标准的双相 I 型、混合或躁狂发作的 6~15 岁青少年儿童,以丙戊酸钠(VAL)、碳酸锂(LI)和利培酮(RISP)为研究的代表药物。该临床试验前期的数据结果显示 RISP 组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而未涉及治疗对以躁狂发作为背景的抑郁和自杀的影响。


主要测量指标是抑郁症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CGI-BP-ID)的改善。从基线到研究终点三组 CGI-BP-ID 得分相比,RISP 组治疗抑郁症状较 LI 组及 VA 更为明显;分阶段而言,治疗 8 周起 RISP 组已经有明显的改善。


次级测量指标为儿童抑郁量表(CDRS-R)和自杀倾向。CDRS 结果显示,起始时三种治疗均不会恶化抑郁症状,经头对头比较,三组在治疗终点时 CDRS 分数均得到改善,其分值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以周为阶段的分析时 RISP 组较其他两组症状改善更早。尽管自杀相对其他症状更为罕见,但三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尽管不同的量表结果稍有差异,但可以看到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够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和自杀症状,治疗结局并无差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利培酮,可以在早期快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作者推测这种持续全程的改善可能并不仅仅是由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而是超出了典型心境稳定剂起到的抗抑郁作用。


结论


治疗儿童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以心境稳定剂为基础理应是一种治疗趋势。


然而在面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或是混合发作中的抑郁和自杀时,临床医生最需要的就是希望治疗方案能够快速起效,本文就提供了一个利培酮能够早期、快速起效的循证依据,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回复「D+任一疾病」,可获取相关知识,比如回复「D精神分裂」,即可获取精神分裂症的定义、诊治、预后等基本信息。


丁香园论坛站友回复口令「绑定」即可获取 5 个丁当哦。


编辑:李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