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就是验证猜想的过程

 山爷wzs0718 2016-05-04

        学习就是验证猜想的过程

在几百万年前的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棵大树轰然倒地,请问,有响声吗?

我在做培训的时候,曾经问老师这个问题,听到的常常是有些犹豫的回答:应该有吧,不然怎么会轰然倒地呢?

我给他们解释,几百万年前,还没有人类,因此,响声是不存在的。声音的本质是波,人类因为有耳朵,才能听得到响声,如果没有人,又怎么会有响声呢?

如果时间宽裕,我常常会让老师们提问题。有时候大家反应很踊跃,另一些时候,则惜言如金。为了打破冷场的局面,我就会问他们大树轰然倒地有没有声响的问题。我说,自从开始工作起,我们一定开过很多次会,听过很多次报告,可是有多少次会议和听讲是有价值的?有多少内容会被我们记住?如果每一次参加培训,能明白一个道理,那我们的成长将会十分显著。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听课有没有收获,与大树倒地有没有声响,道理其实是相同的,关键在于人。就好像万籁无声的夜里,我们听不见任何响声,就以为这世界寂静一片,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空气里充斥着各种声波,只不过,这些声波的频率不在我们耳朵的接收范围之内,我们听不到而已。换一种级别低一点的动物,这世界热闹得很呢!同样的,听课也好,读书也好,其价值在于那些听到的看到的是否和我们的大脑产生了联结。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知识,只有与我们的大脑产生了联结,它们才会生出意义。

因此,带着问题来听课,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有可能取得收获的学习模式。我总结说,我自己便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听别人说一件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说的一件事正触动了我心里的一个机关,我或者豁然开朗,或者心神不宁,我被困然的一件事,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获得一个答案。而其他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听过也就听过,一段时间之后,这句话就好像没有说过一样。

在我看来,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主动的探索。今天教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只不过,我们可以强迫学生去学习,即便长期效果不佳,短期总还是有结果。但教师的学习,又得靠什么方式去强迫呢?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这句话,这些年来,我越想越有道理。以至于我得出一个结论——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验证自己猜想的过程。

难道不是吗?没有人可以教会给别人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任何东西。如果那些东西是有价值的,那么它一定已经和那个人产生了联结,他们是一体的。如果你只看到了知识本身,而忽略了联结,那么,它对那个与之产生联结的人有价值,对你却不一定有意义。

海德格尔说,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学”是什么?“学”就是知识与大脑之间的联结。

电影《海伦·凯勒》中有一个情节,莎莉文老师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即“水”这个字,那一瞬间,如同黑暗当中一道光亮在心里闪过,海伦﹒凯勒突然明白了,水,就是流过她手心的一种物质。而任何物质,都有一个名称。

每个人联结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那些知识,或许早已在大脑中存在,当一道光亮闪过,那盏知识的灯亮了,与世界的联结通了。就如同水流过手心的那一刻,海伦·凯勒的眼睛依然看不见光明,心却亮了。

蔡康永说,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这里的“精神与方法”,也便是自身与世界的联结。

心理学中有一个筛子效应,说的是人看见的世界往往是经过筛选的,每个人只看见自己关注的东西。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假如你没有买车,你通常不会关注马路上车的品牌,如果你有一天买了一辆车,那么,你必定会不自觉地关注与你型号相同的车,然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大街上跟你相同品牌的车真的很多。

筛子效应有硬币的两面。一面反映了人的盲点,另一面则让人变得更为专注,能关注旁人不会关注的事物并且聚焦。每个人的筛子必定不同,那些不关注的事物,全部从筛子中漏掉,剩下的,则被无限放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头脑中的筛子便是一种联结,我们通过这筛子与世界相连。

《韩非子》里有一个卫人嫁女的故事。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这个故事是说:卫国有个人女儿将要出嫁了,他是这么教她女儿的:“你要尽量多存私房钱,因为媳妇常被夫家休掉,很少有人可以长久维持。”这女儿果然存很多私房钱,但正由于如此,婆婆认为她太贪心而将她赶了出来。回到家的她,带回来的是财物比当初的嫁妆多了一倍有余。这位父亲不但不因自己的教法后悔,反而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

这个卫国人脑子里的筛子果然与众不同,更加致命的是,他的猜想竟然被验证了!可是谁又能说他学习了一个错误的理论呢?我们这个社会里,比他荒谬的人和事不知道有多少,更荒谬的是,他们都是在那些荒谬的猜想不断被验证中学习的!

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有一位老师提出质疑,表示不能理解。他说,在古代,教师是传业授道解惑的,现代,我们强调师生平等,但是,提倡服务,未免把教师看得也太低了吧!

我的回答是,我们真的以为自己能教给孩子什么东西吗?我们并不比孩子有知识,我们也不比他们高贵。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联结,点亮心灯。至于服务,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专业的精神。就好像我们强调医生的服务,强调理财顾问的服务,强调法律顾问的服务,我们又哪里会低看他们呢?要反思的,恰恰是教师这个职业自身,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离专业精神有距离,我们又能够为社会提供怎样的专业服务呢?

李安说,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些什么。你不要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没有人在看你,他们是在看自己。

是的,我们不可能教给别人其本身没有的东西。那些能被教会的,早已在他脑中存在,学会的那一刻,正是被点亮了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