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与教育

 江山携手 2016-05-03

                                      诗词与教育

                              此文发表于《德育报》

在灿若繁星的古诗词中,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很多诗句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生哲理,如果善于举一反三,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有着极好的启示作用,其中有些例子已为大家所熟悉。下面是笔者从古诗词中得到的一些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思考,愿与同仁共勉之。

 

其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来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启示:“润物无声”几乎是每一个教师所熟悉的育人经典。教育应选择恰当时机,潜移默化地用爱与真情滋润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言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育切忌疾风暴雨当头泼,简单粗暴任我行。只有雨露春风勤护持,才会桃芳李艳满园春。

 

其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启示:面对学生的缺点与过失,教师要有一颗包容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能够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要听见风就是雨,看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教师有时候也需要玩一点深沉,学会用言语以外的东西去影响、暗示、震慑、启发学生,这样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给他听,不如做给他看。身重言教,自有奇效。

 

其三: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宋.王安石《春风》

启示:教师不仅要有热情和爱心,还要有耐心。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地、热情地、始终如一地对待学生和工作,经常使自己像一杯恒温的热水。不能随着心态和情绪的变化而忽冷忽热,忽好忽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怒无常,随心所欲。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惶恐不安,还会使满怀热情、积极向上的孩子顷刻间变成一个消极怠惰、心灰意冷的人,结果使刚刚绽放的花朵凋谢于暴风骤雨之中。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我们不能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其四: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尖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宋.苏轼《琴诗》

启示:构成事物的各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做任何事情都有赖于相互配合。欲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就要建立鱼和水、琴和指一般的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只有师生心心相印,配合默契,才能弹奏出和谐美好的声音,才能创造出最佳教学效果。

 

其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启示:讲课必须要有感情投入,切不可一味平铺直叙,而无一点波澜起伏。进教室不是进工厂,上讲台不是上机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情感和精神的互动。教师漠然地满堂灌,学生也就漠然地望着你念经。结果是,学生要么漠然而不知所云,要么默默地进入梦境。到头来,教师怪学生不用心,学生说教师是机器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是点燃少年的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炬的第一颗火星。”学生能从毫无激情燃烧的教师身上得到这“第一颗火星”吗?

 

其六: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宋.辛弃疾《沁园春》

启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的话,我们首先应该身体力行。你视学生如草芥,学生就会视你如敝履;你给学生以关爱,学生就会报你以真诚。魏书生说:“把学生看做天使,自己就觉得生活在天堂一样;把学生视为魔鬼,自己则生活在地狱一样难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

 

其七: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葬花吟》

启示:孩子的心灵和情感是丰富的,敏感的,但又是脆弱的。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其实是很苦很累、压力很大的。家长逼,老师逼,作业逼,考试逼,名次逼,有时的确让人看到有些可怜巴巴的。加上社会生活和一些孩子的家庭背景越来越复杂,单亲孩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的烦恼和忧愁并不比成人少。如果教师缺少爱心,冷漠无情,整天将他们置身于一个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幸福,没有快乐的环境中,含苞的花蕾就会慢慢枯萎。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过重的学习压力以及“语言暴力”、“表情暴力”、家庭烦恼这些“风刀霜剑”,孩子被逼上歧路甚至绝路的事件时有听闻。人是高于一切的。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人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我们应该让孩子因我们的爱和集体的温暖而感到幸福和快乐,让我们的孩子真正阳光起来。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有言:“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捡,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大自然这位万物之母告诉我们:春风发而万物生,秋气动而百花残。

 

其八: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柳絮词》

启示:激励表扬是教育的一大法宝。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好风”,时刻鼓舞和激扬学生向上的斗志和蓬勃的生命力。名师王金战有一个三步优秀法:“‘差生’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变成了‘差生’。怎样转变‘差生’?让他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进步的成果。如何让‘差生’体验成功?不断挖掘他的优点。”教师要能够放下自己的清高,学会做学生的“马屁精”。只是“马屁”要拍得及时、真诚、自然、恰到好处,千万别拍到了马腿上。如果把“马屁”拍到马腿上,不仅不会讨好,反而还有可能挨“马儿”的“蹄子”。

 

其九: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

                  ——清.顾嗣协《杂诗》

启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尊重个性,重视特长,因材施教,不应苛求全能。“人生天地间,各有所秉赋”。即便如生理残缺者,聋子好点炮,跛子能送信;哑巴好穿针,还能看大门;瞎子可弹琴,还能学算命。其实,世界上并无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人。在人类社会中,所谓通才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味求全责备,搞一刀切,很多有特长有潜力的人才就有可能扼杀在我们的教鞭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