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20)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

 sy0406 2016-05-04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渔梁村位于歙县县城东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顷。该村形成于唐,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渔梁,并发展为村落,其形态似鱼。

  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渔梁坝,是隋朝一位官员汪华所建,选用的花岗岩,徽式风格榫头,将块块巨石牢牢“锁”住。水坝分左、中、右三个水门,左边长年流水,中、右水门既防涝又防旱。

  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业街极富特色,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渔梁村落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不可多见的徽州古商业街。

 

 

 

 

               歙县渔梁古街和水利工程渔梁坝

  

                                           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出了安徽歙县城南门一里,渔梁镇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练江旁。古时徽州的交通主要从渔梁启程,沿练江入新安江直达杭州等地,因此渔梁老街商业盛极一时。

    老街宁静而幽远,街上格外安静,街面由清一色的卵石铺就,两边清一色的旧式板门店铺,一概是雕花石窗、高高的马头墙、精致的石雕图案,墙壁上残留的老字号,无不诉说那曾经的繁华时光。走在蜿蜒的街巷里,总有几株翠绿的枝叶横插出来,或有一盆艳丽的花儿热烈地开放在老街的角落,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门口可以看见吃早饭的老人。

    沿着鱼鳞样卵石铺就的小路,顺坡而下就到了古老的渔梁坝。现存古坝为1501年建成,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街,全选用一两吨重的整块花岗岩砌成,石块之间石锁环扣。由于水位落差很大,坝下河床乱石嶙峋,练江由此飞流直下,形同瀑布,浪花如雪、涛声如雷。如今,现代化的春风吹进了渔梁古镇,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渔梁,品味徽商叱咤风云的出发之地,领略古镇宁静幽远的风情。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狮子桥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一条小河沟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渔梁古街下面的新安江小船


游览歙县渔梁古街

古街外面的新街上有卫生室和各种商店

 


             水利工程渔梁坝

 

   渔梁坝,是能与都江堰媲美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渔梁镇、村能出名,得益于渔梁坝的著名。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四大水里工程是四川都江堰(战国)、陕西郑国渠(战国末期)、广西灵渠(秦代)、浙江它山堰(唐代)。

    渔梁坝位于安徽歙县渔梁,是古代徽州新安江上游(练江)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拦河坝。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

    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迷雾锁大江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渔梁坝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乱石穿空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渔梁坝

关于渔梁坝的说明

 

 

              风景独好:歙县渔梁村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渔梁,位于歙县县城东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顷,人口1770人。该村形成于唐,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渔梁,并发展为村落,其形态似鱼。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渔梁坝,是隋朝一位官员汪华所建,选用的花岗岩,徽式风格榫头,将块块巨石牢牢“锁”住。水坝分左、中、右三个水门,左边长年流水,中、右水门既防涝又防旱。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430处,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一色的木排店面,一色石板卵石路面,使商业街极富特色,繁荣的商业街和宁静的巷弄,构成了渔梁村落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是不可多见的徽州古商业街。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渔梁是因经济、水路交通等因素兴起而发展的,在古徽州为数不多,反映了依托江河发展的商业性聚落的历史风貌痕迹,村落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景观,村落形态空间格局,多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及鲜明的人文特色。渔梁虽小,但徽商恰从这里起航并雄霸明清商界三百多年,至今保持着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风貌。渔梁镇的形状是鱼形的,鱼头朝南,鱼尾朝北,地上铺的石子形同鱼鳞,这是以捕鱼为生的先民为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对鱼儿的一种祭奠吧。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坐在渔船上,看着水中古民宅的倒影,鱼鹰在水面静等主人的召唤。在亭子里小憩的居民向我招手,让我多拍几张照片,“我们这里是个好地方啊!”此情此景,让我左右环顾,恍如梦中。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歙县渔梁村 <wbr><wbr>古徽水埠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