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中医中药/喘证中医中药/肺胀(慢阻肺 肺心病 肺气肿)

 太平时光 2016-05-04

咳嗽中医中药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证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咳嗽的诊断要点
  • 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 可伴有胸闷、气促,少数患者可见少量咳血。外感咳嗽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表现。
  • X线胸部检查多无异常,有些可见双肺纹理增粗。
  • 需排除肺胀、肺痨、肺痈等病所致的咳嗽。
  • 咳嗽的辨证分析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风寒、风热、风燥侵袭肺系所致。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如肝火犯肺、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犯肺等,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之说。故咳嗽在临床上首先应当辨别外感与内伤咳嗽。一般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较急,病程短,初起常伴有寒热、头痛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形证,多属邪实正虚。

    临证还需注意辨别痰液的色、质、量、味。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的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而质粘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则属肾虚。

    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因势利导,忌用敛涩之品,以免留邪;内伤咳嗽治宜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应防宣散太过而伤正。
    咳嗽的辨证论治
    I.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型
    【证见】 咳嗽声重,喉痒,痰稀色白,可伴有风寒表证。

    【治法】 疏风散邪,宣肺止咳。

    【方药】

    1.主方杏苏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北杏仁12克,苏叶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生姜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荆芥10克,紫菀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蛇胆陈皮末,每次1瓶,每日3次。

    (2)通宣理肺丸(片),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鹅桔汤:鹅不食草30克,东风桔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开阖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麻黄6克,橘红6克,桔壳6克,杏仁10克,前胡6克,薏苡仁10克,桔梗10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罂粟壳4克,子宛10克,款冬花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2剂。

    风热犯肺型
    【证见】 咳嗽不爽,痰稠色黄,口干,可伴有风热表证。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5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后下),北杏仁12克,芦根20克,前胡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蛇胆川贝末,每次1瓶,每日3次。

    (2)止咳川贝枇杷露,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3)蛇胆川贝液,每次1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桑铃汤(陈锦荣等《岭南百病验秘方精选》)

    处方:桑白皮15克,马兜铃6克,杏仁6克,川贝母6克,紫菀9克,陈皮9克,知母6克,枇杷叶6克,苏子6克,黄芩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蝉衣安嗽汤(唐福安验方)

    处方:蝉蜕6克,炙枇杷叶15克,桔梗10克,前胡9克,川贝母9克,紫菀9克,牛蒡子9克,车前子12克,甘草6克,黛蛤散24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剂。

    (3)黄芩清肺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黄芩10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20克,川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风燥伤肺型
    【证见】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初起可见微寒身热等证。舌苔薄黄而干,脉浮细数。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1.主方桑杏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2克,沙参15克,杏仁12克,浙贝母10克,栀子9克,淡豆豉6克,梨皮18克,麦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罗汉果止咳冲剂,每次1克,每日2次。

    (2)川贝清肺糖浆,每次15~3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燥咳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枇杷叶15克,瓜蒌皮10克,天花粉12克,龙删叶15克,麦冬12克,人参叶10克,桔梗9克,杏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Ⅱ.内伤咳嗽

    肝火犯肺型
    【证见】 气逆咳嗽,面红喉干,咳时引胁作痛,口干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 平肝清肺,顺气降火。

    【方药】

    1.主方加减桑白散(李杲《医学发明》)合黛蛤散(祝辅斋《卫生鸿宝》)加减

    处方:桑白皮15克,知母lO克,地骨皮12克,栀子10克,桔梗12克,青皮10克,陈皮6克,青黛3克(冲),蛤壳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参照风热犯肺型中成药。

    痰湿犯肺型
    【证见】 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处方: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6克,党参15克,苍术10克,杏仁10克,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慢支紫红丸,每次3克,每日3次。

    (2)复方紫花杜鹃片,每次6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固本丸(《岳美中医话集》)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云苓,陈皮,半夏,补骨脂,紫河车,炙甘草(原方无写份量)。

    (2)半夏止咳汤加减(赖天松《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紫苏子1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2克,川贝母10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痰热郁肺型
    【证见】 咳嗽气促息粗,痰多色黄粘稠,面赤,口干而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5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知母10克,浙贝母12克,北杏仁10克,瓜蒌仁12克,海蛤壳20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痰热伤津者,酌加天花粉15克,麦冬12克。

    2.中成药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2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止咳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桑叶10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枇杷叶10克,款冬花10克,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麻杏射胆汤加减(黄漱六验方)

    处方:麻黄5克,杏仁10克,射干9克,胆南星9克,苏子9克,蝉蜕5克,僵蚕5克,枳实10克,鱼腥草20克,桔梗6克,黄芩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肺阴亏耗型
    【证见】 干咳,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润肺止咳。

    【方药】

    1.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沙参18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川贝母10克,天花粉15克,南杏仁10克,百合15克,扁豆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潮热盗汗者,可选加鳖甲20克,秦艽12克,地骨皮15克,银柴胡12克。咳血者,选加三七粉6克(冲服),仙鹤草20克,藕节30克。

    2.中成药百花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阴虚咳嗽方(陈锦荣等《岭南百病验秘方精选》)

    处方:熟地黄、茯苓、山药各15克,牡丹皮、五味子、麦冬各10克,北杏仁12克,女贞子20克。水煎服。
    咳嗽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灸:①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加灸。②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方法: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枕,脾,肾。方法:隔日1次,留针1小时,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内伤咳嗽。

    2.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3.饮食疗法
    (1)姜汁蜂蜜饮:生姜30~50克,蜂蜜适量,将生姜捣烂取汁1份,再加蜂蜜4份,混匀于碗中,再置锅内隔水蒸热约10分钟,早晚2次分服,连用2日。适用于风寒及虚寒咳嗽,新咳久咳均可。

    (2)款冬花冰糖茶:款冬花9克,晶糖(冰糖)9克,开水冲泡。时时服之。适用于支气管炎及外感所致咳嗽。

    (3)鱼腥草煲猪肺:鱼腥草30克,猪肺10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加适量清水煲汤,盐调味,饮汤吃猪肺。适用于风热及痰热咳嗽。

    (4)罗汉果煲猪肺:罗汉果半个,猪肺15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加适量清水煎汤服用。适用于肺燥及阴虚咳嗽。

    (5)粟子瘦肉汤:粟子250克,猪瘦肉150克,加适量清水共煲汤,盐调味服食。适用脾虚痰湿咳嗽。

    4.预防调护
    (1)平时要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内伤咳嗽尤应加强防寒保暖,防止外感。

    (2)饮食不宜过于肥甘厚味。内伤咳嗽者,平时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油炸之品。

    喘证中医中药

    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常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等疾病。

    喘证的诊断要点

  • 临床以气息迫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 喘证应与哮病鉴别,后者以反复发作,且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
  • 喘证的辨证分析

    喘证系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肺、肾,亦与肝、脾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若肺肾俱虚,还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甚则出现亡阳、亡阴的危局。

    辨证首应审其虚实。一般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见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喘证的辨证论治

    Ⅰ.实喘

    风寒袭肺型
    【证见】 喘促胸闷,咳痰稀白,常兼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 宣肺散寒。

    【方药】

    1.主方麻黄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麻黄9克,桂枝10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苏子15克,白前、紫菀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2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菀、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痰热郁肺型
    【证见】 喘促鼻煽,咳痰黄稠难出,身热,喜冷饮,尿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泄痰热。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8克,黄芩12克,黄连lO克,栀子12克,浙贝母15克,北杏仁12克,鱼腥草30克,瓜蒌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身热甚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

    2.中成药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虎腥银蒌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虎杖、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20克,瓜蒌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痰浊阻肺型
    【证见】 喘咳痰多,色白,胸中窒闷,恶心,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 化痰降气。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葱《韩氏医通》)加味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白芥子10克,紫苏子15克,莱菔子12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咳喘顺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珠贝定喘丸,每次6丸,每日3次。

    (3)牡荆油滴丸,每次1~2粒,每日3次。

    (4)慢支紫红丸,每次3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半夏止咳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法半夏、陈皮、苏子、黄芩各10克,茯苓、桑白皮各15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表寒里热型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瓜蒌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止咳定喘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参照痰热郁肺型“虎腥银蒌汤”,加麻黄12克。


    Ⅱ.虚喘

    肺虚型
    【证见】 喘促少气,咳声低弱,自汗畏风,舌质淡,脉软弱。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息喘丸,每次2.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肾虚型
    【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 补肾纳气。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蛤蚧定喘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1.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蛤三七散(《岳美中医话集》)

    处方:人参30克,蛤蚧4对,三七30克,紫河车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次。感冒停服。

    (2)补肾平喘汤(陈超验方)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炒紫苏子10克,地龙10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15克,紫河车6克,桃仁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喘证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

    实喘:取膻中、列缺、肺俞、天泽穴。风寒者加风门穴,痰热者加丰隆穴,喘甚加定喘、天突穴。手法用泻法。 虚喘:取肓俞、肺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大渊、太溪穴。手法用补法,可酌用灸。

    (2)拔罐:在肺俞穴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可与风门、厥阴俞、膻中穴交替使用。适用于虚喘。

    (3)皮肤针:用皮肤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15分钟,两侧胸锁乳突肌15分钟。

    2.饮食疗
    (1)乌鸡煮陈醋:乌鸡1只,老陈醋1500~2000克,将乌鸡宰杀去毛,洗净切块与陈醋同煮熟,分3—5次热吃。适用于虚喘。

    (2)冬虫夏草炖胎盘:冬虫夏草10克,鲜胎盘1个,放炖盅内,加少许水,隔水炖熟服。适用于虚喘。

    (3)姜汁北杏猪肺汤:北杏10克,姜汁1~2汤匙,猪肺20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与北杏同煲汤。汤将好时加入姜汁,并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肺。适用于痰浊阻肺型之喘证。

    (4)天葵煲猪肺:青天葵15—20克,猪肺2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痰热郁肺和表寒里热型。

    (5)萝卜葱白汤:萝卜1个,葱白8根,生姜15克,用3碗水将萝卜煮熟再加入葱白、姜,再煮10分钟,趁热服食。适用于风寒袭肺型。

    ++++++++++++++++

    特效哮喘灵秘方;
    海螵蛸(新瓦焙干为末),红糖等份。
    大人每次15克,小儿每次6克,以红糖拌匀,沸水冲调后服。
    连服数次特效。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特效哮喘膏方:
    白芥子96,白芷96,轻粉1.5,为末,用炼蜂蜜60拌匀,分作10个,用油纸摊成膏药。
    将膏药贴在第3第4胸椎中间。
    贴药后哮喘即会停止。3—20贴即可根治。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治疗气管炎秘验方:
    内服药:生桑叶200,参须20,大红枣50,煎,分2次服,日一剂。20--40天根治。
    又 方:木鳖子5,炒桃仁7个,白胡椒7个,为末,白壳蛋清调,在晚上6点,双足贴涌泉,
    静卧休息15小时,期间禁止喝茶,吃饭。经期,怀孕期禁用。2个月内禁止房事。
    2-7剂可愈。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肺胀(慢阻肺 肺心病 肺气肿)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类病证。肺胀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所引起。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当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肺胀进行辨证论治。

    基本概述

    胀病之一。因肺气壅塞所致虚喘咳之证。《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 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 之。”《医醇剩义》:“肺为气之脏,居于至高,寒气逆上,肺气壅塞…… 故虚满而喘咳,当温肺降气,以解寒邪,温肺桂枝汤主之。”

    即肺气胀满。是泛指喘咳胸满的病症。是由于肺失 肃降所致。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邪气壅肺,肺气不降;虚证多由肺肾两虚,导致肾不纳气,而肺气上逆。可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肺气肿合并感染等疾患。   

    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 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一、病因   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   2、感受外邪-- 加重因素   

    二、病机   1、病机要点: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2、病变脏腑: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3、病理性质:多属标 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4、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5、 病机转化: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6、预后: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病因病理

    1,气虚气滞   咳喘日久,损伤肺气,如果反复发 作,由肺及肾;于是肺不能够主气而发生气滞,肾不纳气而出现气郁,以导致清气难入,淤气难出,逆于胸中,从而发生本症状.   

    2, 水停痰凝   主要病因是肺肾的阳气不足,水停痰凝,上停于肺部而成为本病.   

    3,正虚血淤  咳喘日久,不仅损伤肺气,而且因为气虚无力运血,从而导致血淤产生.    

    总之,本症状位在于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可参考参照本辨证进行治疗.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2、 常因外感而诱发。其它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 气促,张 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声及湿口 罗音,心音遥远。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日久可见心脘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 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 症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证。

    病证鉴别

    肺胀与哮病、喘证:肺胀与哮病、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区别言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除咳喘外,尚有心悸,唇甲紫绀,胸腹胀满,肢体浮肿等症状;哮是呈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病种,以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气促困难为主要表现。从三者的相 互关系来看,肺胀可以隶属于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此外,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剧时,还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凡此俱当 联系互参,掌握其异同。

    诊治分类

    痰浊壅肺证

    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着,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 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

    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伴身 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边尖红,苔 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 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

    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肢体瞤动, 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 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

    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 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 滑,舌胖质黯,脉沉细。   

    治 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肺肾气虚证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 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辨证论治

    痰浊壅肺型

    证见:咳嗽痰多,色白粘腻,短气喘息,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浊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1.主方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合六君子汤(虞抟《医学正传》)加减   

    处方:苏子 15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北杏仁12克,紫菀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痰从寒化为饮,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克,桂枝lO克,细辛3克,干姜9克。   

    2.中成药   

    (1)三蛇胆半夏末,每次l~2 瓶,每日2次。   

    (2)三蛇胆陈皮末,每次1-2瓶,每日3次。   

    (3)猴枣散,每次1瓶,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益肺 养心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5克,石菖蒲5克,麻黄5克,杏仁12 克,炙甘草5克,瓜蒌皮15克,薤白15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服2剂。

    痰热郁肺型

    证见: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8克,瓜蒌仁12克,黄芩12克,栀子10克,石膏30 克,金银花15克,葶苈子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2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清肺化痰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鱼腥草30克,青天葵12克,苇茎20克,浙贝母、葶苈子、瓜蒌仁各12克,黄芩10克,杏仁12克, 甘草6克。水煎服。

    肺肾气虚型

    证见: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心慌,形 寒汗出。舌淡或紫 黯,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 山药15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泽泻12克,熟附子10克,肉桂5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沉香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固肾定喘丸,每次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验方)   

    处方: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煎服。   

    (2)杏桃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杏仁、胡桃肉各6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用药末3克,每日3次,蜂蜜少许调服。

    阳虚水泛型

    证见: 咳喘心悸,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脉沉细。   

    治 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1.主方真武 汤(张仲景《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处方:熟附子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茯苓18克,猪苓15克,肉桂5克,生姜 10克,泽泻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紫河车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紫河车1具,焙干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

    痰蒙神明型

    证见:神昏谵语,烦躁,撮空埋线,或肢体抽 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1.主方涤痰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红6克,胆南星12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服。痰热内盛者,加葶苈子15克、天竺黄10 克、瓜蒌仁12克。抽搐者,加钩藤18克、羚羊角粉5克。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2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出血者,加水牛角30克、紫珠草30克。水 煎服。   

    2.单方验方菖蒲泽泻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石菖蒲15克(后下),泽泻12克,茯苓12克,甘菊6克,蝉 蜕6克,陈皮6克,胆南星3  紫菀10克,白芍9克,石决明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服2剂。

    预防调护

      防止经常感冒、内伤咳嗽迁延发展成为慢性咳喘, 是预防形成本病的关键。同时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既病之后,更应注意保暖,秋冬季节,气候变化之际,尤需避免感受外邪。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咸、 甜之品。有水肿者应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